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金箍棒下的“敬业”精神

作者:鏈?煡 时间:2018-01-03 阅读:( )

  朱慿

  【关键词】 三打白骨精;核心价值观;敬业

  一、心系《西游记》核心难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素,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1.若隐若现的“法治”精神

  课文《三打白骨精》改編于《西游记》,小说的背景时代处于盛唐时期,唐朝是一个法律严明的朝代。唐僧则是严格守法与执法的代表,面对徒儿的顽劣,他会时不时地念上紧箍咒,这就是“法治精神”。唐朝法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伦理道德是治国之本,刑罚镇压为辅助,所以我们在《西游记》小说中和大量的西游记相关影视作品中,唐僧对于妖精、对于徒儿,特别是孙悟空,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诲,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杀生或是念紧箍咒,用现代的话来讲,他是一个“话痨”的形象。而在本文中,他与徒儿孙悟空的一次次对话,充分体现了唐朝的法治精神。

  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是指“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文中的人物与情节并不完全符合。

  2.上天入地的“自由”意志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他拥有绝对的自由。在课文中,他凭借着压倒性的实力差距,三打白骨精,正是拥有这种绝对的武力,使其畅行无阻。

  但孙悟空的这种“自由”是无法被驯化的野性自由,于人类社会是无法通行的,况且,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行为要受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要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把“自由”渗透教学,有很大的难度,而且也并不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逐渐明朗的“敬业”态度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四位和尚,在取经过程中,他们兢兢业业与妖怪斗智斗勇,完全符合“敬业”内涵,放到当代社会,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这种“敬业”的态度是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如果渗透进课堂教学,学生也能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由”与“法治”,这两点在小学课堂是难以掌控的,并不符合学生学情而且也不能有效地渗透进课文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形象。而“敬业”的态度,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一种道德。于是,便把“敬业”作为在本节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点,以此来丰富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

  二、错误引导“敬业”难控

  课文中对“敬业”人格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形象与情感交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体会师徒四人的“敬业”态度。

  1.丰富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说,翻拍的电视剧也深入人心。课文主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写,以及经历事件的描述,使人物形象鲜明,或在专属事件中拥有较鲜明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各方面的描写,围绕整件事,进行感知,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但由于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在上课前,大部分同学对于孙悟空丰富的人物形象就已经有了认识,“神通广大”“疾恶如仇”等词语都能脱口而出。在教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也能结合课文语言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适当而准确的解读,特别是在“二打白骨精”的时候,同学们都能被孙悟空对唐僧师傅的“忠心耿耿”所感染。但不管是通过朗读还是讨论,对于文中人物所蕴含着的“敬业”态度,同学们却一直无法领悟。

  2.一波三折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既然人物形象领悟不出“敬业”,我便打算从情节展开讨论,理解取经路上所需的“敬业”态度。

  小说原文内容的情节一波三折,有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虽然课文经过改编,但也基本符合这样的情节走向。但教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情节非常熟悉,虽然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也能根据课文中的情节表达自己的感悟与理解,依然无法感受到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敬业”精神。

  如果刻意地拿“敬业”态度去引导学生,会在学习白骨精“三变”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负面的体验。

  3.“敬业”的白骨精

  “白骨精一心想吃到唐僧肉,不顾被孙悟空打死的风险,她真的很敬业。”一节课上,有位同学这样说道,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随后有另外一位同学这样说道,“小偷拼命地想去偷东西,那他也很敬业咯?”引起了全班哄笑,虽然炒热了课堂,但却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弘扬了错误的价值观。

  人性弱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相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弱点,但并不是课堂中的“高潮”,应使人性的假恶丑远离学生。对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把它具体化,不要引导学生体验人性的恶。人性本来有善也有恶,不要人为诱发、强化恶。教师要做的,应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体会人性的优点。如本文中,通过学习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体会孙悟空身上斩妖除魔的“敬业”态度。

  三、积极拓展收获“忠诚”

  巴甫洛夫曾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教学拓展,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延伸,就是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从而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脑、入心。

  在一次次试验都没有结果的时候,我不断反思,发现在课堂中用“敬业”来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有部分学生甚至都对这个词语感到陌生。在课堂上直接引出“敬业”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疑惑,因为这是一个现代的词语,用来形容古典小说中的人物,的确会使很多学生感到疑惑。但师徒五人的“敬业”态度又是能够从文中的语言感受到的,这源于他们对取经事业的忠诚,而这种忠诚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因为在“二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对于唐僧的忠心耿耿令同学们印象深刻。

  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关于“忠诚”的讨论,学生一下子便能理解。由孙悟空对唐僧“忠心”,到对取经事业“忠诚”,再到对工作的“敬业”,一步一步地讨论,学生逐渐对“敬业”有了认识与理解。

  教育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在讨论之后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即使只是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方面,但也能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向善的愿望与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各环节有机渗透、适时点拨,也可以通过某个特定的环节组织讨论,让语文教学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曹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扬州大学,2014.

  [2]林世凤.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

上一篇:扬州市广陵区头桥组团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让学引思”开拓小学语文教学新视角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