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互联网视域下公安院校生死观教育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0-19 阅读:( )

  作者简介:

  姓名:蓝菲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职称:讲师

  关键词:生死观 传统文化 慕课 微课

  一、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概述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 中提到:“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由此可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简单的关注知识学习到关心整个生命成长,“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但要从西方学习经验,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财富。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绵延数千年,其中关于生命、死亡方面的论述不知凡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哲学智慧,诸子百家对于生死观的认知各有侧重,造成了中国人往往采取外儒内道、儒道互补的处世态度和文化性格上的多重性。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表示:“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貌似是对于死亡的讳言,其实彰显的是孔子理智冷静的人生态度,所以他才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坦然与豁达。“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后的孟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刚烈勇毅的生死观。荀子则将“死”和“礼”充分结合起来,提出“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朱熹认为不能“安于死”而“有愧”于生。新儒家代表梁漱溟则说,“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

  作为先秦显学墨家的生死观更有一种贴近平凡人的壮阔与豪迈。“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吕氏春秋·上德》记载“钜子”孟胜及弟子殉城即是明证。而对于身后之事,墨子强调的“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价值观也充分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对于老庄思想而言,生死观的认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子将人类的生命放在宇宙中进行考察,把人看作是宇宙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道家的生命价值观中,个体的生命存在就是最高的价值。然而他也并不否认生死皆是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庄生鼓盆的典故则表现出道家对天地万物包括生死的齐一态度。“万物一府,死生同状”、“死生存亡之一体”。这也正是其无惧生死,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法家生死观则是从“定理有存亡”的角度来理解死亡的本质,并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勾连了现象与本体,从而获得了一种理智到残酷的理念。此外,法家尤其是韩非子特别强调了个人的生死要服从于国家的存亡,为国赴死,为君殉难是每个人的应有之义。

  上述种种不过是对诸子当中一些代表性流派的生死观念稍作概括,内容之宏阔,可见一斑。如果能将其融入到公安院校大学生品质教育的范围内,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生命维度。更遑论这同样也是建设我国精神文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以此方式进行教育可谓一举数得。

  二、生死观的教育之于公安院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据统计,2011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谈及全市高校安全事故75起,其中自杀事件就有32起。有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自杀死亡人数达到10万,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时间人们纷纷质疑,当前高校大学生是怎么了?为什么对于生命,不管是自身还是他人,这么冷漠?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纷纷抬头,。对于“生”和“死”的问题,大多数处于“朝阳”一般年纪的学生们根本不会深入地去思考。像是“人死如灯灭”、或“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样的态度对于其自身和社会无疑都是危险的。到底为何而生,如何去生?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正如别尔嘉耶夫在他的著作《人的命运》中写道的,人生在世之所以会有意义,就是因为有死亡这件事,假如人间没有死,人生的意义也就消失了。人的道的经验意义,统贯他整个一生,主要是他处身于一个知道有死的地位。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认识到生死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使其对学生产生影响力。

  生死观的教育最初是以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形式出现的,Bensley(1975)将其界定为:这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学历程。该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藉着对死亡课题的探讨,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实践形式,名为论死,实为论生,旨在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生老病死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生命,追求并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教育对于公安院校来说有着比普通院校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与警察这个特殊职业相伴生的往往是负面的情绪、疲惫、汗水甚至鲜血,他们面临的常常是社会、人性最丑陋的一面。一方面很多民警为了工作,不顾身体昼夜不息,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执法时对于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导致在抓捕或者救援的过程中不幸牺牲等等。另一方面也有极少一部分民警利用手中权力任意妄为,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是对生命价值不够尊重的表现。

  在培养未来警官的时候就要刻意引导,尽可能避免重蹈覆辙,生死观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首先这是职业素养培育的要求。比如公安专业里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刑事科学技术”,其中各种鉴定、检测都和生命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射击搏击类课程训练的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保护善良无辜的群众。配枪的意义在于担当与坚守,所谓手执利器,心怀悲悯。而一些诸如“自救、救援”类的课程更是体现了死亡教育价值的本质。其次是理想信念培养的要求。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品评,不是看他们是否能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诵党章。而是要看其实际生活中是否真的有底线、有准则、有敬畏。如果他们能从内心深处认可生命的意义,理解死亡的价值,进而反思自己的言行,那么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最后,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时很容易出现混日子似的职业倦怠感。只有明确了生命的价值后才能保持源源不竭的动力,并且能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

  三、互联网视域下的实践分析

  互联网+教育的风潮催生了慕课、微课、私播课等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们的共性是在网络世界线上运行,故而形成了他们之间的各种组合,也形成了共同的理论支撑。尤其从“慕课”教学对生死观融入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其中生动而不乏深刻的视频、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及课后及时的答疑解惑,学生的思考撰文,这一系列活动使得整个“慕课”教学过程,实现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的无缝链接,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以传统文化生死观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案例来进行简析:第一步以随机性为主将学生分成8—10个小组。第二步,在导入环节以毒品危害展示,灾难性事件的自救与救援,遇到侵犯时应对的剪短视频给学生设定一个心理预期后引入生死观的问题。第三步,要求同学们观看儒、墨、道、法、禅五种思想生死观的微课,每一段视频大致3分钟左右,内容高度凝练集中,突出前文所述的每个流派的主要观点。以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力图达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第四步,在每一节微课之后,给学生讨论和写下要点的时间。所有微课完结后,进行组内讨论,对所有观点进行品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观点。第五步,教师针对所有代表的发言进行归纳和升华。此外还可以给学生网址,要求他们在课下观看名家对于传统文化中各流派生死观的详细讲授。并在视频课程播完后给予配套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写作心得。这样不但有助于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效果,更容易留下深刻的记忆。

  由此可见,如果能对互联网+教育的具体模式充分应用,必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案例可见其积极意义就在于:其一、“慕课”之于教学其优点并不仅在于共享,更多的是其使得学习方式千变万化,充满吸引力。在经过繁重的专业课和警体课学习后,不少学生容易产生倦怠,传统满堂灌的课程难以为继。慕课可以采用动漫化、影视化等方式进行,引发学生的兴趣。其二、公安院校学生由于警务化管理,学习时间被碎片化。那么此时微课就体现出他的存在价值了。顾名思义,微课就是短小精悍的慕课,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只为说明一个问题。这就实现了学生利用小块时间学习的目的。其三,“慕课”的出现,使得课堂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教师要求学生先看各种微课,然后到上课时进行合作性学习,互相探讨,引发思想碰撞的火花,最后教师进行升华总结,达到更加深入学习的目的,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在学习者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学习需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本文的教学实验仅为引玉之砖。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不再仅仅把慕课简单地看作调节课堂的视频辅助,而是从观念的范式上变革原有教学的方式。正如库恩所说“只有在范式上获得转换,才能够在实践上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和突破”。

上一篇: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幼儿

下一篇:榕木村寨洲屯改造人居环境再造与保护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