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21世纪初西欧中等教育改革及启示

作者:未知 时间:2015-12-28 阅读:( )

  一、改革目标、目的、政策导向

  1.西欧中等教育改革目标

  改革目标体现在个人目标、经济目标、社会和文化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继续学习目标五个方面[2]。个人目标主张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同时,强调了学生的文化、情感、精神、社交能力的发展;经济目标主张中等教育为学生将来工作服务,以提高欧洲的生产力和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社会文化目标主张为学生提供广泛、平等、民主参与的机会,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知识技能目标主张让学生接受社会需要的读、写、信息应用能力,创造力和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目标主要提倡学生终身学习。

  2.西欧中等教育改革目的

  改革目的体现在促进社会包容和公平、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适应科技发展、保障社会参与、为终身学习服务等方面。促进社会包容和公平指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教育、培训途径,进而建立起一个包容、公平、充满竞争的社会;为了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西欧很多国家提倡中学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适应科技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西欧各中等教育机构普遍引入了信息和交流技术(ICT),各国都开设了ICT课程;为了保障公民政治民主参与权,各国加强了这方面知识的的教育并写在相关教材中;各国普遍认为中等教育是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主张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3.西欧中等教育政策改革

  西欧各国为让更多的学生读高中和大学,特别是自身经济条件及所在教育环境不利的学生,采用了政府规定目标、激励学生、开放学历、加强管理等政策。

  各国政府规定相应教育目标。如法国规定2000年80%的青年人应该在18岁前完成全日制教育,学生完成普通教育、技术或者职业教育后毕业会考,剩余的需要获得CAP职业才能证书。为吸引学生完成高中教育,欧洲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英国、荷兰利用教育基金支持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让学生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间灵活地做出选择。各国为适应学生和学习内容的变化,采用开放学历的办法。第一通过选修课开放获得证书的机会,第二通过拓展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将来工作和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对教育机会不充分的问题,各国都加强了管理,如瑞典规定为让所有孩子获得平等教育,每个中学必须为学生提供相等的教育,课程和时间表全国统一。

  二、西欧中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1.增设职业教育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发展途径

  除丹麦、芬兰、葡萄牙、瑞典外,其他国家在小学和中学间增设职业教育内容。法国、希腊、意大利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间还要再增设职业教育,而且很多国家在高中阶段有个非中学机构使学生完成普通和职业教育。20世纪中后期,大多数国家转向综合性教育体系,中学适合所有能力范围内的学生需求。德国已经建立一个长期规划,将80%15~18岁的学生整合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个双重体系将中学和工作联系起来。其他国家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通过提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供学生选择。奥地利、德国、卢森堡、荷兰中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天赋、专业能力和经济条件,按照市场法则选择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

  2.中等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一般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义务教育规定、大学或企业需求决定的。课时划分、课程内容都可由学生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核心课程,一般包括本国语言、数学、物理科学、技术(生物、化学、物理、设计技术)、人类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戏剧)、一门或多门外语。中等教育学习的内容由毕业要求和将来学生学习和工作决定的,主张模块化课程模式,允许学生在不同水平上选择科目进行组合。重视新知识学习,如信息、思维、人际交流。重视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如引入交叉课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等。选修课通过增加特定专业的知识模块,或者增加相关课程的方法进行。实践课是课程必修的内容,道德或民族教育在大多数国家中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宗教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3.教学和学习改革

  改革包括以下方面:(1)个性化与独立学习。课程模块化与证书主张的高度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学习方式强调了个人内部反思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注重学习策略的提高。提倡独立学习和交互式学习,尤其在高中教学规划中。法国从1993年开始逐步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平衡发展,减少其中的分层,德国教学以最新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及个人需求,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能力;(2)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在线学习。随着ICT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学也普遍使用远程在线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学习并评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将反馈—消化—指导机制合并起来。

  4.评估体系与方式改革

  证书制改革是评估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中等教育证书包括课程证书、普通教育毕业证、职业证书等。课程证书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接受不同课程成绩授予不同的证书,使他们利用这些证书可以得到不同的教育和工作机会。大多数国家根据满意的核心课程成绩、专业课成绩、很多选修课成绩为基础授予高中毕业证。例如英格兰在一个综合框架内根据选择不同课程成绩授予毕业证。德国采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德国对普通教育没有一般的国家评估体系。法国有三类证书:普通教育证书、技术教育证书、职业教育证书。前两者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职业教育证书提高了接受教育的比例。冰岛有三种毕业证:毕业证、职业规划毕业证、应用能力毕业证。毕业证是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毕业职业规划证书目标是发展学生职业、技能、人际关系能力,应用能力毕业证是迎合那些没有毕业证和职业规划毕业证学生的需要。在荷兰,中学类型是根据授予的资格证命名的,即VMBO(16岁后接受职业教育),HAVO(16岁接受非大学的高等教育),VWO(18岁后进入大学)。其中HAVO和VWO最近做了改革,要求学生从四门课中做选择(科学和技术、科学和健康、经济和社会、文化和社会)。其高中教育改革在1999~2001年进行的,减少了学生在HAVO和VWO之间选择科目的自由,引入一个包含义务教育内容的核心课程与四门普通课程的组合,目标是为学生将来接受职业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做准备。在西班牙20世纪末逐步实施的LOGSE改革,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并将其引入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专科教育中。

  三、改革后西欧中等教育出现的问题

  西欧中等教育改革引发了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过多的强调职业技能相应减少了学生探索和发展兴趣的机会,不利于发展学生完整个性。过于重视ICT技术妨碍了学生其他思维方式的发展。学生的个人竞争力、自信心、自制力与集体、国家、全球的发展所需产生矛盾。教育准入率在增加,但不是全面增加。评价体系与目标相冲突,那些对学生严格的评价只适用于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起抑制作用。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选择出现很多问题。父母为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教育基金倾向学生所学课程,而不是可供选择的学校。课程范围的平衡和相互关系问题很难协调,出现专业知识窄和减少较难科目的发展趋势。模块化学习如果任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就很难指导。随着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增加到教材中而没有相应减少原来的内容,导致课程内容超负荷。根据企业的需要改变课程内容会影响初等教育发展,过于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知识又会导致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平衡。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用多样性的教学策略,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很难适应。评估方式和类型的过多、过细也会给学生、学校带来负担。这反映出中等教育的内部改革与外部需求产生的矛盾,中等教育为就业作准备与为高等教育作准备之间发生冲突,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之间发生冲突。

  四、西欧中等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对于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3]。另外,还有很多专家指出:高考依然是普通高中管理的指挥棒,职业特点不突出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软肋,各类评估自身就存在很大问题[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下面结合《纲要》谈西欧中等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1.对教育目的、目标改革的启示

  《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中等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因此,中等教育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还要注重学生的内部情感需求、精神需求、交往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融合能力。

  2.对教育政策改革的启示

  《纲要》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纲要》对农村教育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给予更全面和更深入的关注。我们可以借鉴西欧配置资源的方法,根据不同经济发展实际,学生的不同选择,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倾斜教育基金的发放渠道,让老、少、边、穷地区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金支持。正如袁贵仁部长所说,“在健全国家助学制度方面,要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5]。将部分职业教育内容渗透到中学教学中,不断更新内容,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生存技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3.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在课程改革上,义务教育规定必修的核心课程,其他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形成课程模块,进而选择不同考试内容,获得相应学分、学历。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学生发展需要,也要考虑社会实际需求,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根据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应用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选修课可以采用活动专题、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在教学改革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独立学习,提倡互动式、讨论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主张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与老师、同学之间互动交流。

  4.对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

  《纲要》提出建立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涉及高等教育,还涉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我们可以借鉴西欧中等教育评估体系完善我国的评价体系,实行合格证书制,根据学生的选择分别设置普通中学毕业证书、职业证书、技术证书等。逐步完善各种证书的评价方法,实现学生升学或就业的不同选择需求。尝试不同类型中等教育分层评价,中间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重新选择升学或者就业。

上一篇: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衔接中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浅谈中职教育中如何规划职业指导工作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