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作者:未知 时间:2015-12-25 阅读:( )

  胡伟鹏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过程 认知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0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已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工作及研究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下,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从中国知网上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成上升态势,从2000年的4325篇到2014年(具体时间为2014年10月)的19690篇。分析与研究这一变化及发展过程,有利于提升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在认知初期,由于互联网刚刚兴起,广大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应用价值和技术价值,网络技术的产生加快了信息的共享性,提升了信息的开放性,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分享知识的路径。所以这一时期的研究角度主要是从网络技术方面入手,通过网络技术来控制网络的负面价值(如网络道德伦理问题等)作一些研究阐述,所以这一时期是被动的认识。其研究内容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比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正是由于研究初期中缺失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所以研究初期好局限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掌握了大量的网络技术,于是广大学者开始主动的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比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传播属性、教育属性等。这一时期,学者对于网络价值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网络的技术价值转变为网络的人本价值,认为网络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目前仍然有学者根据这一思想在研究人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这一认识的转变,同时也促使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其教育模式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所有,这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基于已建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学者初步从不同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入手,以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价值。比如:杨立英的《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一书中写到从微观角度、深层次的探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邓希纯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一书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

  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广大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都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定义,综合来看,目前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判断主要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的。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书中看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借鉴传播学工作原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载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曾令辉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杨立英在其专著中也提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些定义都是从较为偏狭义方向进行阐述的,都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的阐述,比如:曾令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就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论方面来理解的。夏晓虹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就是相对比较全面、广泛意义上的表述,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在网络条件下的创新,既包括针对互联网特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以网络为载体,运用网络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狭义方面还是广义方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定义,都对我们今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比如,怎么样抓住网络的本质并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更好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韦吉锋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新华出版社, 2005

  [2]韩剑锋,孟明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消费导刊. 2009(05)

  [3]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胡伟鹏 上海海事大学 江苏东台人 上海 201306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以中职学校的词汇教学为例

下一篇:中职基础护理操作教学的改进探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