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11-11 阅读:( )
张万辉
(山西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关键词:薛景石;古车工艺;工匠精神;工匠教育;
在西方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化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产品可以快速做到规模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然而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变化以及对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提高,大规模、快速化、批量化生产的物质产品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不同阶层的需求。这时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高品质物质产品便被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呼唤传统精益求精、个性化定制的“工匠精神”的回归。
一、工匠精神
在2016年3月份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一词首次进入政府高层的话语体系里,并很快成为祖国南北家喻户晓的高频词汇。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元素。而这种稀缺精神是有着数千年工艺文明成就的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不缺少工匠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正蕴含在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那些数不胜数的技术精湛、美轮美奂的工艺品里。传统的“工匠精神”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教育密不可分的,只有正确地认识传统的工匠教育才能更好地认识传统的“工匠精神”。
二、工匠教育
1、工匠教育的三个历史阶段
纵观数千年中华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工匠技艺文明发展史。笔者对工匠历史和教育史的考察认为,工匠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氏族血缘教育阶段--传统师承学徒式教育阶段--近代模式化学校教育阶段。春秋战国以前特别是孔子打破贵族教育以前的工匠教育基本上都还是处于早期的氏族血缘教育阶段,而自春秋鲁国的孔子提倡私人办学,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以来,以拜师之礼所形成的学徒式师徒工匠教育逐渐取代传统早期社会的氏族血缘教育阶段,师承教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工匠教育模式,这种师承教育正是从传统的氏族血缘教育演化而来,带有明显的氏族血缘教育踪迹,占据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两千多年,当然这种学徒式的师承教育在当代社会还有极为少数的地方存在,比如东亚的日本社会。但社会的主流工匠教育随着近代化西式教育的变革,已经被现代化、标准化的分科教育体制所取代,职业化学校式工匠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工匠教育的主流。
1.1.早期氏族血缘教育阶段
在进入封建王朝统治的社会以前,古代社会的组织方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关系,而早期的手工技艺对于古人的生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的手工技艺都是掌握在传统的氏族大家庭之中,这种传承方式一直延续到晚商和西周时期,吉林大学的林森博士经过研究,提出“晚商及西周时期的手工业者的组织模式是家族式的,当时的‘百工’一词除了指代百官以外,主要指手工业生产家族。”[]从古代典籍《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当时社会的各个分工皆以“筑氏”、“冶氏”、“凫氏”、“段氏”“韦氏”等氏族名称来称呼[],也可以看出,商周早期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由各大氏族所垄断的。由于氏族的血缘纽带关系以及手工技艺作为氏族大家庭的生存命脉的缘故,决定了早期手工技艺的传承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非血缘关系的人员是无法进入氏族内部的,这一时期的工匠传承还称不上工匠教育,但可以看做师承教育的早期阶段。
1.2.传统师承学徒式教育阶段
教育的变革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变革相适应的,西周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逐步地建立起来,但这是的教育主要是贵族教育。而到了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导致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及底层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私人办学之风开始盛行,特别是鲁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倡私人办学,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地位。无数的平民阶层通过教育而成为社会的知识分子“士”,这一时期的手工技艺行业也出现了“工师”一词。“工师既是官吏,也是培养工匠的师傅。”[]虽然传统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技艺传承方式依然是社会手工技艺的重要传承方法,但以拜师学艺为主的师承关系逐渐取代氏族血缘关系成为手工技艺传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没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平民也可以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获得手工技艺的教育与传承。这种师承学徒制教育成为整个秦汉以降古代手工技艺的主要传承方式,并且占据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1.3.近代模式化学校教育阶段。
随着近代两次工业化革命以来,西方文明经过短短的几百年发展逐渐凸显其技术征服优势,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科技技术和现代政治制度进行对外扩张,中华民族经过鸦片战争的冲击也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兴起了洋务运动、创办实业,建立新式学校,培养现代化人才,现代化的模式化学校工匠教育也开始逐步出现。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专业技能,但近代模式化的学校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化的工人为目标,时间段、见效快,很快便可以投入到生产车间里去,不太注重对于工匠内在德性精神的教育,工匠是被视为机器来培养的,在工厂中工匠只负责流水生产线的一个环节,缺乏人文关怀,工匠的创造精神无法释放出来。
2、传统工匠教育的特点
以师徒为纽带的传统师承工匠教育是中国传统社会工匠精神传承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而传统的工匠教育又是与传统社会的文化教育密不可分的。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工匠教育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2.1.师承性与延续性
传统工匠教育的首要特点是师承性与延续性。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无论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氏族内部传承还是以拜师学艺为方式的学徒传承,都非常注重技艺的延续性,而这种延续性是具有师承关系的,通过师傅的亲自示范与口耳传授为特点,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与保密性,除了正式师徒之间,外人是无法得知技艺的精髓的。因为手工技艺的精髓更多的是经验性与体悟性的,而不是标准化、量化的。徒弟一旦继承了师傅的技艺精髓,那么终身就要以传承为己任。传承就是生命,传承就是己任。正是这种以生命为己任的传承精神,保证了传统技术的延续不断。
2.2.阶段性与终身性
传统工匠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终身性与阶段性。学徒一旦经过拜师之礼成为正式弟子之后,毕生的追求便以继承师傅的技艺和事业为己任。这种技艺学习和教育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并且需要经过很多阶段,成为师徒关系之后,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学习技艺本身,而是做一些日常工作。通过日常的磨练,在精神和意志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对其传授手工技艺。一般普通的学徒要想得到师傅的精髓传承都要在十年以上甚至更长,这将近十年的教育更多的是内在德性教育而非技艺本身的教育,古代社会器不离道、器中蕴道,只有在精神品格上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开始技艺本身的传授活动。
2.3.创新性与发展性
传统工匠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创新性与发展性。古代学徒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以及师傅的指导和传授,会将技艺本身内化于心,并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进行损益创新,中国《易经系辞》中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代工匠在传承师傅的技艺精神的本身,会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工艺品的创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古代工匠教育不是保守性的,其内在的“天人合一”道器观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而这种精神也促使工匠本身要创造形态各异的工艺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传统工匠教育的优势
与现代社会标准化职业化的工匠教育相比,传统工匠教育的优势体现在精湛的工艺产品和“道器合一”的“工匠精神”上。传统的工匠教育对于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工艺产品的制作是非常讲究时间和质量标准的,在没有得到师傅的肯定之前,工匠制作的工艺产品是无法得到市场认可的,况且,手工技艺本身包含的是经验性与体悟性的东西,其内在精髓是很难做到量化的。除了技艺精湛的工艺产品外,工匠本身的职业传承精神和社会责任也是“工匠精神”体现,传统工匠受“道器合一”精神的影响,在工艺产品的设计上非常注重工艺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而这些都是我们当下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产品所不具备的。
三、薛景石的“工匠精神”
薛景石,河东万泉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留下手工技艺专著的工匠,作为蒙元之交木工技术的优秀代表,因其攻木技术专著《梓人遗制》的部分内容被保留在《永乐大典》之中而为后人所得知,笔者对薛景石的制车技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透过造型各异、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背后,在其身上所体现的精益求精、守正创新、传承己任的“工匠精神”更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典型和模范。薛景石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传统的工匠教育,作为一位有着一定文化水平的木工世家,传承木工技艺是其最高的责任和理想。
薛景石的“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其制作的元代坐车工艺产品上。薛景石所制作的元代坐车有着鲜明的造型风格和形制特色。从整体造型来看,设计典雅轻灵、精巧细腻、巧夺天工;样式丰富多样、简洁大方、特色鲜明。既不同于传统中原式样,又迥异于草原风格,但同时又兼具中原与草原古车之遗迹与影子。薛景石其人在继承前人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对车制技艺进行了损益和创新。正如当时的大儒段成己在其所著书的序言重所说,“其所制作不失古法,而间出新意。”
薛景石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其对木工事业传承的生命己任上。当时的坐车制作工艺著作传承下来的只有先秦时期的《考工记》,而《考工记》的制车文本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文辞显得佶屈聱牙,并且与当时社会的古车制作有了很大的差异。作为一位世代以木工为职业的世家和有着高度传承己任的工匠来说,为了制车工艺的传承绵延,薛景石敢于打破常规,将制车技艺用文字的形式书写出来,以便当时及后世的工匠进行传承,这本身就打破了传统工匠教育的常规,在其身上体现了对于技艺传承的高度责任感。
四、结语
以精益求精、守正创新、传承己任为核心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当前社会所呼唤的重要精神元素,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与传承的工匠教育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传统的那种德性培育、传承责任、技艺责任都是传统工匠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同时,我们更要呼唤工匠教育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557)人喜欢 2018-03-13“格致”到“科学”——一种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解读
(566)人喜欢 2018-02-02工匠精神塑造: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归
(408)人喜欢 2017-11-30浅谈传统手工艺艺术走出课堂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再思考
(425)人喜欢 2017-11-08从《魏氏乐谱》发展反观当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环境
(651)人喜欢 2017-03-30传统机房部署云桌面可行性分析
(981)人喜欢 2016-11-09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
(874)人喜欢 2016-09-21中国传统教育心理学术语英译策略
(308)人喜欢 2016-03-11中国传统教育心理学术语英译策略
(276)人喜欢 2016-03-112025山东、湖北、湖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
2025福建、江西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浙江、安徽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2025上海、江苏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
2025山西、内蒙古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
2025天津、河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参加奇速英语冬令营,英语能力提升快人一步!
奇速英语冬令营启动:乐趣与学习并重
全封闭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思维导图启航,熊猫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大数据时代的阅读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别错过!奇速英语冬令营用思维导图改变记单词方
寒假必去!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孩子轻松爱上英语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助力学生英语学习新机遇!
英语教师大会揭秘:不背单词不学语法,每天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