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机械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和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

作者:鏈?煡 时间:2018-04-09 阅读:( )

  谢开泉1,段家现1,胡洁敏2

  (1.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柳州 545616)

  【关键词】机械专业;教学实践改革;路径探索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以梧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JGB392

  最近,梧州学院机械专业相当“火热”。连续多年招生工作中学生入学成绩在学校排名都名列前茅。2016年底,首次开设全英文教学的机械专业本科教学班,接收35名来自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引起了区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来自深圳、东莞和惠州的一些企业争相到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大揽机械专业人才。因为招聘企业多,用人需求量大,梧州学院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成了“香饽饽”,甚至出现“一生”难求的情形。

  这些“火热情况”让梧州学院机械专业着实火爆了一把,回想几年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一、机械专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随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设立,西江流域经济发展提速,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机械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

  面对西江流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梧州学院机械专业也面临着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当时学校机械专业相关的师资、教学内容、新技术跟踪、教学设备更新均出现较明显的差距,已经不能满足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

  机械专业建设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实际训练,努力培养出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适应经济发展,这成为学校二级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急需破解的新难题。找准“病因”,才能破解“难题”。学院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并以课题《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为破题“密码”,将难题变成课题进行研究,分析阻碍专业发展的原因,找准了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专业培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二是要构建机械类专业群建设的协同机制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三是要提升该特色专业群服务机械行业产业链的能力。

  2017年,《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课题围绕机械专业发展改革研究与实践,构建专业群路径大胆探索,成了解开机械专业发展瓶颈的“梧机密码”。

  二、探索专业教学和实践改革的路径

  ㈠建立把全部学生带到企业现场讲授专业课的崭新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双向培养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适时将学生全部带到企业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现场授课,是梧州学院机械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最大亮点,也是目前最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2014年起,梧州学院机械专业教师每年都按课程进展情况选择将全部学生带到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开展《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的现场实地教学,由工厂科技人员结合企业产品生产情况组织具体项目来授课,主要涉及大型船舶锚机用减速机的产品设计和光学显微镜零件的生产制造,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里减速器设计方法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里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夹具设计等技能,以产品零件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为依托,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工厂里科技人员讲授的内容和课本里的章节理论内容完全贴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工厂生产现场合二为一,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工作氛围,师生反映教学和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㈡实践项目基本来自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产品设计

  加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培养系统。 实训项目开发逐步由“教师结合企业生产过程自行设计”过渡到“实践项目是来自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产品设计”。安排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顶岗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等,让企业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

  ㈢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构建“校级─院级─教研室─学生”四位一体的立体交叉式教学督导管理监控体系,机械专业加快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学实验、实践和实训平台条件大幅改善。

  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专业的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和分层培养,构建以“实训课程”为主导、符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专业改革坚持以“以育人为根本、以人才为支撑、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紧贴业界,校地协同,加快转型发展, 在开展“厂中有校”协同育人基础上,“分阶段、分区域”加强校企合作工作,拓展协同育人基地规模和内涵以“1+1+N”(梧州学院+梧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单位)的模式,在梧州市工业园星华小区搭建梧州学院机械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㈣教学改革工作成绩突显

  几年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师资队伍水平大幅提升。师资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双师型教师数量快速增长。

  专业特别开设创新类课程,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机械机械创新大赛,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效果很好。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梧州学院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一等奖和总获奖数与广西大学并列广西第一,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具不完全统计,这两年机械专业学生在参加全国机械类各项比赛中,取得了如下佳绩: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广西区一等奖15项。

  今天的梧州学院机械专业,教学竞赛活动篷勃开展,优秀教学成果源源涌现,学生技能竞赛捷报频传,国际化办学声名显赫。

  三、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

  ㈠构建机械类专业群对接梧州及西江经济带需求的动态耦合机制

  适应产业发展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办学导向,产业发展水平也是评价专业设置适切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群建设必须符合产业需求。因此,专业群与产业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学院深入研究机械类专业群与西江经济带、梧州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梧州市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机械制造类人才需求为依据,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适时增加专业,大力整合内部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方式,使机械类专业群与区域企业之间动态互动,进而形成 “动态调整、实时增减、多元整合、品牌打造”的动态耦合机制,奠定了机械类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形成了系列教学成果。目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1项,形成了省部级教学改革成果奖4个。

  ㈡创建“纵横布局、环环相扣、内涵集聚”的机械类专业群

  机械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应用型地方性大学的目标的要求,以《梧州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五年发展规划》精神为指导,落实学校“立足梧州,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两广,面向东南亚”的办学思路,依据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转型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升机械专业办学内涵,构建一个环环相扣、具有集聚效应的专业群建设系统,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该系统能实时优化、与时俱进,并向珠三角横向拓展。

  至2018年,在机械专业基础上,延伸出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和机械电子工程等5个专业形成了纵向对接珠江-西江经济带制造产业链,横向向珠三角区域拓展延伸,覆盖机械制造类主要职业岗位。

  ㈢搭建“政校企三方协同、强基固本、高标建设机械类专业群”建设模型

  根据机械类专业群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狠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搭建“政校企三方协同、强基固本、高标建设机械专业群”创新系统模型,构成一个环环相扣、能实时优化、与时俱进的闭环反馈系统。即在外部协同上,形成了“三方协同,厂中设校,协同育人办学”举措, 三方协同,在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融通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共享型资源开发上形成了三维支撑专业群建设,集团化办学的系统的、整体性的优势突显。

  近年来,机械专业强化以质量文化、职业健康理念和标准流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三个标准化内涵建设,即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室建设标准化、实训行为标准化。通过不断强化“三个标准化”建设,改革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创新精神融入专业建设,为企业员工培训、岗位练兵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结束语

  这两年,通过以上改革实践措施的成功探索,机械学科成功建设成广西重点学科,同时为广西硕士点授权建设学科,机械专业建设成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同时成为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建设示范中心。

  梧州学院机械专业紧跟时代发展,将难题变为课题,主动建立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提质量创品牌,通过狠抓专业重点课程的建设带动机械类专业群整体发展,服务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发展服务社会,不断彰显示范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谢开泉,胡洁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界,2017(12):88-89.

  [2]薛拥军.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222-223

上一篇:地方高校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为例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