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课堂思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3-10 阅读:(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核心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渗透在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从接受型教学向质疑型教学转变,努力构建课堂上的思辨文化,使我们的课堂变成思辨的课堂,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课堂思辨的兴趣

  教学中要让所有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辨,就要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所以说创设一个恰当而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情境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增强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的思维、探究、辨析能力就会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比如我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时,学生们通过观察圆柱的展开图,很快就推导出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但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可以用“底面周长×(半径+高)”的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本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方法,但既然已经有学生提出了这种方法,我索性打破原来的课堂预设,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我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介绍的方法对吗?”一开始同学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一脸茫然,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反应过来,开始争执起来,有的说是对的,有的说是错的,双方各执一词,课堂吵得不可开交。这时我趁势说:“到底这个方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研究一下再进行辩论。”这时教室里的学生自然分成了两派,开始研究起来。接下来我就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又问了一句:“现在你认为这种方法对吗?”因为经过了刚才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这种方法正确的同学多了起来,但仍有一些学生坚持说是错的。我笑着让认为正确的同学作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作为反方开展辩论。我先让反方辩论,他们只是觉得是错的,可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时我再让正方来辩论,孩子们的发言实在太精彩了。有的孩子先举了几个例子用这种方法去算表面积,发现都是对的,可反方说几个例子并不能证明全部都是这样,也有可能是特例。这时正方的孩子又拿起了尺和粉笔在黑板上画起了图,边画图边讲解,不完整的地方正方的孩子及时补充。反方同学在他们一步步的引导下,很快就明白了S表= S底×2+ S侧=лr×2+ch=2лr×r+ch=cr+ch=c(r+h)。这种推导方法一介绍完,反方同学都自发地为正方敏捷的思维和精彩的讲解鼓掌。接着正方同学又让反方同学自己举例验证了一下,果真没错,计算还更简单了,反方同学一个个是心服口服。这时我想索性把这个问题研究到底,于是又抛了一个问题给他们:“刚才正方同学是用公式推导出这种方法,有没有同学能用其他方法也能推导出来?”这时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尤其是反方同学,前面输了,更是要在这里扳回一局。同学们积极讨论研究,个个跃跃欲试。我又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讲解。班上同学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又得出一种推导方法: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拼成一个与侧面长度相等的长方形,再与侧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这样也能推出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半径+高),用字母表示即S=c(r+h)。

  这节课上,我就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同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从而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热情主动参与课堂研究,在思辨中逐步深化认识,领悟新知。

  二、 挖掘课程资源,提供课堂思辨素材

  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教师绝不直接教,而是提供一定的素材,巧妙设计探究性学习题目,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核心素养,让课堂成为智慧飞扬的舞台。

  比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就充分挖掘教材,先出示例题:“马山粮库要往外地调运一批粮食,已经运走了60%,还剩48吨。这批粮食一共有多少吨?”再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接着在学生交流反馈时,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了几个层次的对比。第一个层次的对比是同样都是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但学生的列式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程:“x-60%x=48”“x-48=60%x”“60%x+48=x”,让每个列式的孩子交流他的想法,通过他们的交流,让学生明白这三种方程都有道理,都是正确的,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一种更合适。学生在辨析比较中发现第一种把X统一放在等式的左边而已知量放在等式的右边更有利于解题,而且符合我们的习惯,由此学生将这个方程进行了一个优化。第二个层次的对比是将优化出的方程“x-60%x=48”和学生中出现的方程“x-60%=48”进行对比,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式发现第二题的错误原因,60%表示的是已经运走的吨数占总吨数的60%,60%x才表示运走的吨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是用“总吨数-运走的吨数=还剩的吨数”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第三个层次是出示学生中的算术方法“48÷(1-60%)”,让学生比较这道题目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哪一种更合适,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明确用单位“1”列方程的解决思路更简单些。

  通過这几个层次的讨论和思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了数学思考,渗透了方程思想。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探究、思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上一篇:拓展思维让数学思想明晰起来

下一篇:从“初识”到“同行”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