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愿望与效果的背离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2-17 阅读:( )

  近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幅增加,其中师资培训经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用于在职教师的提高培训,特别是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分别实施了国培计划、省(市)级重点培训和区(县)级全员培训等。国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当然,不可否认,培训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业务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产生了一批国家、省(市)、区(县)级骨干教师。但相当部分“骨干教师”是在完成一定时间的培训任务后的“被骨干”,名不副实。因真正的骨干不是来自官方的文件,而是社会(同行、家长及学生)的认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2013年夏,笔者曾带领课题组在渝东南20多个乡镇中小学进行调研,学校普遍反映,参加各种培训的老师培训归培训,回来后还是老套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观,更没有起到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一些学员自嘲式总结:“培训期间激动,回来车上摇动,回到学校不动。”至于网上培训、校本培训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我不是反对培训,而是要说明,教师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培训,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就拿我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吧,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重庆历史特级教师李德藻的起点都是高中,创新学习创始人龚春燕教授的起点也只是专科,他们能成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不是培训的结果,而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的结晶。且级别再高的培训,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培训只是起引领作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质的突破,关键是看受培训者的后续跟进,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探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改革自己的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国家花去巨资,结果却种瓜得豆、事倍功半,为何出现这种愿望与效果的背离?

  一、 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蹩脚”发展

  专家早就指出,教师成长=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也就是说,教师成长是专家、同伴和自我三者和谐作用的结果。培训一定程度上起到“专家引领”的作用,起方向(或方法)的指引,让受培者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少走弯路。通过听专家授课,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伴互助”是指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大家既竞争又合作,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这样的团队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反思”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总结和升华,其特点表现为善于学习、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断超越自我,具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专家引领”要靠国家提供资源,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同伴互助”要靠学校创设氛围和环境,主要是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层的事,“自我反思”则完全是自己的事。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农村学校的教研会基本是走过场,最多就是听一节课,坐在一起唱唱赞歌,然后不痛不痒地指出一些“缺点”完事。这还算较好的,有不少学校根本不知怎么开教研会,即使开也不知干什么,闲聊应付了事。有的用“打平伙”(逗钱杀馆子)代替教研会,甚至长期不开教研会,“同伴互助”成了一句空话。“自我反思”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教师成长的关键,这恰恰是农村教师普遍欠缺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是教育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这里的“实践”指教育改革),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教师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不要说研究和实践),就是笔者所在的重点中学,很少有老师订阅专业杂志(包括一些所谓的市级“骨干”),基本是借助教参周而复始地机械重复,缺乏新意和创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教师发展成了“专家引领”的“蹩脚”发展。

  二、 缺乏积极进取的内驱力

  外出培训本来是一次提升自己、专家引领助推发展的难得机遇,但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培训是学校指派,也就是说是学校要我去,而不是因危机感我要去,因此,老师们都将外出培训当作“休闲疗养”的福利,“培训”成了“旅游休假”的代名词。外出培训一般都是派责任心较强、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教师,显然,学校安排带有奖励的成分,主要不是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内驱力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培训者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受培训者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完全能胜任教学,至于什么专家、特级教师毕竟是少数,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二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功利化的社会,人们往往是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再优秀的教师,如果收入不高,世俗的人们是瞧不起的,所以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和聪明才智用于赚钱,而不是在学习和教学研究上下功夫。三是教育行政化。我接触过不少中小学校长,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各种检查和维护学校的稳定,很少思考教育教学改革,即使思考了也不敢实践,怕担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实,校长们都参加过各种级别的培训,不少校长到过教育发达地区如我国香港、台湾,有的还到欧美等地考察取经。但从我接触过的校长看,“考察取经”仅仅是他们茶余饭后炫耀自己的“牛料”,他们根本无意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来推动学校的改革。当然,这也可能与培训无方有关,如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学实际,或培训人员滥竽充数,缺乏责任心,没有起到专家引领的作用等。

  三、 考核指挥棒的影响

  现在的考试基本上是以“分数论英雄”,当今的考核模式,基本都是应试教育大比武。所以在师生中早就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大家心照不宣,口头上必须轰轰烈烈大赞素质教育,行动上得扎扎实实搞好应试教育。因分数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教师的绩效、领导的前程,如果有教师真正搞素质教育,分数反而会上不去。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本人,都不敢冒这个风险。应试教育就是“时间+汗水”,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系不是很大,至少在短期内不是很明显。

  因此,只要考评机制不改变,教育不改革,教师们的观念是很难转变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全面深化改革是问题倒逼的。我想,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观念,唯一的办法便是全面深化改革教育体制,去行政化,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打破铁饭碗,让校长们、老师们产生危机感。

上一篇:学导课堂评价引领

下一篇:亲近绘本 创意阅读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