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高中教学论文发表 >

问诗哪得美如许?——以李清照《永遇乐》为例论情境创设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20 阅读:( )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高中语文组 罗娟娟

  关键词: 诗歌;情境创设;情感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河、浩如烟海的诗歌,中国古典诗歌以其优美的音韵、鲜明的节奏和简短的语言,表现了如画的风光、多彩的生活、喜忧的人生、无垠的空间、深邃的哲理,她是中华文化宝藏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她以其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在当代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愈来愈深远的影响,在中学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强当代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古代诗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作诗往往含蓄内敛,把“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艺术追求目标。加之古典诗歌距今年代久远,使得古典诗歌教学困难重重。学生难以理解诗歌,更不知诗歌“美在何处”,只能机械背诵。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笔者认为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美”的发现。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对诗的理解只能以诗的思维即审美思维进行。”所谓审美思维,主要是情感思维。情境教学正是顺应了这种思维的客观规律,想方设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启发学生在联想、想象、比较、鉴别之中,对古典诗歌进行理解和把握。利用情境创设法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是一种师生默契的审美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境”的解释是:情景、境地,笔者看来,“情境”就是教师借助各种形象化的手段或运用语言描述,将诗歌传达的情、景都表现出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情境”就是一种环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巧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打破以往的沉闷,而且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因此,笔者在上选修文本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时,努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真切地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一、播放音乐创设教学情境,初步引起学生对“美”的氛围感知。

  课堂上,有时单单借助朗读很难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这样易影响教学效果。实际上,“在辞为诗,在乐为歌”,音乐无国界,能沟通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心,诗与歌本是“一家人”,我们完全可以借“乐”来学“诗”,即在教授诗歌时,选播与所教诗歌内容相关的乐曲磁带,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诗歌感情的天地,感悟出诗中的情感并产生共鸣。这种借“乐”学“诗”的做法,让学生在动情悦耳的乐曲声中、在愉悦的心情下投入对古典诗歌的欣赏,易于进入诗歌的意境,产生奇特的审美感受。在初次给学生范读《永遇乐》时,我就借助一曲古乐《琵琶雨》,琵琶曲晶莹剔透,又隐隐透出几许伤感,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缓缓的音乐声中,我开始缓缓地读:“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诗歌读完,音乐未散,学生沉浸在琵琶的旋律中,似在发呆,又像在回味沉思。我及时关掉音乐,将其拉回现实,回过神来的学生普遍反映音乐好听,听了让人鼻子发酸只想落泪。学生通过感受音乐语言再加上情感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初步感知到女词人李清照在诗歌中传达的“悲”。此外,用音乐能激活大脑,引起无限遐想。乐曲声停,学生还在思考,在傍晚火红的天边,云像璧玉般柔和,如此美景,此人李清照的悲究竟从何而来,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激起。因此,诗歌教学中运用音乐启发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艺术氛围。

  二、借助图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画面想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联系。讲授古典诗歌时,借助图画可以再现教学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在《永遇乐》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本诗相符的图画来重现当时的画面。首先展示一张色彩绚丽的夕阳西下图,红红的天边,云像璧玉一般柔和,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美;接着展示一幅西湖垂柳图,让学生感知宜人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在图片的展示中,学生找出了上片的意象“落日”“暮云”“人”“柳”“笛声”等,营造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三、借助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课堂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要求简洁、凝练、生动,在诗歌教学中还须有诗情画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张开想象的翅膀从更深处去思考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借助音乐和图画,学生已发现此词的画面美好但氛围是悲凉的,看似矛盾的结果使学生对之前的教师创设的情境产生了反思甚至怀疑。这时就需教师点拨了: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过节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着“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此时学生很快掌握了上片的表现技巧: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四、再现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生活是语文之源,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就是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所描绘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永遇乐》的情感基调为何是“悲”,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知人论世。李清照,宋代的女词人,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恨”。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赵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了解作者背景后,我叫了几个学生上台表演下片的情境,李清照是由班上的男班长反串扮演,他极具表演天赋,佝偻着腰、紧皱眉头,满脸凄婉,还有那极力压制的老态龙钟的嗓音“不去,不去”引得班上鼓掌声一片。表演结束后,我找到一位观众问:“如果你是这位老太太,经历了人生这么多灾难,又加上自己年老色衰,朋友驾着香车宝马来盛情相邀,你会赴宴吗?”他摇头,我又追问原因,他回答:“徒增伤感。因为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还有自己的凄凉与他人的欢乐做对比,更强化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诗歌中的情境,唤起了学生对词人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总会伴随着情感,而情感往往也会促进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先通过音乐、图片让学生逐级了解诗歌的表象,即凄清的《琵琶雨》让学生感受到《永遇乐》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诗人写《永遇乐》时的时节和所处环境,通过二者,让学生感受一下艺术氛围以及明白诗歌“美在何处”,初步达到让学生“入情”的效果后,再通过教学语言、生活情境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永遇乐》的语言、意境和李清照这个人物,让学生在感受课本时“动情”,再在深入了解李清照这个人物时“动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我们将诗人的情感细细剖析,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人身处的历史环境、让学生重温诗人所经历过的人生历程,从而体悟诗人的所思所想时,相信学生终能为其遭遇而扼腕、为其孤凄而叹息。这样,情感的基调基本上已经完成。在情感上与诗人有了共鸣之后,学生就会细读诗歌的语言——品咂优美的语言是如何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就会深入了解诗歌的意境——体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就会认真地探讨诗歌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技巧——诗人是如何在简洁与精炼的语言中高度概括生活现实的酸甜苦辣的。当学生能够从语言、意境、表达方式与写作技巧整体把握诗歌的主旨时,其对诗歌的认识也能够“所至得其妙”,却不再“心知口难传”了。这种能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传授诗歌知识、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等结合起来的方式方法便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将刻板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将老师“主讲”的主导地位变为“引导”的辅助教学,将学生“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我需求,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求学精神、求好精神,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也能收到人文熏陶,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取了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因为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深入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心里的时候,教学情境这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挖掘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让历史课堂美起来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