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名词后缀教学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1-22 阅读:( )

  A Study of English Nominal Suffix Teaching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郭婉玲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郭婉玲 510540

  郭婉玲,1980年2月 女 汉族 研究生硕士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关键词:原型范畴;英语名词后缀;语义网络

  一. 研究背景

  对英语而言,词缀是许多词语的重要成分,词缀的学习被认为是提高词汇量的关键(董丽敏:2010)。英语名词后缀研究的回顾表明,许多教师有苦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为后缀的具体用法提供充分的解释。寻求英语词汇后缀的有效教学方法成了许多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 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新兴的语言学派流,其原型范畴理论是在伯林(Berlin)、凯 (Kay)、罗兹 (Rosch)、梅尔莱夫斯 (Merives)、拉博夫 (Labov) 等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重要理论(李福印:2008)。

  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而范畴化即指这种分类的认知过程(F. Ungerer and H. J. Schmid, 2005: 8)。 语言学的范畴化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进行的将其周围的世界分类的必要过程(Taylor 2001: 41)。

  一个英语名词后缀在构成派生词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多语义,收集起来构建出它的语义网络有助于制定出高效的教学模式。如–er一般有以下意思:

  (a) “person that does…” in teacher, printer, writer, publisher, hatter

  (b) “instrument that does…” in printer

  (c) “person whose occupation is doing…” in teacher, writer, hatter

  (d) “owner of some organization for doing …” in publisher

  (e) “person belonging to …” in villager

  (f) “person who makes or sells…” in hatter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1989)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可找到发展路径:A→B→D;A→B;A→D→E;A→E;A→F→E,形成教学模式:

  A. the person who does:teacher教书→教书的人

  B. the instrument that does:printer 打印→打印机

  C. the person whose occupation is doing:teacher教书→教师

  D. the owner of some organization for doing:printer印刷→出版社, 出版公司

  E. the person belonging to:villager乡村→村民

  F. person concerned with:hatter帽子→帽匠

  三. 实证研究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构建20个英语名词后缀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其效果。受试为某学院两个一年级班级,每班30名学生,被任意指定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在一学期里向学生传授20个常用后缀的知识。在实验班采用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名词后缀教学,而在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

  收集前测和后测分数,通过SPSS 8.0 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前测结果表明实验前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成绩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名词后缀教学比传统的英语名词后缀教学更有效。

  四. 教学启示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是:(1)词汇教学不应采取单独教授的方法,而应在词汇的语义网络中教授;(2)对于词汇语义的分析应该从典型向非典型的语义扩展;(3) 应采用动态的方式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1] 董丽敏. 2010. 英语词缀的习得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 78.

  [2] 李福印. 2008.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1994.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th edition.

  [4] Talor, J. 1995. Linguistics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

  2nd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5] Ungerer, F. & Schmidt, H. J.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动画教育现状及改善途径分析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