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探讨体验式德育教育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5-10 阅读:( )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二中学 林杰妹

  [关键词]:传统教育思想;体验式;德育教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意蕴深厚,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沉重的历史积淀使中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而在这些宏博而广深的历史文化中,又孕育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不断砥砺着中华民族的后代。几千年的风雨波折并没有阻断这些精深教育思想的延续,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所凝聚的先哲教育智慧依然在发光,也正是这些智慧的光芒,才成就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性[1]。基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体验式德育教育经常出现在古人的教育观念中。

  一、古代教育家思想中的体验式德育思想

  在古代教育中,“孔孟”是并称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孟子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教育家,同样的,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孟子竭尽一生,以向孔子学习为志愿,在教育方面,他对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进行了有效的继承,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对后世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孟子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对当前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同样蕴含了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思想意识。基于孟子的论著,审视孟子的教育思想理论,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出自《孟子·告子下》,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即:上天将要赋予这个人以重大的任务,在承受这些任务任的时候,必须要让这个人先尝试各种体验,让他感受到内心的痛苦,体验到身体的劳累,经受饥饿的过程。让他肌肤消瘦,对贫困之苦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切身感受到做事颠倒错乱、不如意的痛苦。而在此基础上,这些体验会成为他的财富,感受过的痛苦通会使他的内心警觉,养成他坚定的性格,并进一步增加他的才能。从此思想意识中可以看到:孟子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强调的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切身体验过后,对事情形成自己的感悟,然后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体验式德育教育观念

  1、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来看体验式德育教育

  基于现代教育的发展眼光来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中就很好的体现了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思想意识。陶行知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理想和热情,甘心情愿忍受各种艰难困苦,并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2]。陶行知去世后,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他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内容。而“教学做合一”是他三大教育主张中的其中一项,这种思想主张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对注入式教学法进行否定。在此教学观点中,陶行知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中求知”,在实践中体验,实践中领悟。关于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他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认知,并利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知。由此可见,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躬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行为者获得了体验,并且在体验中进一步获得教育知识,而这种“体验式”教育思想观念也是我国道德教育理论的精髓。

  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情况来看,人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通过阅读方式来获得信息,那么学习者只能获得所有学习信息量的百分之十;如果通过听的方式来获取学习信息,那么学习者能够获得所有学习信息量的百分之十五;但是,如果通过在实践中进行体验的方式,那么学习者能够获得所有学习信息量的百分之八十。而这些也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的一个有力证明,行为主体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对相关的学习知识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得到更加深刻的领悟,而这些也是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最为核心的内容。

  结语

  基于现代的体验式德育教育理论来讲,德育教育的实施者需要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受教育者获得道德体验,从而在体验中获得对道德的认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道德教育领域,体验式德育教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形式,为此,现代的道德教育也需要从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汲取有效经验,从而提升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郝文武. 多元文化发展中德育的终极关怀与多层面价值和方式——兼论当代中国德育哲学的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8(02):1-8.

  [2]李琳. 重视感恩教育 提升德育实效[J]. 职教论坛, 2012(08):77-78.

  林杰妹,(1973-12月),女,汉族,广州番禺人,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二中学,生物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上一篇:企业管理对学校经营的七点启示

下一篇:论数学中空间几何体与工程制图课程的关系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