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4-25 阅读:( )

  广西北流市大里镇六厚中心小学 黄 旺

  课前预习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学生预习不充分,直接导致了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差,做作业的速度变慢, 因此,如何加强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提高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下面就如何加强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浅谈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把握好预习的要求

  一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

  内容,初步理清课文层次;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要充分运用好课后的思考练习。学生预习课文时,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预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要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二、要把握好预习的方法

  “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了,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儿,二画圈儿, 三画需认字儿,四画前(后)鼻音儿,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 这个口诀我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如下: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教师指出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画出,这样,在读课文时就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二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画前(后)鼻音儿”,是针对我们地区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不分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前后鼻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

  “六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就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来。 “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书注意力,加强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三、循序渐进,把握好指导过程。

  小学生预习,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系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预习,必须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现在,每个家庭对孩子学习都很关注,对学习之前的预习环节也很关注。但是很多小学生始终不能把预习的习惯坚持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怎样来关注和帮助孩子预习,如何培养孩子自主的预习习惯呢?

  首先就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注意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而不把预习当成负担,然后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其感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其次,刚开始预习时不要贪多。要想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讲究方法,预习更是如此。刚开始预习时,要从小处入手,比如带着孩子读读明天要讲的课文,读过两遍后,再一边读一边聊聊文中的故事,在轻松的聊天中,孩子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趁热打铁带着孩子尝试归纳主要内容。经过三遍左右的文章认读后,孩子就基本上会认了文中的新字。当孩子能独立灵活地进行以上步骤预习后,可以再逐步加深难度。不要刚开始就贪多,那样容易把孩子吓到了,他就不喜欢预习了。

  最后,老师应按年级逐步提高预习要求。到了高年级,预习的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了,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教给学生多一些的读书方法,常用的有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因为小学生读书往往有口无心。教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在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诵读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思考题。最后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孩子在预习时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这是正常的,而且每每在预习时能够有留下来需要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才是更好的。这说明孩子在预习中动脑去思考了,第二天带着问题去听课,这就真正起到了预习的作用。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你们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画画的兴趣特长有哪些好处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