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从文化翻译观看霍克斯对《红楼梦》中丧葬礼俗描写的处理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3-15 阅读:( )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红楼梦;丧葬;霍克斯

  1. 引语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鸿篇巨制不仅有着巨大的文学意义,同时也可谓是清朝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饮食、服饰、建筑、礼俗等方方面面。《红楼梦》多处描述了书中人物的丧事,其中对于秦可卿、贾母等人的丧事描写得尤为细致全面。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对清朝贵族的丧葬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此前对于《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大多还是聚焦于语言学和美学的角度,对于文化方面的研究处于次位,对于丧葬礼俗的翻译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是最受推崇的《红楼梦》英译本之一,研究霍译对书中丧葬礼俗描写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文化翻译观

  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合作出版了《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标志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1992年,勒菲弗尔出版《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巴斯奈特为其作序。1998年巴斯奈特出版了她与勒菲弗尔合著的《文化建构——文学翻译论集》,在该书第八章,巴斯奈特又提出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这三部著作集中反映了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翻译观。

  文化翻译观的主要内容是:翻译不仅仅是双语交际,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但文化移植是一个过程;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杨仕章 2000:4)

  因此,翻译过程事实上是译者为了达到文化对等而进行的改写甚至创造的过程。对于丧葬这种具有强烈特殊性的文化内容,一种文化中的习俗在另一文化中或有共通,或有相似,或完全不存在。当有共通时,可以直接以另一文化中的语言替代;当有相似时,也可以直接替代,并以上下文语境加深读者的理解;而当完全不存在时,这就是“文化沟”(Cultural Gap),此时则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文化直接移植、间接移植或补偿等方法。这也便是霍译对《红楼梦》中丧葬礼俗描写的翻译策略。

  3. 霍译策略分析

  《红楼梦》中对丧葬礼俗的描写很多,涉及古代丧葬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初终、告丧、奔丧、吊唁、入殓、做佛事、出殡、守丧等等。这些内容都包含着独特的文化涵义,也对翻译工作着提出了挑战。在对《红楼梦》的翻译中,霍克斯对于不同的丧葬文化元素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对他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1 文化共通或相似时的翻译策略

  不同的文化虽有其特殊性,但也有共通或相似之处,丧葬礼俗也不例外。对于英语中同样存在或者类似的丧葬习俗,霍克斯在其译本中直接采用了英文的习惯表达。如:

  宝钗走到眼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红楼梦》第百十四回

  霍译: Bao-chai went forward to bedside, where Xi-feng’s body was already laid out, and gave a great cry of grief.

  “停床”指为将死之人或死者换上寿衣,从平常睡的床上抬到草席上,以准备入棺。在西方,人死后亲属也要做一番准备,为死去之人梳洗更衣,这一过程便是lay out the body,可见这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似之处,因此霍克斯再次直接采用了英文的习惯说法。又如:

  奶奶卒于今日正卯时……明日寅时入殓大吉。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I am assuming that she died at the end of the fifth watch…For the encoffining, the best time would be four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入殓虽属于制度习俗,但是并不是为中华文化所特有,而是存在于很多社会的。西方土葬也要装人入棺,这在英文中存在对应词,即encoffining。

  3.2 文化沟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文化系统之间不可通约的因素,这犹如横在两个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沟壑,亦被称为“文化沟”(cultural gap)。(谭海玲 2006:104)而不论这条沟壑有多深,译者都必须承担起“搭桥”的重任。在翻译中处理“文化沟”,译者可以有多种选择。

  3.2.1 直接文化移植

  直接文化移植,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把源语中的文化信息和语言表达形式移植到目标语中。我们将“端午节”译为“Dragon Boat Festival”就是一个例子。对于《红楼梦》,霍克斯也有类似的处理。如: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

  ——《红楼梦》第十四回

  The procession had not advanced very far when it began to pass the decorated ‘funeral bowers’ and tables of offerings put up along the sides of the street by friends and well-wishers of the family. From some of them the strains of funeral music struck up as it approached.

  出殡时,通常要击鼓奏乐。富贵人家出殡,亲友往往沿途设祭,谓之“路祭”。霍克斯将funeral bowers加了引号,说明是特殊表达,而通过下文对几个王爷、郡王路祭的具体描述使读者理解funeral bower的含义。可以说,“Funeral bower”本身有些令人费解,但是这种字对字的翻译,如果有恰当的上下文语境,是完全可取的。透过下文对路祭情况的描写,读者便很容易理解其含义。

  3.2.2 妥协

  由于文化沟的存在,译者有时候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有时,两种文化中完全无可参照,不能直接转换。在这种情况下,源语的文化特征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译者所追求的“等值”至多也只是“近似值”而已。霍克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不得不作出妥协。如:

  文之生应诺,写了殃榜而去。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霍译:The geomancer agreed to all this, wrote out the burial licence, and took his leave.

  在此例中,霍克斯将“殃榜”译为“burial licence”。在西方,burial licence指向公墓申请的埋葬许可。而“殃榜”并不是这个意思,古时人死之后,亲属请阴阳先生验看死者,开具殃榜,上写死者生卒年月、火葬和出殡时日等,这就叫“批殃榜”。而之所以霍克斯译为burial licence,是因为古代一般如果没有阴阳先生批的殃榜,官府就不给开入地埋葬的“许可证”。因此,可以将之理解为译者在文化移植中所做的妥协。

  又如:择了吉时成殓,停灵正寝。

  ——《红楼梦》第一一〇回

  An auspicious day was chosen for the encoffinment and subsequent lying-in-state.

  在此例中,霍克斯将“停灵”译为“lying in state”。在西方,lying in state指的是一国元首或者高官去世后举行的一种纪念仪式,属于国家授予的荣誉。但是在中国的丧葬文化中,停灵基本上是每个普通人死后都要经历的丧礼仪式。所以用lying in state来表示似乎会让读者有些迷惑。不过,霍克斯在书中所有提到停灵或者要表达停灵之意的地方几乎都采用了这一译法,如此也更容易使西方读者理解。不过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也是译者的妥协。

  3.2.3 补偿

  补偿,是指为便于读者充分领会某种特殊的文化意蕴,在直接文化移植的同时,以注释的方法作为补偿手段,包括各种加注和融合释义等。融合释义,就是在文中加入的解释。霍克斯就经常通过融合释义的形式来处理《红楼梦》中出现的特殊文化元素,如: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

  ——《红楼梦》第十四回

  The Thirty-fifth had now arrived – an important day in the penitential cycle of seven times seven days preceding the funeral – and the monks in the main hall had reached a particularly dramatic part of their ceremonies…

  旧时迷信,认为人死后还会转生,从刚死之日起,每七天为一期,最多到第七期,必定再降生。所以死者亲属每隔七天要设奠一次,请僧道替死者诵经修福,直到七七为止。五七正五日也就是停灵后第三十五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天,霍克斯这里就通过使用破折号解释了七七以及五七正五日的意义,以补偿直接文化移植的不足。

  4. 结语

  作为一位西方的汉学家,霍克斯对这些文化因素的处理可以说主要是以西方读者的感受为中心的。整体来说,霍很恰当地处理了书中的丧葬描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保证其中的文化意义得到有效的传达,便于读者理解。但是,他对某些地方的处理也有待商榷之处,例如将“殃榜”译为“burial licence”是便译者面对“文化沟”作出的妥协,这一译法没有完全体现“殃榜”的本意。笔者以为,在此加注或者在文中进行解释或许是更好的处理方法。

  总之,通过对霍译处理《红楼梦》丧葬描写的策略进行分析,能够给翻译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文化翻译观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正如巴斯奈特所言,“文化对等”,才是真正的对等,以文化为单位进行翻译,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传播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assnett, Susan. (2010). Translation Studies (Thir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Hawkes, D. (1982) The Story of the Stone, London: Penguin Books

  Lefevere, Andre & Susan Bassnett. (1992).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曹雪芹、高鹗(2006),《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连凤(2008),论《红楼梦》中的丧葬习俗,作家杂志(10):136-137

  金钏(2009),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透视,时代文学(6):159-160

  李钢、李金姝(2004),从《红楼梦》的礼俗翻译比较看译者的文化取向,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94-96

  卢红梅(2008),《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第2部)》。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罗承丽(2009),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史晓静(2007),用文化翻译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英译,科技资讯(25):232-234

  谭海玲(2006),文化沟与文化移植,长沙大学学报20(1):104-106

  杨仕章(2000),文化翻译观:翻译诸悖论的统一,外语学刊(4):66-70

  谢军(2009),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细节化的认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韩然 ,天津外国语大学,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下一篇:从文化翻译观看霍克斯对《红楼梦》中丧葬礼俗描写的处理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