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系统设计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06 阅读:( )

  李源田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强调“把发展师范教育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教师教育经精典论述与制度创新。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步伐加快,師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近20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综合化的历史进程中,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开放状态,办学层次逐步提高,职前职后一体化得到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教师专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面向中西部23个省市区广泛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培计划”自2010年全面推行以来,国家财政近100亿元的专项投入,促使800万名中小学教师从中受益。重庆市把“国培计划”作为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和改善基础教育生态的重大机遇,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带动省市、区县、学校等不同层面的教师培训,形成鲜明特色,丰富和开拓了教师教育新境界。

  一、重庆教师队伍及“国培计划”简况

  重庆市辖38个区县,人口3371万。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29.9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6.1万人,占53.8%,条件艰苦的完小、村小、教学点教师超过3万人。2010年以来,重庆市共获得国培资金4.9亿元,培训教师超过23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市级和各区县教师培训经费达到10亿元,培训教师超过40万人次。全市教师培训形成五大特色: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二是科学设计项目,贴近教师真实需求;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探索教师成长规律;四是注重质量监管,规范项目实施流程;五是强化服务保障,形成常态发展机制。2017年8月,在全国教师教育振兴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上,重庆市教委作了《加强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经验介绍。

  二、制度实践层面的培训系统设计

  近10年来,重庆通过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改革,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制度变革与创新,聚焦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系统设计,路径的清晰度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指导思想层面的系统设计

  好的教师培训需要置身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在培训指导思想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四有”好老师的号召,“三传”(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四引”(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倡导,“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要求,通过科学设计,落实在课程和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参训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好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置身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好的教育需要置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致力于为国家强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重庆一直沿着这样的思想来规划设计教师培训,致力于找到中小学教师培训应有的时代方位,致力于把教师培训做得有境界和格局。

  2.工作方针层面的系统设计

  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重庆江北区、南岸区近年来的教师培训,重庆众多优质学校快速发展的实践,都充分证实了这个真理。在培训设计的工作方针上,要系统地体现在“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这三个维度上。以德为先,身正为范,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是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业务精湛,能力为重,与学高为师的要求一脉相承。教师培训的活力源于培训项目的魅力,源于培训的设计、实施、组织、管理、服务的系统优化,源于“供需”双方的倾情投入,最终实现教师发展的目标。

  3.目标任务层面的系统设计

  遵循《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重庆同时规定,教师五年一周期之中参加区县及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80学时。至此,在职教师培训每五年不少于360学时,正式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升级版。重庆在统筹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学校三个学段教师培训的同时,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试点,收到良好成效。在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培训选学、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的同时,建立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优化任务驱动,进一步健全了培训目标

  任务。

  4.管理体制层面的系统设计

  教师培训管理体制,重庆呈现出典型的双向并联结构。纵向自上而下,分级各司其职,有序链接。国家层级宏观决策,市(省)级层面统筹规划,项目区县精心组织,学校层面积极支持。横向多元并联,分工各负其责,有机整合。高等院校发挥学术优势,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格局;网络教育机构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助推网络与校本研修常态化发展;区县研修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发挥教研、科研、信息资源服务优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培训基地学校(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影子”示范,起到辐射带动

  作用。

  5.项目体系方面的系统设计

  通过纵横贯通,形成立体网络状态的培训项目群,提供给不同发展水平和相关差异需求的教师选择性参与。早在2010年,重庆就系统地提出“国家培训作示范,市级培训抓重点,区县培训保全员,校本培训重教研。”示范项目重在精品,重点项目切中要害,全员培训整体覆盖,以校为本整合研训,从而构建起一个纵向健全的培训体系。横向看,每一个层次的培训,都存在一个通识、专业、学科、实践几个部分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突出主题,体现特色的问题。随着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对教师学习的深度影响,更多的研修社区、工作坊间、学习部落,更为活跃的量身定制在教师培训领域会犹如雨后

  春笋秀涌现。

  6.动力机制方面的系统设计

  在职教师培训的整个场域中,学校校长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即支持教师專业发展的程度。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文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格局,为教师培训制定的政策框架,配置的教师培训资源情况,遴选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水准及其培训绩效等,都是一些相关的变量,都会对培训成效产生影响。但是,研究表明,教育诸多变量中,教师变量最大。因此,提高培训质量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大程度地解决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机制问题。动力机制解决好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性才可能成为一个真实的问题。

  7.培训模式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培训模式始于2010年全面启动的“国培计划”。最初是“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紧缺学科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三大类。随着教师培训的持续发展和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入推进,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的突出困难。尤其是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发布之后,新一轮五大类项目一体化设计应运而生。一是以打造教师培训团队为重点的置换脱产研修,二是以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起点的送教下乡培训,三是以形成校本研修常态化为基点的网络与校本整合研修,四是以提升教师发展视野为亮点的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五是以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为支点的乡村校园长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重庆将市培计划统筹调整为教师提升工程、教师促进工程、名师培育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四大类,与“国培计划”有机衔接。

  8.价值追求方面的系统设计

  重庆首先是建设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先后建设了西南大学和渝中区、北京师范大学和江北区四个实验区。其次,通过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市级骨干教师等层级,系统构建起“十百千万”名师名家工程。最后,坚持问题导向—课题跟进—主题遴选—专题聚焦—话题研讨的逻辑,让众多的培训深入到学科内部的专题、模块中去,如“循着文体特征教阅读”等,促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

  9.制度保障的系统设计

  学时保障方面,重庆明确规定每位教师在五年周期内,确保参加区县级以上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80学时。经费保障方面,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培训专项经费,市政府文件规定区县政府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确保生均公用经费的5%要用于教师培训支出。机构保障方面,市政府要求区县加强研训机构能力建设,在岗位设置、经费安排上予以倾斜,研训人员编制按照不低于区县专任教师总数1%配备。待遇保障方面,参加培训的教师无论时间长短,原学校的正常待遇予以保证,凡是参加置换脱产研修获得结业证书的学员,具备参加市级骨干教师评审资格。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巡视员)

上一篇:让学校成为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学习小组的实践操作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