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8-17 阅读:( )

  葛晨晨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学习兴趣;应用能力;数学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健康成长。怎样把生活的阳光洒遍数学教学,让数学的甘露滋润学生成长呢?我结合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和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并且高度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善于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可能性》一课的研究对象是日常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本课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中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例如:《可能性》一课在教学例2时,运用了摸扑克牌的生活素材,创设了摸牌的游戏情境。先是从“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中任意摸出一张,可能摸到哪一张?后来又把“红桃4”换成了“黑桃4”,同时创设了摸到黑桃就中奖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到同样是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实例,如摸球、摸牌、抛硬币等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再通过摸球、摸扑克牌的试验加以验证,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逐步明晰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这样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入手,既让学生感觉亲切,可以沒有负担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可能性这一内容的兴趣。

  二、回归“生活天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若是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即使学会了数学知识,也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对生活的作用,这是很不利的。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注重学生应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练习中,模拟超市的摇奖活动,设计幸运大转盘,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特等奖的面积最小,然后依次增大,三等奖的面积最大。想想商场这么设计的原因,有什么好处。

  这一环节联系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商场摇奖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来说明幸运大转盘这样设计的原因,既让本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了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事情中去。

  三、设置“生活情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应用到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可能性》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方法去研究生活问题。通过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件。

  太阳( )从东方升起。

  摸彩票( )会中奖。

  爸爸的年龄( )比我小。

  小鱼( )生活在陆地上。

  吃饭时人们( )用右手拿筷子。

  你还能用这些词来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先提出猜想,然后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还引导学生增强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问题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数学的世界。

上一篇: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分析

下一篇:一课一得: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