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让孩子的个性在语文阅读课堂扬帆起航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13 阅读:( )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雅王小学 李芳洁

  关键词:个性 语文阅读

  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同样认为:“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郑重地提出来:“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上好每一节阅读课,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喜欢读课外书,精读带博览,把课堂阅读同课外阅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通过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也说到: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且“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还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学生在阅读当中的个性化。在多年的课堂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是这样做的:

  1、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老师单方面的传授,没有自己的见解,对阅读也就失去了兴趣。而多元解读则是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营造彰显个性,解放思想的良好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并引导对阅读文本进行创新解读,进行“多元解读”,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张扬学生自己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

  2、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遇到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和我所预想的完全不相同,虽然有时候我并没有过多地给予他们否定,但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按自己理解去思考,并且快速教给学生答案和我的理解,结果学生笔记记得满满的,可是,到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题目却是空空的,让我感到非常失望,总责怪学生学习不够努力不够专心。却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现在,我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懂得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心态多角度的去思考学生所得出的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我也不像以前那样生气责怪学生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只要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并且做简单的补充说明。让学生在教师的阅读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独特感受,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的的确确是学生喜欢阅读的直接动因。在32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是这样做的:

  第一:我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力求让自己和蔼可亲,精练幽默,并随时随地适当地辅以自己的形体语言;同时 ,要多鼓励学生,以肯定学生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树立阅读信心,同时,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生动形象直观使枯燥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由静态的老师灌输变成动态的声像传播,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多渠道多方面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调控课堂节奏和学生的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阅读的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第二: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其兴趣爱好去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因为我们是属于农村学校,学生的阅读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课外读物少之又少,有的学生从来没有一本自己的课外书。我经学在班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朗诵比赛,优美句子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并且提高阅读的能力。

  我们的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读书看成是一件大乐事了,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感到阅读就越有兴趣,越读也就越想读书了。有了平时这样的日积月累后,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还愁学生的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吗?如《穷人》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前播放一些贫困地区人们的艰难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穷人生活的不易,激发学生对穷人的同情。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我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环境描写的词句,从而体会到穷人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也差,而就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引导学生去想象桑娜一家在今后生活会面临怎样的困难,感受到渔夫和桑娜美好的品质,并续写故事,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和作品产生共鸣。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停地抛出疑问或话题,使自己的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大自然朋友们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大自然的朋友,然后出示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抛出问题,山中也有朋友?这些朋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把这些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是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每节课的阅读教学结束后,我根据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内容,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这样做会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课本中提到:“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把山中的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了吗?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这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不是,是因为那里的风景太美了!作者常常到这里来欣赏美景。”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去欣赏,去热爱大自然。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尊重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收获成就感

  尊重学生,热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在平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特别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的“美”,多夸大学生的优点和亮点,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如果老师对学生冷淡了、又爱责怪学生、这样做都会非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一旦学生没有积极性了,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就,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后进生动起来。如何让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让他们收获成就感。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于后进生我还常常作出一些鼓励性的评价,不但让后进生找到了自信心,而且也给其他同学得到了鼓励,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有成就感。由此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的获得是靠平时的积累与训练,作为老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籍,读好书,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平时多注意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要尽量做到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时间,让他们乐于学习,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扬帆起航!

上一篇:从老子的《无为》到当今的教育

下一篇: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必要性和策略探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