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24 阅读:( )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这已经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的这一核心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儿童言语学习最基本的路径和抓手又是什么?如果这些最基础的问题理解不清,认识不明,我们的语文教学便会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无序甚至是混乱状态中。经过26年的教学实践,依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质,结合儿童言语学习的基本规律,我认为,连贯表达应该成为儿童言语学习的核心要素。因为,言语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流与交际,而表达是人与人交流与交际的主要方式。那么,何为连贯表达呢?通俗地讲,就是完整、通畅、有条理地把所思、所想、所感用口说出来或用文字写出来。这里的“完整”是指句子成分完备,不残缺;“通畅”是指符合语义、句法和修辞;“有条理”指的是符合逻辑层次和顺序。然而,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有很多孩子的表达(口头的或者是书面的)是零碎、残缺且逻辑混乱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连贯表达能力应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一、生活:儿童连贯表达的源泉
1991年,我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毕业,有幸踏进如东县掘港小学的大门,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记得刚工作才两个月,学校便安排我在南通市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一节公开课。当时,我并不了解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地位,也不清楚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教学现状,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第二天,我便开始绞尽脑汁地寻找教学素材,究竟什么样的习作内容才能让孩子们喜欢?怎样指导他们才敢说、才要说、才会说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孩子们在美术课上学习制作贺卡,联想到此次研讨活动在12月底举行,我灵机一动,决定把公开教学的内容定为习作指导课——《我的贺卡》。如今想来,这应该算是习作教学中的活动化作文吧。我清楚地记得,那节习作指导课,我从贺卡制作过程入手,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贺卡,比如贺卡是什么形状的,上面画了哪些内容等。在学生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相机引导他们进行有序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别人听得更加清楚。然后,再指导孩子们说说自己做的贺卡想送给谁,要想表达怎样的情意。在学生们能说、会说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学会借助贺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课堂上学生所交流的内容均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所以,整堂课学生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表达精彩,动情,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这一次小小的成功,也让我对习作教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为了寻找学生习作表达的密码,我找来《叶圣陶教育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等教育理论书籍,仔细地阅读,反复地琢磨,最终构建了以“生活为源泉,活动为载体”的习作教学模式,引领孩子们走进生活化习作这片茂密的灌木林,学生们乐在其中。
二、语言:儿童连贯表达的根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语言的感受以及想用语言去表达内心世界最细腻的活动的愿望,是真正人的文明素养的重要源泉之一。”善于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情感,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应该成为学校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对生活化习作的探索和研究,我发现,面对曾经经历过的相同事件,有的学生表达丰富、流畅,而有些学生的表达却枯燥、乏味。经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第一,学生语言积累的多少,即语料的储备对他们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我突然意识到,关注学生的表达,仅仅停留在习作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阅读与表达、吸收与倾吐融合起来,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与发展。于是,我将研究的着力点从习作教学回归到日常的每一节阅读课,将语言的学习与积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得好:“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都是字词。”在阅读教学中,词语无疑是最活跃的因素。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都能折射出文本言语智慧的光芒,体现着文本教学价值的所在。所以,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首先从词语教学的研究入手。以教科版第五册《拐弯处的回头》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教学实录及设计意图如下。
师:文中的爸爸在表达爱的时候,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一个词语或短语。
生1:我找到的是“不善于表达”,因为不善于表达,所以不引人注意。
师:(板书:不善于表达,并追问)你又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父亲的不善于表达呢?
生1:我从第二自然段的“简单地交代几句”看出来。
师:如果你们就是弟弟,我就是文中的爸爸,当你的脚被割伤了在巷口遇到我时,你会怎么向我诉苦?
生2:哎哟,爸爸,我的脚受伤了,好疼好疼啊!
生3:老爸,你看,我的腳已经肿了,还留了很多血,绷带缠了好几圈,疼死我了。
生4:爸爸,我的脚很疼,疼得已经走不动了。
师:文中弟弟的想法和你们一样,他满以为爸爸会同情他、安慰他、怜爱他,可爸爸只是——
生:“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便走了。
师:面对爸爸的“简单地交代”,弟弟会怎么想?
生1:爸爸太不关心我了,我是不是他的儿子呀?
生2:我的脚都这样了,他竟然一点儿也不关心我。
师:文中是这样写的——(出示课文语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里用“很……很……也很……”把弟弟此刻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学生读得入情入味。)
师:面对爸爸的“简单交代”,弟弟以为爸爸不关心他,所以很生气。其实,我们已经读懂了,不是爸爸不爱弟弟,而是爸爸“不善于表达”而已。
【评析:遵循文章思路,紧扣“简单地交代”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角色体验以及感情朗读,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仿佛浮现在学生面前,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心理图像”,切实体会了弟弟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感受到父爱“不善于表达”的特点。】
生:我还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侧身左拐的刹那、悄悄地回头、很快地瞟”这几个词语读出了爸爸的不善于表达。
师:说得很好。父亲在拐弯处的侧身、回头、一瞟,只是发生在短短的瞬间,但作者却写得那样细致,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那样清晰。
(点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书贵在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蕴。扣住这三个细微的动作,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别人的思考?(板书:品词语)
生1:爸爸在拐弯处为什么要很快地“瞟”弟弟一眼,为什么不多看一会儿?
生2:为什么老爸的动作是那么微小,是悄悄的、不经意的?
生3:为什么是在左拐的刹那才回头瞟弟弟一眼呢?
师:细细品味这几个描写细微动作的词语,一定能够走进爸爸的内心,聆听到爸爸此刻心底的独白。爸爸一定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孩子, !(板书:悟内心)
生1:爸爸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孩子,你要坚强点儿,我这样可是为你好,你可要理解我的心思啊!
生2:爸爸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孩子,你腿伤没事吧?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学着坚强地面对苦难了。
生3:爸爸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孩子,你是男孩,应该做奔跑的小狮子,不能做温顺的绵羊。
师:是呀,爸爸把对弟弟的那份关心深深地埋在了心里,悄悄地融进了拐弯处的那一回头。谁愿意再读这段话,读出父亲平静而含蓄的爱。
(点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评析:卡夫卡曾说,我们阅读是为了要能提出问题。此处,扣住细节描写的几个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和提问,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走进人物内心,深入品味、揣摩爸爸的心理活动,与前文“简单地交代”相照应,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了爸爸对弟弟的关爱以及父爱的“不善于表达”。】
师:爸爸表面看似平静,其实内心波澜起伏,但文章没有把爸爸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而是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1:爸爸的心理活动很复杂,写不完,用了省略号就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生2:爸爸对弟弟的爱是无穷无尽的,用上省略号更加耐人寻味了。
师:除了用细节和标点符号让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对弟弟的关爱,你觉得还有什么词语用得特别好,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爱?
生1:我觉得前面说爸爸“笃定”地向前走,后面又用了“可是”这个词,写出了爸爸对弟弟的牵挂。
生2:我觉得“好像”用得好!“好像不經意”,说明爸爸还是在意的。
师:你真善于发现!这里连用两个“好像”告诉我们,爸爸在拐弯处的回头是有意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爱的自然表达。所以,看似不起眼的词语,有时也有深刻的内涵。
师:爸爸在拐弯处的那一回头,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更感动了弟弟。让我们怀着这份感动,一起读好这段话。
(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学中,聚焦几个看似普通的词语,引领学生沉潜到词语的背后,在感受作者用词精妙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领悟作者的言语智慧,激活学生言语表达的密码。】
在词语研究的基础上,我又根据学段特点以及学生言语学习的实际,每天利用“晨诵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在不同年段有重点地积累相关语言材料。第一学段重点进行四字词语、成语和简短童诗、童谣的积累;第二学段主要是简单句式、名言警句以及诗词的积累;第三学段主要积累复杂句式、经典句群以及名家名篇。在持续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老师们开发编印了《爱满童谣》《情溢诗词》《智生经典》三本不同年段的校本教材,在全校进行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语言的丰富积累有效促进了儿童表达的流畅度和生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与发展。
三、情感:儿童连贯表达的动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得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学生的表达与阅读在很多时候是受制于其情感。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言一语总关情”,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情”为纽带,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表达源自内心,发自肺腑。
记得2009年,我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参加全国新课程优秀课例评比,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将所有教学着力点放置到课文主人公——叶欣的身上,力求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读,让叶欣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并立体起来。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扣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叶欣冒着生命危险,将满腔热情都献给了“非典”患者。在学习第六自然段时,围绕“叶欣对同事的关爱”这一主旨,引导学生在感动的地方进行阅读批注与交流,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原以为,通过对文本重点词语、句子的深入品味,叶欣的崇高形象一定会在学生的心里树立起来,但是,试教以后才发现,由于学生对“非典”感知不足,对“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如何工作了解甚少,导致学习过程中情感参与不到位。一节课上完,孩子们对叶欣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第一次试教,整节课就这样不温不火地结束了,于是,我反思,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情感,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参与到学习中呢?
第二次试教,我依据文本内容,用图片和文字,填补了文本叙述的几处空白,激活了学生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1.唤醒记忆,激发情感。课前,我从网络找来“非典”时期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真实生活情景图片,做成一段简单的视频,并配以《神秘园》的背景音乐。上课伊始,我一边播放视频,一边现场旁白……极具感染力的图片,低缓、悲凉的音乐,再加上深情的讲述,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思绪带到那段令人胆战心惊的岁月。
2.形象感知,体验情感。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为了帮助孩子们深入体验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我适时补充了一组“非典”时期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图片。当看到所有的医生和护士每天穿着厚厚的、密不透气的隔离服,戴着隔离眼睛和口罩,连续进行着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无须过多的言说,形象的图片让他们很直观地理解了当时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所面临的危险以及工作的艰辛,内心的敬佩之情亦油然而生。
3.资料拓展,升华情感。课文第七自然段讲叶欣因为过度劳累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的事实,孩子们读到这里心情都很沉重。我不失时机地又补充了几则叶欣被感染之后的资料:每天打电话回科室,叫同事记得吃药、打预防针;为了减少同事被感染的概率,自己给自己接补液;生命垂危之际,拒绝同事的探望……孩子们阅读着这些资料,眼圈禁不住红了,他们没有想到,护士长叶欣在自己被感染以后,心里想的还是患者和同事,从未想过自己的安危,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并感受到了叶欣的伟大与崇高。
第二次试教,由于有了适时适度的资料拓展和补充,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他们入情入境,表达也跟着鲜活、生动起来。最终,这节课参加全国评比获得了二等奖,围绕这节课所撰写的研课手记刊登于《小学教学设计》杂志,并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四、思维:儿童连贯表达的阀门
语言与思维,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因为,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当下的语文课堂,简单肤浅的一问一答多,因果分明、前后呼应、彼此印证的问答少;绘声绘色的感情朗读多,静心默想的思考碰撞少;照本宣科的“鹦鹉学舌”多,个性化的理解与阐释少……总之,由于缺少了思维的参与,语文教学中的浅阅读、伪阅读、低效阅读,甚至是无效阅读层出不穷;由于缺少了思维的参与,学生的言语表达苍白、无序,甚至是混乱一团。所以,培养儿童连贯表达能力,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1997年至2000年,我曾参与學校承办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课题研究,在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上做了一些研究。记得在课题结题活动中,我执教了汇报课《五彩池》,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文本情景,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后,我对此次教学进行了梳理与反思,撰写的论文《激趣·释疑·传情·审美——〈五彩池〉多媒体教学谈》发表于《中小学电教》杂志。此后,围绕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我又陆陆续续写了一些论文,先后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语文世界》《江苏教育》等期刊上。
尽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抽象思维发展缓慢,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语言是必然要受到逻辑的约束的,否则语言就不可理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要注意关注和渗透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比如,典型句群的内在联系、特色段落的构成方式、文本谋篇布局的大致思路等。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表达方法,理解了一定的逻辑表达顺序,才能在自我表达时做到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实现言语表达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为了深入把握儿童言语表达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2013年我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发展型课堂教学研究”,并将“儿童连贯表达”与“思维发展”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努力探寻基于儿童自主学习背景下自我发展的路径,撰写的研究论文《热了“语用”,别怠慢了“学科思维”》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并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总之,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凭借一篇篇具体的阅读文本,积极构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的多维对话平台,不断培养儿童连贯表达能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提高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言语智慧和精神生命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沙建华,1973年1月生,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如东县名教师,如东县“沙建华名师创新团队”领衔人,现任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副校长。从教26年,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多次担任一至六年级大循环教学,是如东县区乃至南通地区的学科把关教师。近两年,主要致力于江苏省“十二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发展型课堂教学研究”,立足学生的“学”,以“情”为纽带,以“读、品、悟、思”为基本策略,将儿童“连贯表达”和“思维发展”作为语文研究的核心要素,努力践行“基于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教学理念,倾力打造“自主·自由·自然”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回归生活,让品德课绽放光彩
视听触动:让英语学习High起来
(392)人喜欢 2018-01-16综合性学习: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
(279)人喜欢 2018-01-15教学设计:教学相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324)人喜欢 2018-01-12美:小学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
(218)人喜欢 2018-01-10具体:书面言语表现的根基
(200)人喜欢 2018-01-03精神成长:教师专业自觉可持性实践的路径
(328)人喜欢 2017-12-30团队建设:关注每一个
(434)人喜欢 2017-12-30大班社会活动:炫酷手机
(314)人喜欢 2017-10-25整体教学:推开小学数学课堂的一扇窗
(328)人喜欢 2017-10-25质疑: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240)人喜欢 2017-09-07久负盛名的奇速英语冬令营课程与熊猫研学特色探
2025寒假新选择:放弃英语培训班,加入奇速英语
寒假,奔赴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之旅!
2025 寒假新潮流:拥抱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告别
2025寒假培训班遇冷,奇速英语冬令研学营受欢迎
2025寒假培训班遇冷,奇速英语冬令研学营为何独
2025重庆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特
2025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奇速英语冬令营研
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为何成为北上广深成渝孩子
北上广深成渝孩子热衷奇速英语冬令营探秘
西安银川乌鲁木齐兰州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
南宁海口长沙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冬令营
北京江苏上海安徽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冬
山西辽宁黑龙江吉林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
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
2025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
2025湖北湖南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高效学习,快
2025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探秘奇速英语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高效学
2025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