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鏈?煡 时间:2018-04-21 阅读:( )
刘华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关键词:社会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大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符合人类需求变化的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更多地体现了当前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心理和社会需要的现状,而人的心理和社会需要的满足与社会比较这一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息息相关,以下试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来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一、 关于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处于群体当中的个体为了获得对自身的定位,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社会比较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是在1954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首次提出来的,社会比较就是把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包括能力、观点、身体健康状况等)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1]社会比较类型有平行比较(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上行比较(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下行比较(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社会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未来期望等,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常常会进行上行比较,激励进取;我们也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上行比较导致挫折感时,为了提高自尊和自身主观幸福感,人们也会转而进行下行比较,所谓知足常乐。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辨和圆融。但是现代信息社会,竞争激烈、资讯发达,更加崇尚进取,物质产品的大大丰富也更进一步刺激人们产生新的物质需要,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有更多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人们更多时候是趋于上行比较,比如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晒收入”、“晒生活”实际就是上行比较。
二、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在当代中国,关于人民的定义为: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具体来说,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改革开放前后都一直存在的阶级阶层,另外还包括改革开放之后陆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3]多个阶级阶层的存在与互动,必然会形成无处不在的社会比较,同一阶级阶层内部的社会比较,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比较,以及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及时间比较。
“美好”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密切相关。
以前,“幸福生活”被人们更多的提及,现在“美好生活”概念进入人们的主流话题,两者有着诸多的共同点, “幸福生活”主要是个体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美好生活”可以是个体的感受,但更多的是社会整体百姓的生活状态,[4]美好生活不仅仅体现在生活的富足,还体现在合理的制度设置、健全的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人民能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内涵已拓展至精神、物质、政治、生态等多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指标,逐渐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清洁的空气、水,绿色环保的食品。
“需要”是一种心理现象,包含欲望、要求、渴望、愿望等内涵。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需求具有不断发展的潜能,人类欲望的饱和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被突破,所以,新的需要是会不断产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不能及时满足新的需要,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
这里不妨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后矛盾的表述作一个对比,探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历史决议》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里“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5]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始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6]
解决这一新的矛盾,我们还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因为美好生活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同时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人类需求变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规律。当前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更好地满足人的心理和社会需要,这是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美好生活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新的发展理念强调“共享发展”,坚持“人人享有”,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核心需要。从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来看,必然发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的需要是在不断的提升和拓展,新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体现了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又与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密切相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是物质层面的需要,也会朝着更加注重质量、安全、舒适、环保等方向发展,满足这些新的更高的需要,国家的法律制度是保障。合理的制度设置、健全的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外在保障。
三、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说到发展,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前后对主要矛盾的表述正好说明了这点。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发展还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入21世纪以来,当初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前两步早已完成,中国居民生活迈入小康的门槛,十七大之后,“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但发展面临新的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我们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平衡等方面,[7]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发展不充分、还没有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等等方面。当前尤为突出的是收入差距、地区差距,比如,建国初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小于0.2的,收入过于平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人们通过社会比较并没有较大的心理落差。这样的社会看似公平,但实则不公,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打破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现象,必须改革,而随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一不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也逐步拉大。尽管这些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经济等战略,但巨大的地区差距依然存在,近些年来全国各省、直辖市GDP的排名能最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东部省区排名靠前,绝大多数西部省区排名靠后。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7年上海、北京两地最高,接近六万元,而地处西部的广西、贵州则不到二万,上海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贵州的3.53倍。同一地区不同行业之间薪酬差距较大,加之国有隐形福利、非法收入的存在以及社保、税收等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使我国基尼系数达到国际警戒线。现代社会便捷的交通、发达的资讯、个人自我意识的增强,加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使得现代社会比较的时空大大超越了传统社会比较的时空,人们不仅仅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和同一层级的人进行比较,还会跟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人进行比较,处于底层的那部分人相对剥夺的心理感受或许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以前生活水平较低,人们幸福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物质层面,较容易满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追求更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而且更加注重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人民的日益广泛的需要归结为美好生活的需要,它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与满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人们的社会比较更多的是进行上行比较,不仅仅同过去的生活作比较,更多的还同周围的人作比较,这就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健全的制度是实现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处于社会底层的那部分人如果长期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张力加大,社会比较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可忽视的视角。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来理解美好生活的需要,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参考文献:
[1 ]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
进展.2005.(1 3).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05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251.256
[4]赵建波 解超.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期许与实践逻辑 [J].青海社会科学.2017.(6)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12.1
[6]baike.sogou.com/v166099935.htm?fromTitle=十九大报告
[7]白玫.抓住新矛盾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之新矛盾篇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1)
作者简介:刘华(1970.11 -),女,土家族,湖北建始人,本科,河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思考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学策略研究
例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历史知识拓展
(510)人喜欢 2018-04-1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626)人喜欢 2018-03-08“双力合璧”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自我成长
(1334)人喜欢 2017-10-30探究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思考
(543)人喜欢 2017-08-21从“罪”字设问,用语言落实
(423)人喜欢 2017-08-15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的转变
(378)人喜欢 2017-07-18谈从学习动机入手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429)人喜欢 2017-05-24例析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342)人喜欢 2017-05-18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576)人喜欢 2017-04-06比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50)人喜欢 2017-02-20从兴趣到习惯: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英语全面提升
奇速英语冬令营:突破思维,掌握英语学习新方法
2025吉林省长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
寓教于乐:奇速英语冬令营让英语学习趣味无穷
思维导图记单词:奇速英语冬令营打造高效学习之
冬令营火爆来袭,奇速英语引领英语学习新潮流!
2025广东广州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英
英语学习必备!6大知名单词阅读APP推荐排行榜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李子柒与刀郎!四川小李飞刀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APP小程序:新功能AI英语作文批
深圳贵阳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令营
西宁兰州广州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昆明杭州宁波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合肥福州厦门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长春南昌冬令营怎么选?奇速英语单词速记冬令营
武汉长沙冬令营怎么选?奇速英语单词速记冬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