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扩大内需是中国持续高效率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4-08 阅读:( )

  安徽省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熊言寒   根据近几年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虽然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三驾马车”的贡献率不断增加,但仍然偏低。201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6.4%,数据表面看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冲过60%的关口。但具体分析可知,近几年国家宏观调控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下降,出口在后经济危机下一撅不振。而这种情况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三驾马车”的出口和投资两块都不可能长期维持高度的增长,剩下的这驾“消费马车”将承担起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一 扩大内需是中国持续高效发展的历史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前三十年,由于中国的底子薄,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通过投资和出口的两驾马车拉动,持续了三十年10%以上高速发展。随着基数越来越大,投资和出口长期高速增长难以为继,自2011年出口首次出现了对GDP贡献的负增长,为-5.8%,此后至2014年分别为-2.2%,-4.4%及1.3%。而2010 -201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7.3%,51.6%,51.8%,50.0%,51.9%,66.4%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在中国长期改革发展之后,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日益依赖消费这驾马车来拉动,这是时间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二 消费对贡献率提高需要具体分析   2015年,消费贡献率达到66.4%,有媒体和分析机构甚至于夸张地宣称消费成为“顶梁柱”和“新引擎”。果真如此吗?要知道消费贡献率提高是在中国经济增长首次低于7%年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换言之,消费的贡献率提高是在投资及出口出现疲软的情况下出现的。   请看下图1:      由于中国经济2015年经济下行带来的收入下降预期,自2015年6月份以来,消费心理指数,满意指数及预期指数均出现明显下降。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还需假以时日。   三 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根本   扩大内需、改善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近几年两会及重要经济会议必提的内容,之所以经常提,是因为此三项无一是一蹴而就的,非一朝一夕之功。本文就扩大内需方面做简单探讨。   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西方国家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之我国的出口基数很大,出口增长疲软,同时进口数额近几年更是超过了出口数额,导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出现负值。投资又非长久发展之道,重担就落在了消费—扩大内需上了。   扩大内需的战略已经提出了多年,但收效缓慢,2015年从数据上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也达到了66。4%,好象成绩喜人,但正如上文所述之原因,扩大内需为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地增长需要夯实基础,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还任重道远。   扩大内需非通货膨胀式而应是实实在在的立足改善民生的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而消费才是最终的需求。唯有民富,消费才会健康发展。唯有依靠改善民生,才能让人民有能力消费,真正实现经济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   民生是因,内需是果,改善了民生,内需自然扩大了。   (一) 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   为什么提出扩大内需这么多年,中国的内需没有大幅度地提振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收入分配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数据自2010-2015年,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0.469,0.462。基尼数据是国际上通行的综合考察国家居民收入内部差异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如下: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0.2-0.3 收入比较平均;0.3-0.4 收入相对合理;0.4-0.5 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基尼指数0。4作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虽然我国基尼系数连续5年持续下降,但仍然超过0.4警戒线。   2.居民预期收入不佳或收入不稳定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居民的即期消费取决于预期的持久的收入,居民对收入未来收入的预期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虽然近几年我国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明显底于GDP收入。另外,中国最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职工的就业稳定性降低,导致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变得不可预期。这两方面都大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支出。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通过高储蓄等方式应对未来的风险,这明显抑制了我国扩大内需的发展。   另外,我国近几年房价楼市一路飚升,居民为购置新房有储蓄待买,有银行贷款等等行为,这也客观上限制了居民即期的消费支出。医疗费用在近期也为广大居民所诟病。住得起房,看得起病,才能过得上好生活。   居民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情况下,要应对长期的大笔支出预期(如住房)和不确定的消费支出(如医疗),在个人信贷尚不完善的中国,储蓄成为中国人的不得以的选择。这就是中国消费不振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 改善民生,扩大内需   既然改善民生对扩大内需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实现改善民生以扩大内需,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功课。   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据此前的基尼数据分析,我国居民收入落入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据此,政府应当加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人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完善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2. 加大财税再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在企业税中,对小、微企业免征或少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垄断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按一定比例将企业的利润转化充实到养老金帐户。在个人所得税中,对中低收入者免征所得税,大大提高所得税起征点。   3. 完善社会公共用品的供给,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首先加快和完善包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其次,做好对国有大型垄断行业的部分比例利润充实到养老金帐户,全民所有企业所得,理应归全民所共享。   再次,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适当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缴交数额和比例。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这5项加起来占到个人工资收入的40%。这样导致劳动者报酬的相当大的部分不能转化为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上一篇:电子商务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下一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探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