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鏈?煡 时间:2017-08-16 阅读:( )
吴永琴
【关键词】自然课堂;特征;教学范式
一、一张期末数学成绩测评表引发的思考
针对这一成绩,教师作了班级46位学生对数学学习喜欢程度的调查。
通过调查、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喜欢数学的学生大多数成绩达到优秀,一般喜欢的学生成绩只能达到良好,不喜欢数学的学生成绩及格甚至不及格。可见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的数学成绩。如何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就要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基于儿童意义,处处流淌着浓浓的“自然之美”。
二、当前数学课堂中的“非自然”现象
到某校听一位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设计新颖,课堂上几个孩子的回答无可挑剔,他们是课堂的主角,其他一大部分的孩子就像是听众,我发现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小男孩也一直都没有举手过,一脸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就示意他举手回答问题,他用迷茫的双眼看了我一眼,无声,继续着他的沉黙。课堂继续,一小部分的表演与大部分的听众。
这样的数学课堂,班中的一部分孩子到底收获了什么?
儿童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思维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我们的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让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可随着年级的增高,为什么喜欢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一)“文本式”的课堂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含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猜想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学生一:“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马上有学生反对:“那13呢?”学生二:“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时,有的学生疑惑,有的学生迷惑。师:“那我们来写些3的倍数,看看它们各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举例、验证,然后总结,得出结论。像这样文本式的课堂,缺乏思维的含量和思维的碰撞,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填鸭式”的灌输制约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课堂教学要实现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想法,引导他们在感兴趣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深度挖掘,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练习: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在讲解时,教师不是从分数的意义出发来理解,而是直接告诉学生第一个问题是求分率,把2米长的绳子看作单位“1”,1÷5=;第二个问题是求具体量,2÷5=(米)。同学们听得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挖掘,没有教在疑难处,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了教师的教,使课堂变成了教师自我表演,索然无趣。
(三)“代庖式”的独唱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体验
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一位老师上复习课:“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你们还记得它们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孩子们睁着一双双迷蒙的双眼,一时间是鸦雀无声,老师启发,仍然无用,于是只能自己一个人边演示边讲解,唱着独角戏。这样的情形课堂上是常有发生。
课堂上这种“非自然”现象有着教师过多的牵引和干预,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需要,阻碍了學生学习的体验。慢慢地,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不存在了,他们不习惯思考了。那么长此以往,数学的素养得不到发展。为了改变这种“非自然”现象,我们需要探寻一种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自然课堂。
三、实践建构:探寻自然课堂的可行之路
(一)自然课堂的内涵及教育理念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隐含丰富的教育哲理,引导人走向自然,回归自然,以自然本真为主旨。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这个原则是他教育思想的主线。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的普通法则;二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儿童的教育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自然课堂是指应顺应学生“自然成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的“自长”与“助长”有机结合的课堂。它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学平衡、协同、高效、和谐的教学环境,实施多样化教学策略,达成理想的教学境界。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立体验,呵护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种自然渗透的课堂,是一种遵循规律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自然课堂注重把握知识的自然关联和教学形式的自然和谐,能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自然课堂”的特征
原味 自然课堂遵循的是学生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课堂学习过程中不管是水到渠成,还是自然生成都是正常的。事实上,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出现一些非预设生成也是必然的,它反而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心理现状,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间流露出的一种原汁原味的心声。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回应学生的这种心声,并为学生解开心中的谜团而做好服务工作,让学生真情流露,也能得到真诚的回应。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摇动需要艺术,唤醒需要智慧。课上能让学生的思绪得到很好的发挥,能流露出学习的需要,并且教师能以学生的这种需要为生长点而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堂就是“原味”的,不含任何杂质的,就是一节自然之美的课堂。
本真 本真是自然课堂的另一种体现。所謂本真自然的课堂是指教师在立足于学生原有认知,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规律、教学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民主、平等、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营造师生间的自然吸引、彼此感动的和谐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追求和对本真生命的超越。
(三)自然课堂的教学范式
著名的教育专家周玉仁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自然课堂就是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自然渗透,遵循规律,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数学,每个学生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1.以趣激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自然课堂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处处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引趣 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积极性。所以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首先我们要把学习内容融于生动的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学习的需要;其次,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从而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课中出现的例题,应是学生熟悉的人或事;设计的练习,可以是学生自己编写的一些问题;甚至整节课的设计,都可以围绕生活中的一件物或事作为线索而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
深化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了解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大部分学生对百分数都有认识。所以我一改书本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这个知识点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如下——问:“你见过百分数吗?你都了解它的哪些信息?”整节课围绕着学生收集的资料来展开教学,教师只是简单地作了一下补充。这种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基点而展开的教学,替代了教师烦琐的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这节课上,有这样一道题:
以A为圆心,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这道题老师的本意是要孩子们知道:当求不出半径时,可以求出半径的平方,然后来求圆的面积。按道理到这儿这道题的作用也起到了,但老师还在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在圆的外面画一个外切正方形,因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就是72平方厘米,也就是两条直径相乘2r×2r=72,r×r=18,也得到答案。”学生的不同解法,不仅蕴含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而且折射出正方形和内切圆的关系,极富创造性,也把这一知识提升到一个高度。
以趣激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化、细化,联结知识的网络,逐步形成学习的体系。
2.以本带本
活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具体要求是: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和应用,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更应是培养能力的场所。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安排的各个实践活动,真正去实现它的价值。当然,我们的课堂也可以超越教室、学校的局限,在时空上向教室外、学校外延伸,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学习、去体验。如教学完第十册“简单的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调查自己社区近5年内家庭购买冰箱和空调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学习利息、折扣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把过年的压岁钱进行一个规划:用去多少钱,剩下的参加一次储蓄活动等,并把各种用途制成一张统计表或统计图等等。事实证明,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当然,有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课题,让他们在合作中完成。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真正体现了活用教材。
重组教材 教材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好教材,活用好教材,让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虽然教材安排没问题,但不一定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知识进行重组,从而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教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认为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所以我调整教学计划,对这部分知识多加了2节练习课,对后面的知识也相应地作了调整。这样的调整,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的。
活用教材、以本带本,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精细、认真的学习态度;既学习教材,又超越教材。
3.以情促思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给予,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时刻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搭建探究、体验的舞台,让他们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培养能力。
予情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作为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像农民那样,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用知识作养料,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抛秧 抛秧,就是把秧随意散,散匀,以便秧苗能自由地生长,也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人家常说现在的学生是“圈养”的,他们长久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下,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缺乏创造性。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的也是要像秧苗一样,用抛秧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和书本的指引下自由地学习,让他们自己来对知识进行建构,老师只是抛秧的一个“农民”,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除草”、“浇水”、“施肥”,以保证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碰撞 思维的碰撞是自然課堂的一种重要表现。数学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来推理得到。思维作为能力的载体,需要大家来呵护。课堂是学生思维发散、碰撞的平台。思维要碰撞,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可逆性、迁移性;要舍得抛开世俗的成绩,舍得花时间在思考、交流上。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时,为沟通图形间的联系,我作了以下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自然课堂的思维特点。
图1由一个梯形的下底和高都不变,上底慢慢变小,直至0,变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图2由一个梯形的下底和高都不变,上底慢慢变大,直至和下底一样长,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用梯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上面两题的变式,可以得出用梯形面积公式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也可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猜想:“如此看来,用梯形面积公式还可以计算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用梯形面积公式还可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回想一下整个过程,就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来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加上猜想、推理,整个教学是自然地流露,水到渠成的,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散发着浓浓的本真味。
思维的碰撞,不光体现在课堂,课前、课后作为课堂的前奏和延续,也可以让思维不间断。
前奏 对于思维含量较强的内容,可以布置在课前,争取给每位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唯有深思熟虑才能悟出成熟的见解和感悟。
升温 对于经过学生课前深思熟虑的问题,课中再进行交流、反馈,并要给予孩子们充分交流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增强。
延伸 很多的知识光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课内向社会延伸。如在教学完乘法分配后,可布置作业:a×c+b×c+d×c=( ),a×c+b×c-d×c=( ),让学生把课内的思维拓向课外。这样由课前—课中—课外,学生的思维处于延续之中,从而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搭建长方体框架的环节,为学生准备了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木棒和一些带洞的小球。搭建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独自搭建,可以是小组合作搭建,也可以是自行组织后搭建。学生在搭建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事实证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潜能,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为他们发展终身学习观打下基础。
4.以评促学
新课程所呼唤的教学评价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其评价的功能已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应从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方面进行,而不是单一地评价他的学业的好坏。如为促进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利用书本每一单元后的课堂学习评估表,让学生对自己发现规律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积极发言的情况等进行自评,再在组内互评,最后一周总评。又如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设单科和综合荣誉,单科荣誉有“计算能手”“思维能手”等,综合荣誉有“数学学习能手”“数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对学习进步大的可以拿“最佳进步奖”等。常言道:“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对学生评价目标放宽些,努力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空间,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经过一学年的自然课堂的努力,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教育是生长”(杜威语),教育是唤醒,教育是呵护,教育是激发。走向自然课堂,让学生真正回归自然,应和自然,融入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展现一个朴实、真实、简约而动人的数学教学景象,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春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58-61.
[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郑毓信.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论语文课如何恰当应用多媒体
下一篇:语文课的课本剧时代
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329)人喜欢 2018-02-27基于课程层面浅谈作文教学问题与应对策略
(216)人喜欢 2018-01-29综合性学习: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
(305)人喜欢 2018-01-15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及优化建议阐释
(307)人喜欢 2017-12-29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
(433)人喜欢 2017-12-21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
(337)人喜欢 2017-12-15浅析小学儿童文学阅读课的有效开展
(255)人喜欢 2017-12-09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
(576)人喜欢 2017-11-20儿童成长的整全——儿童哲学走进小学教育
(700)人喜欢 2017-09-12基于写作技能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246)人喜欢 2017-09-07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英语学习新选择
奇速英语冬令营:习惯、方法、思维,全面提升
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趣味学习英语新体验!
冬令营热潮!奇速英语教你用思维导图轻松记单词
2025广东、广西、海南奇速英语冬令营:趣味英语
不容错过!奇速英语冬令营让你轻松掌握英语!
2025湖北、湖南奇速英语冬令营:趣味英语挑战,
2025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奇速英语冬令营:趣
2025上海、江苏、浙江奇速英语冬令营:趣味英语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奇速英语冬令营:趣味英
奇速英语冬令营:创新研学,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2025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奇速英语冬令营:
英语学习必备!6大知名单词阅读APP推荐排行榜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2025广西南宁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英
从兴趣到习惯: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英语全面提升
2025陕西西安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英
奇速英语冬令营:突破思维,掌握英语学习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