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鏈?煡 时间:2017-09-01 阅读:( )
(朱贺雯、黄雅娣、徐文雨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25)
关键词:社交媒体、移动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
社交媒体是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阶段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为英语移动学习提供了多模态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交际平台,构成了一种移动的社会性合作学习环境。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大学生与移动学习模式的结合,将成为高校英语移动学习未来的创新点。
一、移动学习理论研究
(一)移动学习主要理论分析
1、活动理论:活动理论是研究作为发展过程的不同形式人类实践的哲学框架。活动理论强调了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过程中的桥梁性作用。起源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形成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被维果斯基提出,成熟于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与鲁利亚,是社会文化活动与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活动构成了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发生、发展的基础。而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和社会性。列昂捷夫认为活动反映的是学习主体的需要,当学习者满足了学习需要,目标也就达到了。
①主体(Subject),在教学设计中,主体即为学生,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活动理论中对主体的分析也就是学习者分析,应调查学习者具有的认知水平,情感、技能水平等特征。对学习者分析有利于教学设计中给出合理的教学目标,组织更有效的教学活动等,是后继工作的保障。
②客体(Object),教学设计中,客体即教学目标,或学习目的,是主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受到影响改变的东西。客体的分析与设计方向根据主体的情况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又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所以客体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分析与准确定位,也是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
③共同体/群体(community),在教学设计中,活动理论的共同体指除学习者自身外其他共同学习者。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等。这里的共同体是指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共同体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时为引导,有时为参与,在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共同体不断影响主体,为主体提供所需的资源或资助,所以活动有时个体,有时属于共同体。
④工具(tools),活动理论中的工具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理解为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活动理论认为人类活动是离不开工具的,学习也一样。笔墨纸砚是古代学习必备工具,现代的教材、计算机等,这些是学习需要的硬件。而和谐的同学关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网络等都是软件工具。良好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⑤规则(rules),规则是用来协调主体与客体的,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制约、约定。比如,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与学生互动时,二者必需保持某种关系,参加角色扮演时,参与者必须遵守对角色的安排等。
内化和外化是指活动对人的影响的两个方面。内化是将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理论等内化到人的头脑之中,是学习者对外在世界认识的改变。外化则是因内化而改变学习者行为,改变学习者行为方式的表现。在活动理论中,活动由内化转向外化,由外化再影响内化的一个过程。外化与内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活动理论需要工具中介的介入。活动理论使用大量的工具,有基于人类文化的,如符号、语言等,也有物理的活动工具,如机器、自然环境等。这些工具是活动理论的基础。对于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也成为活动学习的基础工具,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利用合适的网络平台必将成为网络教育的一个新亮点。发展是活动理论的要求,是对学习者的基本意义。而本课题所研究的英语移动学习正是基于活动理论的平台概念衍生的。
2、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所依赖的哲学基础应当呈“情境理性”(Situated rationality)的知识观。哈贝马斯在1994年出版的英文版《后形而上学思考》一书正式提出“情境理性”的概念。情境理性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类的理性总是嵌入在具体情境里的,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先验的、抽象的、普适的理性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情境都是人类在某一个特点的时空点上发生着的认知过程与人生体验。所以正如哈贝马斯所言,情境理性最讲究的就是学习者之间相互采取一种理解对方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不断扩大个人“局部时空的知识”。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它要受到知识所使用的活动、情境以及文化的基本影响,并且与它们不可分离。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它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
3、分布式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提出了一种考虑认知活动全貌的新观点,注重环境、个体、表征媒体以及人工制品间的交互,认为分布式的要素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完成任务。分布式认知理论是一个考虑到参与认知活动全部因素的分析单元,包括参与者全体、人工制品和他们在其所处特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分布式认知跳出了传统认知强调个体认知的局限,以功能系统为新的分析单元,认为智能存在于学习环境、学习者使用的工具、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所有学习者之中,这对课程学习共同体的设计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这要求课程设计者不仅要关注学习资源、媒介工具的设计,更要关注活动以及交互的设计。
Hatch和Gardner(1989)就教室中的认知活动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同心圆模型(the Concentric Model)。如图1,同心圆模型中的三个圆代表三种力,(1)最外围的圆是文化力,代表惯例、活动及信仰,超越了特定的情境,影响许多个体。(2)中间的圆是地域力,是持分布式认知观点的人最关心的。它强调在一个特定的本地情境中的资源及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的人物。本地情境包括一些典型场所,如,家、教室及工作场所。(3)最里边的圆是个人力,表示个体带到许多本地情境中的倾向及经验。在课程学习共同体中,以上这几种力相互依赖,缺一不可。个体的认知是在与同伴、课程指导老师及共同体专家成员的交往中形成的,受共同体所提供的资源的限制,受共同体文化价值的影响。学习者带入共同体中的技能与兴趣,则会使指导教师安排或调整共同体的学习任务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文化价值和期望则会受共同体中成员以及成员间交互等的影响。
图1 分布认知同心圆模型
4、会话学习理论:属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是激发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获得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心心理表征(知识意义)的过程。知识意义建构包括对新信息的理解和对原有知识信息的反思和重新建构。在移动技术的支撑下,移动学习可以提供平新的对话环境或者将已有对话环境丰富化,使日常生活中的交互和对话更为丰富。与此同时,由于移动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话发生的途径和方式也大大丰富了,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会话。
以上四种理论都强调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活动、情境、协作与会话等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技能内化是一个过程。活动理论强调桥梁作用;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资源、媒介工具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要活动和交互的设计;会话学习理论则是偏向于建构主义,是前三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模型的建构
前述的移动学习主流理论依据,得到了如下应用:
1、移动学习的活动理论模型
在移动学习的活动理论模型中,活动理论对于系统的平衡和知识与技能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认知理论则认为认知分布包括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方面,这与移动学习的特征不谋而合;会话有利于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自身,以及学习者与实施实验、探究与阐释结果等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能够较好地改善学习效果与效率。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移动学习的活动理论模型进行支撑,会话理论连同活动层次为其具体交互提供依据,活动理论能对系统设计以及如何使得系统更加有效提供支撑,而分布式认知理论扩展了活动理论对知识表征和存储的范围。
2、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的交互模型
在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的交互模型中,每个反应物既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同时它们之间又交互影响,甚至赋予意义于其他的反应物。这就产生了一个螺旋发展的过程,“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变化自身最终要受到变化结果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图2)
图2 个体认知与分布认知的交互模型
3、技术支持学习的会话模型框架
在 “技术支持学习的会话模型框架”中,行动层发生在完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发送了什么以及接下来的活动。因此,行动层既包括了行动之间的会话,也包括了对描述层理解映射为行为的会话;描述层发生在解释、修改解释以及再次描述理论等过程中,关注的是行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含义。因此描述层既包括了描述层内部的会话,也包括了对行为映射为描述层理解的对话。对应活动理论,我们可以与活动理论中活动、行为、操作与动机、目标、条件相对等,同样可以从行为和描述两层进行了活动层次的解释。(如图3)
图3 技术支持学习的会话模型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
社交网络在大学生学习外语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可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目前传统的学习方法大多是被动学习,灌输知识,而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可以主动寻求知识,在网络互动中形成自我认知和提升自我能力。而且社交网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较传统工具而言,各种学习网站提供的flash动画模式配合模拟音频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眼耳口多渠道配合练习也是传统学习工具难以做到的一点,社交网络互动学习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难以忘记。相对而言,资源更加多样化,全世界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网络共享,相比传统的书本浏览式优势显著,且及时性显著。还有一点就是社交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老师而言更是如此。过去老师们使用的教学工具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社交网站为老师提供了许多web.200工具和教学方法,老师们更容易让教学充满趣味和个性化。另外,社交网络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也值得关注。传统教学模式的话,学生们一旦和老师分开,再交流就会变的较为困难和相对失礼,而社交网络上学生们可以和老师或者同学们及时互动,交流学习心得,及时矫正自己的错误,或者巩固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移动工具也使学习变的更加便利。在时间上而言,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积少成多,提高效率;在空间上而言,可以做到随身携带,随时学习,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拘泥于时间和空间。
当前社会上对于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看法也并不是只有一片叫好之声。社交网络存在的缺陷同样十分明显。其中最大的就是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更多的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较为依赖自动翻译工具,例如在网络上阅读新闻时,使用自动翻译工具虽然会更加容易理解新闻内容,但是却阻断了练习外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网络上各种花样繁多的app和学习网站容易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果把精力过多的放置在这些形式方面,难免会忽视了学习外语这个最本质的目标。而且一些较为年长的老师对互联网和移动工具的了解较少,较为缺乏操作移动设备的能力,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对社交网络学习模式的信心不足,也许是因为自制力问题让更多人对接受通过社交网络学习外语的前景感到担忧。
三、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使用特征:
(一)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并不排斥,从移动设备上来看:
1. 大学生对移动设备原本就有着较高的依赖性。
无论是低头族的产生,晒照现象或是网购的流行,都从侧面反映出了,以手机为主的移动设备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而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这就形成了利用社交网络学习外语的环境,但是这也是造成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对移动设备的拥有率高且操作熟练。
手机的普及率和大学生对手机的熟练度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石。充分体现了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外语的上手性强,可行性高,前景广阔。
(二)从大学生本身的学习需求上来看:
1. 大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时效性要求较高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重心不仅围绕学习,充斥着各种校园活动和其他项目使他们的时间更加紧凑和琐碎,这使他们更加要求学习效率,也更加要求学习时间。使用移动设备学习可以做到即时性。
2. 大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效果需求高
无论是考研,找工作或者出国。外语能力已经成为个人能力评估的重要部分,彰显着个人能力。社会的需求滋生了大学生对学习外语的需求。从这方面来看,这正是当今中国大学生的重要学习特征。
Troussas, C.在2014年的研究展示了语言社会化的倾向(特别针对第二语言---英语)。案例中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为墨西哥在读大学生,参与者总数为22,其超过85%的人都有较高的学术成就且都有出国(加拿大)深造经历,研究最终由其提供资料的丰富性和较高的参与热情选择了其中六位,文中集中在Liliana、Requel和Isabel 三个例子。研究开始即记录了三人的初始成绩,随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以三人的个人实践网络(individual network of practice)为依托,最终结果显示学生会承受在接受更高教育的负担---由于缺少在学习、情感和语言上的社会上的资源。
四、典型案例分析
对语言社会化进行研究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者、教育家和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时常不被注意却至关重要的社会进程,而后优化学习方法,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网络与实践的潜力,最终实现优化教育的目的。
所以,通过上述研究,各学者和机构对于帮助设计优化学生个人实践网络系统应该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以提供建设性的成功的学习经验。
基于此,也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对于移动学习的案例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以下即为两个案例研究的简述:
(一)J-GO系统研究
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发展教育领域新的模式成为必然需求,尤其对那些依靠移动技术的领域。Milutinović, M.( 2015)把日语作为第二语言来研究移动学习,并以各种资源为基础创建了移动学习系统---J-GO系统,其由两部分组成,现有的学习资源库和安卓App。学习资源库储存了学习对象及其元数据以供顾客搜索、满足个人需求,还设计了简单的网页界面以供添加和编辑学习对象。移动应用简单地和资源库连接,主要功能是用标准的学习对象工作并展示内容,资源库对所有进入应用程序入口的顾客服务,移动应用可以从资源库下载学习内容并展示给用户。资源库可无限填充,添加新的词组或单词或其他的与教育相关的内容。
研究中将IMS CP 与J-GO 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J-GO 系统拥有减少了转换步骤更简便、体积更小并能保存元数据等优势,唯一劣势(用户必须使用特殊的应用读取J-GO 系统文件)也可以通过用简单的标记描述对象和设计转换服务来解决。
文中对移动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移动应用最初设计功能为展示单词、假名和日本汉字,简单的写作练习和知识测验等;应用中把相应的项目和活动聚类,有助于学习的人集中精力于他们所偏好的日语活动;应用可以根据学习的人和学习进程的需求和特征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后期结合使用者的建议一直优化移动应用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应用中最复杂的是手写练习功能且伴随有很多附属功能(记忆游戏、浏览器搜索等);最后,为了激励使用者,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就与其他注册的人比较;移动应用使智能手机学习语言的潜力达到最优化,对学习语言的人有极大的帮助。
为了测验移动应用的效果,对使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界面和应用设计,学生大部分表示可接受,少部分表示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该应用对学生学习日语兴趣的影响,尽管回馈不如关于应用本身问题,不可否认该应用对学生学习日语有很大影响;对于是否能接受其他语言在相似应用中的学习,大部分持积极态度,对相似应用的设计也表示期待;对于该应用是否是学习日语的有力工具,学生大都表示其是学习日语的甚为有帮助的工具;对于能被更好接受的活动,结果显示复习回顾活动最被容易接受;对于老师的看法,老师观察学生使用该应用的反应后,表示支持,但由于之前对于日语的只是储备较少,对该应用缺乏信心。
综上,移动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能够且应该在语言学习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应该提倡利用移动应用进行语言学习。
(二)iPod与语言学习
相似地, Ducate, L. and Lomicka, L.(2013)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证明移动设备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结合学生在iPod 上用于个人娱乐和学习的情况,调查人员设计多个以触屏式iPod为设备依托的学习法语和德语的活动,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最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用iPod 学习法语和德语持积极态度。
简单来说,使用iPod进行语言学习优势众多:使用iPod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目标语言及其文化,使学生以更简捷的方式获得目标语言的无限资源,并可以提供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方式让学生与目标语言进行深度交流,最具有优势的一点就是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语言社会化的现象已经出现,移动设备也已普及,把语言学习和移动设备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社交媒体的移动学习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五、结论
基于社交媒体等全新平台,高校英语移动学习进入了全面创新阶段,对理论、实例的研究综述,将更系统的指导本小组对社交媒体的高校英语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进行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伟,唐烨伟,钟绍春.移动学习系统理论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17-22.
[2] Ducate,L .&L.Lomicka. Going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with an iPod touch in intermediate French and German classe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13, 46(3):445–468.
[3] Gardner,H. & Hatch,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Go to School: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 18(8):4-10.
[4] Milutinović ,M.et al.Designing a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lightweight learning objects [J]. Multimed Tools Appl, 2015, 74:903–935.
[5] Troussas,C., M. Virvou & E. Alepi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interaction in an intelligent mobile-assisted multiple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J]. Informatics in Education, 2014,13(2):279–292.
院系学代会维权作用发挥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基于对东北某高校二级学院的诊断
(589)人喜欢 2018-04-19试论基于知识型员工需求构成的企业培训与开发
(435)人喜欢 2018-04-17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研究”的评述
(730)人喜欢 2018-04-16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092)人喜欢 2018-04-09基于流媒体的多功能一体化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07)人喜欢 2018-04-08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361)人喜欢 2018-03-29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建党路径探析
(451)人喜欢 2018-03-12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探究
(457)人喜欢 2017-12-28基于动态追踪的学生精准教育指导的模式探索
(263)人喜欢 2017-12-2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错字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377)人喜欢 2017-12-142025广东、广西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湖北、湖南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江西、山东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南京深圳上海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沈阳大连济南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上海重庆南京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长春南昌北京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贵阳石家庄武汉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
兰州广州深圳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杭州宁波西宁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福州厦门昆明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新功能上线
奇速英语冬令营:从兴趣出发,培养英语学习好习
【背诵+默写】学英语的黄金搭档
【高中英语】278句口语练习!
中考英语历年高频熟词生义 (含词性+例句+释义)
2025安徽、福建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江苏、浙江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黑龙江、上海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辽宁、吉林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