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9-21 阅读:( )

  李燕萍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建设

  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导向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既包含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华夏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和智慧,又借鉴和融合了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它倡导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重义轻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己安人、贵和尚中、忧国忧民等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直接影响和塑造了炎黄子孙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成为人们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阵地的需要,更是我们今天重建道德高地和伦理秩序、传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和发扬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多内容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非常好的承接。比如各高校的校园传统都是以古为鉴、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高校的校训、校风、学风、励志名言等取自中国古代经典;学生组建的国学社、非遗青年社、文学社、琴棋书画社、曲艺协会、中医与养生协会、武术协会等都是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致敬;校园环境的设计都以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和”与“美”为其内在,不仅强调布局和谐,更强调其深刻寓意、以物言志;高校主导开展的很多校园活动都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积极鼓励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校园文化建设和服务的主体都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大学生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力量,他们掌握民族文化的态度与程度,直接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延续性以及中华文明未来的性质与走向。因此,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并提升其质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如在德育方面:以“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修己慎独、见利思义、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德育的方向和价值,更为道德宣传和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案例;在智育方面:二十四史、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两宋理学、

  明清实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化气息,更是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美育方面:中国传统曲艺、雕刻、书法、绘画、武术等,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实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了学生的气质。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的载体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课堂讲授也就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共选修课这两类课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较为单一。并且,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面大都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大多只是在举办相关活动周或者重要节日之时才会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另外,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和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是,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基本上还未将互联网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有效结合起来,使互联网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兴阵地。

  (2)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不足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表明,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在从课程教材体系转化为教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大多只是运用教育部统一颁发的教材、学校统一备课的课件资源和几本教师参考书作为备课资料,而其中的案例鲜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更没有突出强调要与当代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所接受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衔接。同时,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也只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宽泛的规范与要求,并对他们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工作,很少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到自身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当中,没有起到以自身良好修养影响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示范作用。

  (3)大学生自身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佳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其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因而其成果应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上。而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尽如人意,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不太满意。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平时浏览通俗文学、卡通漫画、时尚杂志等比较多,而阅读文史哲类书籍、中华传统人文经典比较少,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更少。毋庸置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大学生中是存在差异的。

  三、贯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部署

  (1)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本方针。在具体要求上,这些思想,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思维,而且还明确提出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其价值的当代转化;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彰显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简言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秉持发展的思维和综合创新的原则,积极推进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而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提供特有的文化场域和文化动力。

  (2)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这需要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由高校主要领导挂帅负责校园文化建设事宜,聘请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专长的老师担任校园文化建设指导老师,编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同时对宣传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给予充分的政策和经费资助;其次,纠正校园文化建设偏重宣传现代潮流和科技文化甚至西方文化、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务必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第三,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味,避免宣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严重的复古倾向和形式主义,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师生积极创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因此,作为培育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必须承担好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3)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信息化时代最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延续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同时,也必须顺应时代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探索利用网站、QQ、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传媒手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建立宣传传统文化的网站,精选优秀古典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组建 QQ群或微信群,选取学生关心的文化热点,邀请学生参与讨论;开展网络动漫节,将传统文化喜闻乐见的方式搬上荧屏;购买传统文化电子出版物,让学生随时随地尽享阅读的乐趣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们还可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教育手段向学生灌输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其次,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创建相关的社团组织,并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扶持,让学生乐于投身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第三,动员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做一个真正的“懂”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27.

上一篇:试论教学改革新时期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师培训

下一篇:浅谈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