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08-25 阅读:( )
摘要:全球蔓延的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生态批评理论应运而生,它以独特的视角于文艺界、教育界和经济界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风暴式影响。教学《相信未来》这首诗,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去解读,可以从景物、意境、情感和信念等角度入手,将审美教育与生态教育巧妙地融合起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批评理论;诗歌解读
随着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并催生了以威廉姆斯·鲁克尔特《文学与生态 ——生态批评的实验》为代表的生态批评理论。教学《相信未来》时,笔者引导学生们一起深入挖掘了这首诗中蕴含着的景物美、意境美、情感美和信念美,将审美教育与生态教育巧妙地融入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景物美,自然丰富
传统诗歌创作中自然景物既是营造诗歌意境的主要载体,也是诗人言志抒情的不二途径。生态批评理论主张,诗歌创作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语文课堂也需要在鉴赏诗歌之“美”的同时,渗透环保教育,让文化形态与景物存在和谐合一。在教学《相信未来》这首诗时,笔者就以课堂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了自然景物的清新自然,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一粒粒春天的种子。
练笔伊始,先用多媒体呈现了汪峰《光明》的歌词,学生们经过诵读、对比,惊奇地发现两者极其相似,甚至戏言汪峰的创作有剽窃之嫌。但无论如何,学生们对诗歌中“排浪”“鲜花”和“蜘蛛网”,还有歌词中“雾霭”“车菊草”和“杜鹃花”等自然景物留下了印象,都纷纷登陆电子白板查询相关图片,因为他们真的对这些事物没有明晰的概念。
“当干瘪的稻穗摇曳着孤寂沉默无语/当荒凉的原野蒸腾着苦痛泪水涟漪/我依然拥抱着一方天空/用一抹斑斓的彩霞写下……”
“那是怎样一个清新、清爽的早晨啊,弹去绿叶上的滴滴露珠,我闭了眼睛,伸出手去,真的触摸到了一串圆滚滚的野葡萄;睁开眼睛,紫色……”
……
因为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学生们似乎真的开始关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课余时间开始仰望蓝天,畅想溪流潺潺。这,才是生态教育的真正萌芽吧,也是课程改革的精髓之所在。
二、意境美,诗意梦幻
诗歌创作中,将一系列景物集中起来,便会构建种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氛围与境界,这便是意境。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意境都是其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诗歌意境特别讲究虚实结合,在描摹具体的人、事、物、景的过程中体现生命的律动。基于生态批评视角,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这首诗中的意象的特点,想象“蜘蛛网”“查封”“炉台”的破落,想象“灰烬的余烟”“叹息”的悲哀,转而又想象洁白的“雪花”落下,和灰黑色调的“蜘蛛网”“灰烬”调构成色彩和意境上的强烈对比,顿时心里一亮,不自觉地跟随着作者一起兴奋,一起充满希望。
当我们眼前呈现成熟的“紫葡萄”化为晶莹透亮的“露水”,我们想到了那万物衰变、萧瑟凄凉的深秋,在这个肃杀的季节,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抹杀微弱的生命。“深秋的露水”让人感到作者在那个恐怖年代中脆弱的存在,然而我们终究从“凝霜的枯藤”中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在充分领略作者不屈信念与极度热爱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和精神升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扪心自问,现在的学生有几个真的欣赏、赞叹过晶莹的露珠、凝霜的枯藤?恐怕即使早晨跑步,我们能瞥见的也只是落叶上道道灰痕。当炉台、灰烬离我们渐渐远去,甚至在一片雾霾中连“曙光”都难得看到,我们如何能真切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我们再以什么意象入诗?没有了诗,甚至还有可能没有了汪峰的《光明》,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带着这样的思索,学生们对这首诗更多了一份珍惜与小心翼翼。
三、情感美,满腔热爱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更应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品质,促进全面发展。苏教版语文教材所编选的文章,无论是小说、散文、文言文,还是诗歌都凸显了这样的情感之美,《相信未来》亦是如此。于自然生态方面,《相信未来》以美丽的雪花、失望的灰烬、凝霜的枯藤和凄凉的大地等物象,结合作者排山倒海般的直抒胸臆,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腔热爱,即便是在那个颠倒黑白、白色恐怖的年代。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畅谈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与发现。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但它也编织出一个崭新的图案,我们很快就可以在这个图案上走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但谁又能说它对明天、未来没有美好的期许呢?这与雪莱《西风颂》里‘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多么地相似……”
生态批评理论认为,自然形态的真善美与情感层面的真善美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相信未来》这首诗看,它的情感内核无疑就是对生活满腔的热爱。如一位哲人所说:有一种伟大,就是你认清了生活的本质,还一如既往地爱它。
四、信念美,不屈不挠
生态批评理论指出,自然万物能够通过优胜劣汰的考验生存至今,根本在于其不屈不挠的信念之美。《相信未来》之所以能在其诞生之日便迅速传颂于青年一代的口中,并历经世纪风尘依然熠熠生辉,也自然是因为它其中渗透着的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课堂上,笔者给学生链接了食指《热爱生命》、《向青春告别》和《落叶与大地的对话》等多篇诗作,还有同一时期北岛、顾城的代表性作品,组织学生们开展了群文阅读活动,旨在通过主题探寻,引导他们体验其中不屈不挠的信念之美。
“食指与北岛、顾城、舒婷等都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作的前半部分看出来。但他还能挣脱诗体的桎梏,在后面直抒胸臆、大声疾呼,可见他信念之坚定……”
“从诗中,我们明显地看出,诗人已经充分体验到了生活中既有感动、同情,还有‘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但他并没有消沉,还在‘焦急地等待’‘坚定地相信’,这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语文学习要渗透一定的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品格。无疑,《相信未来》这首诗就是一个不错的文本,教师应深入挖掘、巧妙渗透。
总之,在当前自然家园四面“霾”伏的情状下,再读食指的这篇代表作,师生依然可以体会到生态批评视角下多重的“美”。无论是自然家园,抑或精神世界;无论是立足眼下,还是反思荒谬十年,《相信未来》总给我们以激情澎湃,还有对未来,对“美”的无限憧憬。
参考文献:
[1]胡立琴.新诗常态化教学探微[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2).
[2]徐慧聪.走进青春诗歌感受生命张力——食指《相信未来》教学案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3).
[3]汪政.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生态批评理论与方法述评[J].语文教学通讯, 2009(9).
作者简介: 曹雷玉(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上一篇:“九然”释《荷塘月色》
下一篇:摭谈阅读障碍的形式、成因与对策
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学业帮扶模式的探索
(673)人喜欢 2018-04-12从语言能量观的视角探究2017年网络新词的英译
(372)人喜欢 2018-01-30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室建设初探
(331)人喜欢 2017-11-28生态学专业《环境科学概论》“五化”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384)人喜欢 2017-11-23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基于跨国投资视角
(414)人喜欢 2017-11-11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453)人喜欢 2017-11-02生态教育理论下的自然语文教学初探
(363)人喜欢 2017-11-02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视角的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评估——以“湖南工业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409)人喜欢 2017-09-15浅析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28)人喜欢 2017-06-21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研究
(269)人喜欢 2017-02-22任正非重申英语地位:华为工作语言,你准备好了
2025四川省成都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广东省广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寓教于乐,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欢迎你!
奇速英语冬令营,助你英语蜕变的第一站
英语潜能激发: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你未曾体验
英语梦想启航: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你的第一站
2025湖南省长沙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
奇速英语熊猫研学营思维导图记单词
一个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
日常生活必备!21个场景英语词汇总结,收藏记忆
高考英语作文必备的高级句型
走进奇速英语冬令营,体验寒假英语学习新乐趣
2025江西省南昌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快速提升站
寒假英语集训,奇速冬令营引领学习新风尚
2025福建省福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浙江省杭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安徽省合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