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北宋政治得失与政治文化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0-27 阅读:( )

  赵文瑞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四川成都 610036

  【关键词】北宋;政治;得失;文化

  引言

  北宋是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一个巅峰,其政治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不仅包含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同时也包含有较多自身独特的内容。特别是其中包含的政治策略性内容,有些对于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有些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对北宋政治得失与政治文化进行分析,对于更为清楚的了解北宋王朝,探寻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北宋政治得与失

  1.1北宋政治之得

  北宋政治之得主要是其社会内部总体相对较为稳定,对于藩镇割据、军阀势力有着较好的预防,很多朝代中存在的外戚、皇亲、宦官势力对于北宋的皇权并没有产生较大威胁,这也是北宋被后人称为“没有篡权的时代”的主要原因。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恢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学术文化等发展较为繁荣。对于北宋政治之得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北宋政治中大力宣传敬天之威意识,这对于皇权尊严是一种有力的维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对皇权的限制与约束。即使是在北宋时期力挺变法的范仲淹等人,在进行变法的过程中虽然其对“人事”较为看重,但是对于“天命”也不否认,其中带有的皇权主义意识较为强烈,表现出对于君主的强烈忠诚,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充分利用敬天之威。对于君主的时政与德行均进行建议与劝谏,较好得实现对整个皇权尊严的维护。在北宋时期,很多君主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天变”也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检讨与畏惧的态度,对于很多事情的决策也非常注重征求臣子们的意见,对于自身的行为也多数情况下可认真反思,这对于防止出现皇权的滥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次,北宋政治角色意识较强。北宋士人对于自身出现的角色规范行为有着高度的警觉,当北宋朝野中出现了对整个北宋政治有不利影响的情况时,有很多敢于讲真话的士大夫挺身而出,敢于直言,能够将对皇权造成威胁的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当中。例如,北宋虽然出现了几次幼主继位、母后听证的情况,但是均在士大夫的自觉维护与坚持之下,皇权均实现了顺利的交接,有效预防了各种阴谋内乱的出现。

  第三,形成了严厉防范武将机制,有效防止武将形成独立的势力。北宋深刻反思了五代十国、唐末时期的由于武将所形成势力给整个皇权所带来的威胁,严格防范武将形成势力成为了北宋治国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武将一言一行均处于北宋严格的控制与关注当中,若出现了败绩与过失,非常容易受到打击与贬斥,很少有武将进入到北宋的高层,该种管理方式对于防治武将形成军事割据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1.2北宋政治之失

  北宋政治之失主要表现在国防力量较为薄弱,官吏腐败严重等导致北宋财政常年处于较为严重的困境当中,这也是后人称北宋虽然兵多但是战斗力较差,虽然财多但是非常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的政治危机是较为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天命”观念过于看重,虽然增强了君主个人专制意识,更加深化了北宋时期的崇道抑佛之风气,导致北宋好几代君主在尊崇道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整个社会被搞的非常乌烟瘴气,这种行为非但没有收到人们的抵制与指责,甚至有越来越多官员加入到其中,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走向灭亡。

  其次,由于严格政治角色意识的存在,很多官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非常讲究循规蹈矩,导致其自身的创造性与才能并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宋官吏素质整体较为低下。虽然范仲淹等人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但是在强烈的反对声中很快走向了失败。这也是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对于武将的过度防范。虽然北宋防止武将势力过大而威胁到皇权,但是正是由于对于武将的过度防范导致整个北宋社会当中出现了对于武将的偏见,形成了全社会普遍崇文抑武轻视军事建设的现象,该种现象可以从宋词中看出,其中涉及到的“尚武”思想根本不存在,对外敌只讲仁义道德,不谈军事实力,甚至将武将看做是头脑简单的蠢夫等等,过度崇文抑武,这对于北宋军事实力的消减是非常严重的。

  2、北宋政治文化

  北宋政治文化是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对封建中央集权起到了较好的维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皇权,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北宋政治文化也包含有较多的个人专制弊端。虽然,很多北宋君主均不愿意专断自用,对于臣子的劝谏也愿意听取,但是其中内心包含有非常强烈的专断思想,特别是对于最高控制权、决策权没有一丁点放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滋生皇权的恣意妄为。当出现皇权滥用的情况,北宋臣子只能束手无策,再加上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奴仆习惯和愚忠思想,最终只能顺从君主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北宋官吏整体素质较为低下,特别是创新意识非常匮乏。

  政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北宋的历史进程中,其中期所展现出的政治文化是其开国之初的政治意识与政治思想,但等到中后期,由于内部社会已经出现了恢复与稳定,包含的社会矛盾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政治文化中也应当作出一定的调整与修改,但是,由于封建思想中守祖宗之法的思想严重,朝野中反对革新的力量较为强大,导致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同步、不协调。另一方面,北宋政治文化在中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离,特别是在朋党之戒方面,一直是北宋历代君主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北宋政治文化中对于朋党相争非常警惕,甚至明令下诏禁止形成“门生”、“恩师”的关系,对于内侍、皇亲、大夫等之间的交往也严厉禁止,更不能形成亲密关系;特别是在政治上规定士人均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朋党相争的出现,但是这种极端的政治文化,限制了士人的创造性和团队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北宋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分析,北宋最终走向败亡不能将责任仅仅归咎于其政治文化,但是为了更好巩固政治统治,构建起对应的完善政治文化是非常关键的。在一定的政治文化中,它给人们带来的约束也是具备弹性的,正是由于这种弹性的政治文化存在,才导致了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群体中,出现了不同的政治选择,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推动了整个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义群. “绍述”压力下的元祐之政——论北宋元祐年间的政治路线及其合理化论述[J]. 中国史研究,2017,(03):121-140.

  [2]杨雄威. 政治常识的建构——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北宋台谏“风闻言事”特权化[J]. 社会科学,2017,(06):153-162.

  [3]罗贵绒. 简析“北宋四子”的政治理想——以《近思录·卷八》为中心[J/OL].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62-66.

  [4]刘婷. 试析北宋哲宗“绍述”之前的尊崇“祖宗之法”——以宋太祖“不杀士大夫”誓约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39-43.

  [5]张昊. 北宋初年的国家构建与文治转型——略论北宋“不言兵”政治性格的形成[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5,23(01):14-20.

上一篇:教学个性素养的问题之核心探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成性”教学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