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互联网+教育”新浪潮下教师角色的转向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1-15 阅读:( )

  聂竹明    徐宏进

  网络直播授课与在线开放课程相结合,掀起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浪潮,“网红教师”不断涌现,也带来了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向。杨宗凯指出:“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持续受到挑战。”[1]严隽琪强调,未来的教育变革,将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学习社会,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教学相长、勇于自我超越的教师才能适应变革中的教育形态。

  一、教师教育教学面临的时代挑战

  1.师生互动新模式改变了对传统课堂的认知观念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直播教学,开创了师生互动的新模式。一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课堂形态的认知。直播和“网红教师”的出现,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上课时间和教学安排更加灵活多样。二是改变了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MOOCs类的录制在线视频教学,直播教学让学生可以大胆地对教师的授课进行实时评价、实时提问,直播教师也可以得到实时反馈,进行实时改进与实时解答。三是网络直播的教学方式更加新颖、诙谐有趣。网络直播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教师。听课学生的多寡,既反映教师授课的水平,又直接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乐中学,学中乐”,以吸引更多地

  学生。

  2.资源共享新方式突破传统教育资源配置结构

  教师直播授课这样的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为地域、经济水平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创造一种全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一是突破了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网络直播平台上的教师大多是来自全国各个学校的教学名师,受众学员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这就打破了地域差异的限制,使不论是资源丰富的城市学生,还是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和山区学生,都可以分享相同的教育资源。二是突破了资源配置中受众的單一选择性。教师直播授课这种方式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选择上。一个在线授课网络直播平台上可能会有数千甚至数万名教师开课授课。学生对教师直播的课程进行试听,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教师和课程。三是突破了资源共享的高成本困局。网上学习的成本很低,学生只需要花几元钱就可以享受一位名师的服务。并且网络直播授课的课程设计由专业团队指导,质量受市场监督,真正做到优质资源的物美价廉。教师直播授课不仅拓展了资源的共享新方式,而且在保证教育资源质量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成本。

  3.学习规律新内涵打破学习时空格局

  一是打破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时间固定不变的限制。在传统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时间是固定且非自由支配的,早晨8点准时到教室,下午5点左右放学,晚上完成作业。而教师网络直播授课从时间上打破了这一限制,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得以自由支配。二是打破了学生传统的学习地点固定的限制。传统学生学习的地点无法转换,而当教师教学遇上直播,学习课堂从实体教室搬到虚拟网络空间,学生和教师由面对面转到面对屏幕,学习地点由学校搬到任意地方。三是打破了过去班级授课制学习策略的枷锁。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之间,不必跟着学校教师的节奏安排自己的学习,是完整的自由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学习场地以及学习的时间段。

  二、教师角色的时空与功能转向

  现代教师角色的定型,教师、课堂、学生和学校之间关系模式的确定,都源于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描述:“学校要分班级,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一个教师,每学科应只用一种教材,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使全班学生得到相同的练习。”[2]他还对班级教学和运营方式做了规定,如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班,每班30~50人等。这种模式满足了大工业生产时代社会对人才大规模培养的需求,确定了一维线性时空教室、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互联网时代到来,重新定义了教师与这三者之间关系,特别是在线教师的出现,开启了四者关系的二维非线性

  时代。

  1.教师教学时间从线性转向非线性

  时间上的线性表示事情必须在固定时间点同时发生行为才会有效。时间上的非线性指事件的发起方和接受方不在同一时间维度上,而行为依然产生相同效果。传统教师授课的时间是线性的固定的。而教师网上直播授课则改变这种线性的时间安排为非线性。直播授课赋予教师更大的时间自由度,使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授课时间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变化,不仅体现了教师授课时间的变化,更体现了教师授课观念的改变,把教师从传统课堂时间枷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的授课变得灵活自由。

  2.教师教学空间从现实教室转向虚拟网络

  教师网上直播授课,是将课堂从传统的实体教室搬到虚拟的网络教室。教室的物理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没有了传统教室的固定位置,没有了教室里的黑板与讲台。“教室”所能容纳的学生人数不再是传统教室的寥寥数十人,而是数以千计乃至数以万计。教室的空间变化,体现的是教师视野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拘泥于几十个学生层面的微观授课,而是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对授课内容设计、授课对象等要素进行通盘考虑。

  3.教师互动客体从学生转向镜头或屏幕

  网上直播授课,教师直接互动的对象首先是镜头,其次才是镜头背后的学生。教师无法像在传统教室里那样,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声音等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即时调整。这也是网上直播授课时,教师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教师如何面对镜头?面对镜头教师应该如何表现?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3]面对镜头,教师用修饰的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用自然状态的表现唤醒学习者的知觉。每一次授课,教师必须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因为直播没有暂停或重来的机会。海德格尔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操作关系,其次才是认识观的关系。”[4]教师操作技术改造教育教学,反过来技术又对教师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改造。从传统课堂置身教室直面学生,到在线教育置身录播室直面镜头或屏幕,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重新再造。endprint

  4.教师角色功能从全局导演转向精准表演

  一般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导演到演员转向。但是对照这些角色的功能,教师从没当过纯粹的演员。导演是“演出文本的作者”[5]。导演必须从技术上对戏剧全部过程进行监管和协调,从艺术上要以自己的专业审美和创造力指挥整个团队为作品赋予艺术价值。在教育领域,教师导演需要完成教学剧本编写、活动组织、指挥引导等统领全局的一系列任务。而演员,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外化,赋予角色自己的性格,角色会从心里长出来,跟自己融为一体。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本身就是演员。教师演员的任务就是扮演教师,也就是我来演“我”。听起来似乎很荒唐,但现实中有几个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素养进行教师角色的本色出演呢?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对镜头和屏幕能做到本色出演的教师寥寥无几。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通常会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掌控全局的导演,另一个是再现剧本的演员。这种一人饰多角的情况,让教师无暇思考如何扮演自己,最后往往会忘记自我,忘记自己是园丁,忘记对知识进行活化,疏導知识的传递过程;忘记是学生心灵的导师,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参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园丁和心灵导师就是教师演员要扮演的角色,知识活化和心灵交流就是精准表演。网络直播授课就是通过精细化的分工协作,把导演的角色从教师身上剥离,让教师的任务变得专一,让教师回归演员的本职。教师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演员;教师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演好。

  三、教师角色转向的路径建构

  “互联网+教育”新浪潮下,教师角色已然发生多重转向。面对这些转向,教师和学校该何去何从,就需要我们从教师、学校和学生三者关系出发,合理建构路径,探寻历史性的突破战略。

  1.通过学校“各司所长”的精细化职能分工,建构“教师+平台”的“虚拟时空”教学新环境

  “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6]传统教学环境——学校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转型,将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空新环境的建构。学校在大多数时候将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的活动场地,而更像是教师和学生名义上的归属地。学校承载的主要任务是为师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网红教师”的孵化器和培育基地。转型后的学校将是开放的服务提供者,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再是一群群学生,而是“网红教师”及其身后的支持团队。原先的教室讲台的教学环境将由网络直播授课创造出“虚拟时空”教学新环境所取代。在这个教学新环境里,教师的教学将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进行,学生的学习也将在平台里发生。教室搬移到网络虚拟空间里,学生变成了自由移动的虚拟符号,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场地、学习时间、授课教师和学习课程。

  2.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满足在线学生的学习期待,建构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教师“魅力人格体”

  “互联网+教育”时代,尤其网络直播背景下,除了教学环境转型以外,第二个需要转向的就是教师评判体系要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即“推人及课”。也就是说,当我们提到一个优秀教师的名字时,立即会想到这位教师的品质特征和优秀课程。教师本人就是品牌,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建构“魅力人格体”,就需要先了解吕森林所说的“教育直播的火热符合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但只有极少数直播教师会成为网红,多数教师直播是虚火,优秀教师资源稀缺”[7]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王伯鲁点出了关键,“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教师要保持冷静牢记教育使命,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8]。学生希望所选的教师既能快速解决自己学业上的问题,又能趣味横生、令人耳目一新且能产生思想共鸣。要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期待和学习特征,就要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对学习者按地域差异、年龄层次、学习习惯、学习取向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然后支持团队针对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真正实现直播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这样,从一般的在线互动“接触”到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亲密接触”,教师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独特的“魅力人格体”,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实现社会对教师个人的真正尊重和认同。

  3.通过从教师到演员的思想和素养的转变与融合,建构“教师演员”新角色

  在“互联网+教育”浪潮下,“网红教师”是传统教师面临网络直播授课时代挑战时向“教师演员”新角色转型的辩证选择。“教师”这个角色将通过市场的遴选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在网络直播教学环境下,建构“教师演员”新角色是教师角色功能转向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完成心理认知上的角色转向,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传统教师那样的总导演角色,而只是一个演员;其次,教师需抱着成为演员的信念,即使面对着镜头也要想象为学生期待的目光,用尽自己生命的情感展现教学剧本上的每一句台词;最后,要在形体、台词、声乐和表演等演员的基本技能上进行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表演和台词,真正投入到教学剧本中情境设定,达到“忘我”和“无我”的境界,实现与学生心灵上情感

  交流。

  4.通过市场直接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建构“个人+平台”式合作新方案

  “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为市场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案设想提供可以操作的可能。教师直播授课这种“个人+平台”的在线教育新模式可以成为教师、学校和学生三者关系转型的历史突破点,以实现教师、学校和学生的转型,真正解决人才、学校和市场不匹配的问题。“个人+平台”的在线教育新模式将打破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使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流动。学校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为教师的直播授课提供专业化支持与服务。学生在直播平台上是完整的自由人,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安排,在平台自由选择教师。平台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来配置平台上教师、学校和后期支持团队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市场+教师+平台”,即市场将需要的人才要素信息发送给平台,平台下单给教师和后期支持团队,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情感与价值的引导,形塑市场需求的人才素养。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编号gxyqZD201601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

  [2]田本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81(2):80-85.

  [3]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84.

  [4]高亮华.论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4):19-25.

  [5]张仲年.戏剧导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2.

  [6]金士杰.演员:人类行为学家[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5):11.

  [7]燕帅,宋心蕊.网红教师正兴起:教育直播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N].人民网,2016-08-08.

  [8]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2015-05-04.

  (作者系: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中小学深度、跨学科、价值教学案例研究

下一篇:基于问题导向的基础教育“强师工程”政策设计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