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试论“注意”及其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6-27 阅读:( )

  申小群

  贵州省林业学校 贵州 贵阳 550200

  关键词:注意;德育;作用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具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又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实现,即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要顺利完成德育课的教学任务,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它不仅要求德育课教师首先要掌握牢固、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加强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把基本理论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很好地把德育课教学很好地开展起来。如果仅仅满足于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是远远不能满足新的形式下德育课的要求的。因此,探索一套适合新的历史时期学生特点的德育课教学方法,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注意”的科学涵义

  “注意”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或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它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方向性,同时又受个人的个性特征制约。“注意”能使被反映的事物或对象局部与整体相应地突出出来,以获得更清楚的印象。因而,“注意”在德育课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产生以及保持注意的有无目的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类。“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马克思说:“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就越需要这种意志”。可见,“有意注意”是人们完成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它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活动或任务的注意,而不是被动或盲动的认识,受人的意识自觉的调节和支配。人们对事物的兴趣,特别是稳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有意注意”,而为了保持“有意注意”,对所要完成任务的理解与愿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有区别的。例如,在听课时,忽然听到窗外有动听的歌声,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倾听,这就是“无意注意”;但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迫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坚持听课,这便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不是截然分开的,更不是绝对分离的,它们二者可以转化,“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例如,学生由于教学计划安排而去学习德育课,后来通过系统的学习认识到它对工作和生活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因而也就会自觉地、有目的地去学习和掌握它;同时,“有意注意”也可以转化为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刚开始从事某一工作,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但一旦对这项工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集中和保持这种注意力了,这种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所以,它也属于“有意注意”的范围,因此称之为“有意后注意”(“注意后注意”),这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

  由上可知,“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然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也都是需要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能使人们的学习、工作顺利进行。

  二、“注意”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德育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以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因此,“注意”在德育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注意”有助于实现德育课程目标。在德育教学中,教学过程的一般进程、对教材的组织、课堂秩序以及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助于学生“注意”的集中。教师应从客观社会现象和学生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充分体现德育课程目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正确地安排教学地点,与时俱进地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完成整洁、精确的作业、表扬与鼓励机制等都有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以更好地完成德育特定的任务。在这里,学生的“兴趣”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特定年龄阶段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处在这一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能很快接受新东西。同时,其思想认识水平仍处在一个由不稳定而逐步趋向于稳定与成熟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是极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而不同人的信念和世界观也不尽相同。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会有不同方向和内容,所“注意”的事物也就相应的有所不同。因为只有当某一事物或对象对人有一定意义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注意”也受个性特征的制约。

  因此,德育课的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兴趣和关心的热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帮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他们把旺盛的求知欲与自己正确的成长和国家、民族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自觉地避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健康书刊、网络及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而误入歧途的危险!

  其次,“注意” 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学效果。“注意” 是德育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其“有意注意”。教师要正确地组织德育课教学,以吸引、集中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他们作为个性特点的“注意”。例如,教师富有经验的、生动活泼的讲授可能成为学生喜爱并为之奋斗的终身事业。因此,“有意注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学生对德育课的注意状态又是由德育课的教学特点来决定的:它既依赖于德育课教材的内容,又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讲授,二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对内容丰富同时又是很有趣味和可以接受的德育课教材加以生动、鲜明和具有情绪色彩的讲授,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于一体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是控制“无意注意”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德育课有效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再次,“注意” 有助于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注意”在每人身上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是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形成的,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的锻炼、教育和训练而改善和提高。

  根据青少年学生德育课教学培养知识、锻炼能力以及提高觉悟的原则,教师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模式: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启发教育、诱导教育、课堂讨论以及案例教学和教学参观等,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和多媒体等)、校外(博物馆、科技馆和展览馆等)两种资源,使学生“从书斋走向社会”,对德育课的内容进行有关“注意”的训练和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最后,“注意”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度。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还应该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阶段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查,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改革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学方式,经常组织有关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治、理想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课堂讨论、教学参观、多媒体教学或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参与式、互动性、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寓于学生们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思想理论修养以及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复合型建设人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德育教学工作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努力进行创新和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所以,“注意”在德育课教学中具有“双重”的理论和实践作用,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完成好这一“教书”与“育人”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马恩全集》第23卷,1972年版,人民出版社

  【2】《心理健康》,2009年6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骨干教师必读手册》,2011年3月第1版,辽海出版社

  【4】《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1年12月第1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申小群,女,1965.06--,湖南人,大学学历,在职研究生班,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德育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贵州省林业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上一篇:将者,士之心

下一篇:画与话之间 脉脉能得语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