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新中国党的教育方针对我国师范教育理念的影响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4-04 阅读:( )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它是一个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发展的要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方针有的是正确的,同时也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贯彻,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但有的教育方针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有的教育方针即使是正确的,在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了扭曲和篡改,导致我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损害。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反映了在不同时期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不同要求,直接影响到我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师范教育理念的形成,影响到我国教师素质的提升,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成才。培养什么规格的教师,从来都是师范教育不得不思考的最大的问题。而师范教育培养什么规格的教师不是由师范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而是由基础教育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广大师范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而正确教育理念的形成,又受党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新中国党的教育方针对师范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形成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

  1 对师范教育学生观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我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在1951年8月教育部合并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上就提出:“争取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以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培训相结合,五年内培养百万小学教师”。之后,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时,我国正确处在由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时期,社会急需要大量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要求基础教育能迅速发展,及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需要大量的师资,这就要求我国的师范教育要快速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这一时期,我国师范教育主要是向苏联学习,建立起了独立的、将师范生培养成“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的、封闭式的教师培养体制。在这种培养体制下,师范教育持有的学生观必然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师范生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接受式,课堂教学在教师主导下进行,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严密组织和严格控制整个教学活动,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聆听、记忆、领悟、考试再现教师传递的学科知识,从而实现预期的学习目的。

  到了“文革”时期,1966年毛泽东提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这就是所谓的“五·七”指示。它虽然不是严格规范表述的教育方针,但对“文革”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工宣队进驻学校、搞政治挂帅,鼓吹“自卷英雄”等,致使我国教育事业遭到严重地破坏,师范教育在这一时期也随之受到巨大冲击,最终导致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倒退。这一时期,突出对师范生的政治教育,师范院校被迫招收“工农兵学员”,对师范教育进行“上、管、改”,师范教育体制名存实亡。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了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中对这种表述从法律上加以确认,这是用最准确文字对国家教育方针最完整的表述,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从“文革”结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指引下,“应试教育”的特征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师范教育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过程中,其独立的、封闭的师范教育培养体制也在不断加强,为此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日趋严格。在这种体制下,师范教育变本加厉地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来培养,课堂教学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向学生灌输系统的学科知识,学生主要通过模仿和练习,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解决一些低层次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师范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到了20世纪末期,应试教育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日益突出,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与新时期对人的要求极为不适应,在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指引下,此时教育界提出“素质教育”理念。随着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颁布,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从偏重于数量的需求转向偏重于质量需求,这就要求师范教育能够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至此,师范教育体制也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就要求师范教育工作者必须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新的学生观,把师范生作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的人、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有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这是指导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观念。由此可见,师范教育学生观的转变是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

上一篇:简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时代性缺失

下一篇:新形势下幼儿师范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