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支点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3-01 阅读:( )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马志伦

  关键词:和谐 发展 对话 交流 包容 改造

  中途接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布置了一个作文题:小议“知足常乐”。要求学生当场写作,按时交上。然而临交作业的时候,却有一位蒋姓同学“抗命”,一时令我非常不悦,本想训导几句,镇静了一会儿,终究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于是和颜悦色地查问,才知他感兴趣的是历史,尤其喜看探究历史谜底一类的书,自觉语文没有历史有趣,直言厌烦命题作文的写作,为此还搬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便是以前也很少写作文,更遑论交作文了。

  这个问题看来一时解决不了,但不能不解决,也应该有解决的办法,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了,那就从研讨历史问题入手。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次语文课,涉及到了“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的时候,也是一时起兴,就讲了曹丕称魏帝,追谥其父曹操为“武帝”,而曹丕的谥号则为“文帝”,这和以前的做法相悖(过去都是“文”在前,“武”在后。比如周王朝的开国君王姬发自己的谥号是“武王”,尊他父亲姬昌为“文王”;西汉王朝也是先有“汉文帝”,后有“汉武帝”),表明了曹丕的“野心”。当时这位蒋同学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文”与“武”的谥号,是根据帝王一生的功过作出的盖棺定论。比如“文”,有“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等;而“武”,则有“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等。“汉武帝”的“武”,就是取“威强敌德曰武”之意,意即威严,坚强,明智,仁德。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而曹操被追谥魏武帝,其“武”是“克定祸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丕追谥其父曹操为“武”,并没有错,何况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文才也不错,用“文”来评定是理所当然的了,只是以前的习惯都是“文”在前,“武”在后,因而引起人们对曹丕这种做法的不以为然。

  对于这样的“争辩”,我当时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因为我对历史研究本有兴味。突然就产生这样的想法,何不就此让蒋同学对这个“争辩”写一篇作文,尽管同先前的作文题目不一样,但写作目的是相同的:即对有些题目可以“两可”或“多元”判定的作文,本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例如认可“知足常乐”的,可以写出诸多理由,不同意它的,同样也能说出不少道理,关键是能“自圆其说”,当然最好的是两者兼而有之:“知足有乐有不乐”,如此方能体现其中的辩证性。于是我对蒋同学说,是否可以写一篇以“‘文’‘武’之辨”为题的作文?蒋生欣然接受,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谈了自己对此的认识。不能不说作文写得颇为精彩,但也有失之武断的不足。对此,我又与他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作为一篇有思辨性的文章,说理应尽可能地辩证。蒋生采纳了我的意见,对“‘文’‘武’之辨”的作文又做了修改:虽对有人认为曹丕追谥其父曹操为“武”说明了曹丕野心的说法并不完全赞同,不过就“经纬天地曰文”而论,曹丕称“文帝”确是勉为其难。就如周武王之于周文王——周王朝的建立得之于周文王的奠定基础;同理曹丕的功业也是建立在其父曹操的基础之上,尽管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终是锦上添花。用“克定祸乱曰武”来评判曹操,固然不错,但用“经纬天地曰文”的标准来衡量曹丕,似乎有点大了。当然曹丕的谥号还只是不达标而已,相比有些帝王的名不副实的裁定,曹丕的称“文”还勉强过得去。文章经过如此的修正,少了点“强词夺理”,多了点入情入理。

  经过此次的“风波”,我和蒋生的接触多了起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遇到有关历史知识和背景的介绍,有意请他来解答,如果有不足或者是错误,我再作补充和纠正。在平时与他就某些历史谜底探讨的进程中,我深感“教学相长”的有理。比如有些历史谜底我是清楚的,因而能够说出一点看法和体会,而有些则比较模糊,甚至一无所知,蒋生陈述他的探究正好弥补了我的不足,促使着我不断开拓新的读书领域。当然我在称赞他对历史学科好学不倦的同时,也不忘要求他能把这种钻研精神扩展至语文学科乃至其他学科。如此的“教学相长”,师生得以共同发展,而这样的发展来之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此余有感焉。师生共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平时的互动逐步建立,互动很多时候需要对话和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当然不应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训导,而应是通过师生双方的交谈、探讨甚至争辩,这时是否达成了共识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此增进了相互志趣的了解,贴近了双方情感的距离。对话和交流的基础是平等和民主,特别是教师一方,要尊重学生,也就是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对于学生的“坚持”己见应持宽容的态度,不能以任何形式嘲笑学生的无知幼稚。本来,帮助学生走出学业上的困境,或引领学生攀登学业上的高峰,正是老师的职责,更何况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的反哺。拥有“与人为善”的胸襟,才能在具体的对话交流过程中酿造自由平和的气氛。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虽然离不开包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式和观念的气度,但同时也必须要有因时、因地以及因人而异地改造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方式和观念的举措。如果说包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式和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话,那么因时、因地以及因人而异地改造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方式和观念的举措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两者不可偏废,至于前后、主次的调整应视具体情形而定。当然包容也好,改造也好,都是以教师不为自己谋得私利作前提,如此方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和谐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师生对话交流过程当中,教师能够把控方向,同时对话交流又要有引导性。随着对话交流的深入,学生有时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或作解说,或指示学生可从哪个方向、什么渠道入手,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入新的领域、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师生对话交流过程当中,教师要有应该达成的目标,即教师通过对话交流,逐步转变学生对于学科的偏见,促成学生对于学科产生兴趣并喜爱。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喜爱,有时是从对教师的欣赏开始的。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资源。师生共同发展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话、沟通、合作和反哺的活动,和谐师生关系是这种对话、沟通、合作和反哺的产物,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既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能促进教师有效教学。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它是教师应该拥有的一种教育观。

  

上一篇: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下一篇:中学生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