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5-11 阅读:( )

  崔闻宇* 王立 张秀娟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 150076)

  [关键词]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GJ2014010814) 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年校级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41219) 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理科项目(13DL022)

  作者简介:崔闻宇(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化学传感器

  2014年,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设转型”,标志着中国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战略改革正式启动[1, 2]。1999年教育部设立制药工程专业,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273所高校设置制药工程专业[3]。哈尔滨商业大学根据学校特色与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于2016年开设了“制药工艺学课程”。制药工艺学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和研究,实现制备工艺过程经济、安全、高效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订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课程[4]。本文从制药工艺学教学内容、特色教学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对该课程进行的探索与思考。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过比较分析,我校采用了由赵临襄、赵广荣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制药工艺学》。该教材紧密结合国内外制药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阐述原料药及其制剂研发与生产中的制药工艺学问题为主线,分别介绍了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原料药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原料药及其制剂研发与生产中涉及的中试放大与物料平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以及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共性问题进行了综合总结。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考虑到我校药学院以中药学为特色,因此该课程课时有限,为36学时,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包括4方面内容,分别为:化学制药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中药和天然药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制剂新技术。在化学制药工艺学部分,主要结合具体药物生产工艺,例如托品酮、克霉唑、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和工艺原理等,讲授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并结合制药工艺研究的具体内容,如浓度、配料比、溶剂、催化剂、加料顺序、反应温度与压力等,讲授制药工艺优化研究;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操作与实验室操作的联系与区别,讲述中试放大是药物生产工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由于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了生物制药相关课程,因此生物制药工艺学部分没有作为本课程的重点讲授部分,该部分选讲了基因工程制药工艺。在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工艺部分,着重介绍现代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技术等等。在该部分还讲授了原药材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的制药工艺,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体现出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和渗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由于在“药剂学”课程中,有药物制剂新技术相关知识点,因此“制药工艺学”课程第4方面不作为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在此部分讲授了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

  2 特色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课堂教学多引入“案例教学法”。

  制药工艺学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理论较抽象。如果授课过程中完全进行纯理论教学,学生既觉得枯燥又理解吃力。因此,在教学中,多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进行“案例教学法”,将课程讲授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对于混酸的配置方法,实验操作与实际生产差别显著。工业生产中为了对设备腐蚀小,先将浓硫酸加至铸铁罐,充分冷却下边搅拌边以细流加入水,最后加入浓硝酸[5]。

  2.2 以课程设计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制药工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化工原理、制药车间设计与设备选型、工程制图等等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联系并应用于生产设计中。我校课程设计的选题包括原料药合成、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中药材综合提取生产等方面。学生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能够较深刻地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深刻地理解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布置等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课程设计期间,主要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鼓励学生创新和大胆尝试。设计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从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PPT制作、汇报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3 存在的不足

  3.1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6]。教学过程仍是教师讲授教科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缺少接触工业化生产的机会,学生理解知识抽象、不透彻,造成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存在一定困难。

  3.2 课程缺少实验环节。

  由于学时所限,该课程没有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动手操作环节,导致所学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往往存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考试结束知识点迅速遗忘的现象。学生缺少实验环节的训练,单纯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全面素质的制药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3.3 缺少生产实践。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少去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对药品制造的工业化生产感官化认知不足,对企业生产中各个单元操作和工艺流程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教科书层面,无法构建全面立体的知识框架。

  3.4 应用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弱。

  由于我校药学院为中医特色教学研究型学院,因此未开设AutoCAD相关课程,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均为手绘图纸,没有进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练习。而现代化制药企业车间设计大多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以及设计图纸的规范性。传统手绘式课程设计的确可使学生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制药设计的相关需要。

  4 探索与思考

  笔者根据制药工艺学课程专业性强,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制药工艺设计思路、加强实践能力为基础,以强化学生工程思维能力为措施,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制药工艺的前沿技术,增加选修知识点以扩展视野。不断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制药车间现场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尝试学生讲解式教学,教师分配既定主题让学生准备讲授内容,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摄取者。

  虽然制药工艺学课程课时有限,但是实验课程的开设并不能因此而荒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借助微课、课堂翻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实验课程设置在课时外,在不占用理论课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感官化的多方位培养。

  翻转课堂指借助现有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实现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翻转,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传统学习过程是由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组成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来实现,吸收内化则主要由学生课后靠自己来完成。翻转课堂,则将传统学习过程的信息传递变为由学生自主完成;传统学习过程的吸收内化则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学生的互动来实现。通过翻转课堂,老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因此,在吸收内化阶段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使知识吸收内化的效果达到最好。翻转课堂是一种技术与理念相结合的新教学范式,在教学效果上颠覆性地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翻转课堂中国化的产物,微课程是指按照培养方案及教学实践的要求,将视频做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将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情况进行记。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而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习题作业、在线答疑等辅助性教学材料也将一并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尤其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已普及,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课时限制并不是取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借口和理由,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极为丰富的今天,微课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课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借助微课这种先进的手段,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还可以进行在线与学生答疑、互动,实现实验设备操作的演示、生产实际情况的影像化教学。在不占用理论课课时的条件下,同样可以使学生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知识体系。

  对制药工艺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将永无止境,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明东. 州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策略与主要路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0(4): 1-9.

  [2]赖红芳, 蒋利荣, 韦正. 地方高校转型契机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 科技咨询导报, 2015, (1): 156-157.

  [3]姚日生.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与执行建议[S]. 2015: 3-5.

  [4]赵临襄, 赵广荣. 制药工艺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1-2.

  [5]于振江.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3): 94-96.

  [6]赵艳艳, 张晓虎, 程敏. “应用技术型”教育背景下制药工艺学改革初探[J]. 广州化工, 2016, 44(6): 150-152.

上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研究

下一篇:高校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