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开展教材质量评估 提高优秀教材选用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4-15 阅读:( )

  陈凯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关键词:教材质量 评估 教材选用

  教材质量评估是根据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大纲,通过评估的五大原则和标准,对教材的内容、结构、特色、教学技巧等进行科学分析,对教材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开展教材质量评估工作,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促进优秀教材的选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开展教材质量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教材是是高等院校实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中指出:“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保证。各学校都应加强对采用教材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大力开展教材评价工作,使教材质量评价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开展教材评价进而选用优秀教材,是提高高校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有效的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1]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材质量评估是教材选用的前期准备工作,其评估结果及反馈,有助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各高校应建立教材选用管理制度,同时开展科学有效的教材质量评估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影响高校教材选用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教材市场品种繁杂,教材质量良莠共存。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教材出版事业基本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一些出版部门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教材出版发行数量,却忽视了教材的质量。导致教材市场品种繁杂、质量良莠不齐。同时,市面上教材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教材在内容上缺乏特色和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可以在教材选用工作前期,做一些有意义的准备工作。如邀请国内知名出版社到校进行优秀教材展览,引进系列内容新颖、富有专业特色、体系完整、方法独特的高水平教材,供教师在教材选用前进行研究、对比,最终挑选出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用性强的教材。

  2.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材选用存在随意性。有些教师不重视教材选用工作,单凭个人喜好选定教材的版本,未对备选的教材内容加以研究、对比,导致所选用的教材不符合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应完善与教材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教材选用的程序,强调择优选用的重要性。

  3.教师长期依赖于同一版本教材,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有些教师为了免于重新备课,长期依赖于同一版本的教材,不更换新颖度高的教材,教学内容上得不到创新,教学效果存在滞后性。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应收集和整理最新的教材信息 ,并通过网络平台共享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信息资源,供教师选用教材提供参考。

  4.缺乏健全的评估机制,教材使用效果未及时得到反馈。由于有些高校并未开展健全的教材质量评估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教材质量评估的标准供任课教师选用教材时进行参考。加之任课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比较随意,导致高质量的优秀教材未得到有效使用,教学效果不明显,直接降低了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应开展行之有效的教材质量评估工作及反馈。同时,强调教材质量评估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做好评估结果的意见反馈及材料的归档,为择优选用教材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影响教材质量的四大因素,提高了教材选用工作的难度。各高等学校在完善教材选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加大教学单位的监管力度。同时,开展教材质量评估工作,提高优秀教材的使用率,确保优秀教材进入课堂。

  二、教材质量评估工作的原则

  教材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应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本着以下几点原则进行实施:

  (1)目的性原则。教材质量评估的目的是选择和改进。通过评估教材内容的质量及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旨在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结论,为教材的选用工作提供参考。

  (2)适用性原则。这是教材质量评估的核心部分,也是一本质量优秀的教材在内容及结构上有所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通过教材质量评估,遴选符合学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优秀教材。

  (3)科学性原则。就教材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订、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求对教材质量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4)导向性原则。通过教材质量评估,引导更多的优秀教材、新颖度高的教材和高水平的境外原版教材进入课堂。

  (5)统一性原则。评估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标准,保证评估工作的规范性。

  三、教材质量评估工作的标准

  教材质量评估工作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目标在高等教育教材方面的具体化,是进行高等教育教材评价的直接依据。[2]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参考教材质量评估的标准对教材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标准:

  (1)教材是否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教材内容精炼,能反映本专业、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特别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可读性强,富有启发性,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教材内容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3]这就要求,所有进入课堂的教材,其在内容上应符合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3)教材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材在内容上应符合高等学校的本科的办学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并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需求。

  (4)教材是否结构严谨、取材合适、深度适宜。其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符合学生专业需求,能为学生所理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认识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5)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或高水平原版教材。强调教材的新颖度,要求教材是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教育部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以及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或高水平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原版教材和影印版教材。

  (6)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具有代表性。由于教材市场品种繁杂、质量良莠不齐。市面上相同科目的教材雷同率高。这项指标主要评估教材内容是否具有特色性。

  (7)教材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教材内容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反映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有较强的教学适用性,鲜明的时代特点。

  (8)教材中的案例、情景有针对性、实际性和启发性。教材中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四、深入开展教材质量评估工作

  开展教材质量评估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教学单位自评和教学督导专家评估。组织任课教师对已使用的教材进行系统评估,及时跟踪教材的实际质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合理的教材质量评估标准,开展教材质量评估工作。

  (一)教学单位自评。教学单位自评,即课程组或任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客观自评。任课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主要使用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他们发挥着能动性和主动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及教学效果都有最直观的感受。任课教师对教材的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教材的教学效果,得出教材是否适用于该门课程教学的结论。选用优秀教材的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应重视任课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效果的客观评价。

  (二)教学督导专家评估。教学督导在学校教学工作状态的监控、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日益明显的作用。[4]教学督导专家们通常由教学水平较高、职称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他们对相关学科领域选用的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也能了解教材在内容上是否具有特色及创新,针对教材的内容及对教学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控,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教学督导专家在教材质量评估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五、教材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

  加大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选用教材质量跟踪调查,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5]评估结果的反馈是教材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对于评估结果不达标、评估结论不适用的教材,应及时反馈到相关的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相关的课程应按照要求在新一轮教材选用工作中另选其它优秀教材。同时,建立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估档案,作为教材选用、更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旭日.高校教材评价机制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157-158.

  [2] 任喜英.加强教材质量评估 促进优秀教材选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9-71

  [3]袁仁贵.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5,(3-4):9-11.

  [4] 孙宗禹.督导评结合,服务教学与师生—高校教学督导运行模式的再认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54-57.

  [5] 曲晓环.高校教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96-198.

上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的价值及思考

下一篇: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活动”的课程设置的探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