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的教学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8-07 阅读:( )

  言继显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城中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初中体育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国家输送综合型人才。实施新课改后,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内容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思考如何有效改革初中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1.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1体育训练项目设置不合理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行选择体育训练项目。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某些体育训练项目超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体育设施落后,许多体育训练项目没有结合教学实际,形同虚设。还有部分学校在设置体育训练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初中生身体素质条件有限,安排的训练项目过难,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出现厌学情绪,或者在训练时受伤,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1.2体育教学时间不够

  初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很少自主参加体育锻炼,一个月的体育锻炼时间本来就仅剩几节体育课。而部分初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将体育课上课时间一再压缩,由原来一周两节缩短为一周一节,或者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就早早停课,改上自习。一些学生只顾着提高学习成绩,故意缺席体育课,在教室学习其他文化课知识。体育教学时间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

  1.3教学没有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但是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也有所不同,部分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方法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个体体育基础和承受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体育潜能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埋没了一些有运动特长和运动兴趣的学生。

  1.4没有注重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体育项目的训练,没有强调体育精神的重要性,造成体育训练项目和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有效衔接,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得不到弘扬,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1]。

  2.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

  2.1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高学历学生越来越多,但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仍处于紧缺状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引入新型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败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2]。另外,教师可以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体育基础、身心状态,适当增加体育项目的难度和强度,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学习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提升学生自信心和承受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不服输、不畏难的优秀习惯。

  2.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很多初中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问题,都更倾向于自己独立解决,极少向老师、同学请求帮助。初中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过程,还蕴含着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体育课堂上有丰富的小组游戏、需要团队共同完成的体育项目,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融入体育课堂,多与其他同学沟通,学习沟通交流技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3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育必修、选修内容,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内容。

  3.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3.1改进教育教学理念

  合理的教学理念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保障,新课程改革提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素质教育替代传统应试教育,突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把体育新课标落实到体育课堂中,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选择具体体育训练项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提升学生地位,在展开训练或者举行体育考试时,要规范学生的动作,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以往传统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只注重增加学生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其他优秀品质,如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另外,教师要主动探索最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

  3.2优化教学方式

  在以往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枯燥,一般都是教师先行示范体育教学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再让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最终达不到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在示范和讲解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3.2.1小组合作学习

  无论是文化课堂还是体育课堂,合作学习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探讨出更加正确的答案,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教师示范、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条件、学习接受能力、体育基础等差异,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差距不能过大。每组选派一个体育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为组长,主要负责带领组员学习新动作,指出组员动作不够规范的地方并予以纠正。教师可以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开展小组竞赛,对获胜小组给予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比如全班人围成一个大圈,各小组按照组号依次到圆圈中心进行展示表演,其余小组则和教师一起观赏,客观地指出小组展示的优缺点并评出恰当分数。这种竞争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进体育课堂,同时获取并巩固动作要领,提高教学效率。

  3.2.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信息设备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引进教学课堂,表现出了明显教学优势。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样,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广泛运用到文化课的教学中,还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显著作用。

  其实,体育课包括室内课和室外课两个部分,在室内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反复播放之前室外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印象。一些比较复杂、难以接受的动作,可以慢动作播放,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学习动作要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挑选好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视频,统一在多媒体上放映,比如知名体育明星所参与的比赛、奥运会截取片断等,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与体育方面相关的知识量,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偶像永不服输、不骄不躁、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激励自己。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寓教于乐。

  3.3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传统的教学考评机制,教师一直只注重体育最终考核成绩,偏心于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忽略体育素质差的学生。这种考评机制不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基础[3],缺乏公平性,容易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应该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考评制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考核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条件差异,平时体育教学中细心留意每一位学生,纵向比较学生进步幅度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即使学生只取得细小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充分调节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4合理布置体育作业

  以往体育教师给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大多是简单的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远、打太极拳等,目的是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塑造强健的身体体魄。本身初中体育课时间十分紧张,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有效的体育作业能提高身体素质,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处年级、身体素质强弱、文化课学习任务轻重等,灵活地布置体育作业,体育作业难度要适中,作业过难,学生容易半途而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临近期末考试、升学考试时,要适当减轻作业量,给学生充分时间复习文化课知识。学生自主完成体育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辅导学生。

  4.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地位越来越重要,初中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身体和素质的双重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朵莲.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 学周刊,2014,7(13):147.

  [2]范红畏. 简析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 青少年体育,2013,1(03):93-94.

  [3]余德君.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6,9(10):114.

上一篇:融合信息技术,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初中部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