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浅谈高考地理分析题解答方法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1-15 阅读:( )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 梅敏

  【关键词】材料分析 指令动词 联系教材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对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很高的的综合性题型。纵观这几年的全国卷更是如此。对于这种能力要求很高的试题,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目的要领和方法。下面就2015年全国卷Ⅱ的一道综合题为例来谈谈我的几点心得。

  例:(2015年全国卷Ⅱ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一、深挖材料,弄清题意

  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没有固定模式。纵观这几年全国卷的考题基本上多以文字加上图表的形式出现,文字部分很多都是摘自新闻、古籍、文件、人物讲话等,图表一般以某个区域地图出现,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弄懂其中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如果要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阅读材料(包括图表)

  认真阅读材料的正文部分,了解材料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事物等,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我建议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把重点的信息用笔圈划出来,如时间,地点,某种生物的特点,习性等,这样有助于更快的提取信息。比如上面这道材料分析题,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从文字材料中得出这些关键信息: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灌溉退水入乌梁素海、污染加重等。然后我们再看图表,可以看出河流的方向以及总干渠、总排水渠和乌梁素海的位置关系,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阅读问题中的指令动词。题目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给一些指令动词,让你去解题,这时候答题你就要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写多了,写少了都不行,我总结了这些年的高考,指令动词一般有以下词语:

  简述---要求简单扼要地叙述,须把重点罗列出来;

  说出---要求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

  描述---要求把事物的特征描述出来;

  说明---要求把事物的原理、成因、规律,现象等进行说明;

  分析---要求对地理事物或现象加以剖析,分析原因,分析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比较---要求比较异同,分析事物之间的差别、联系;

  评价---要求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可行性评价,优势、劣势的评价等

  如上题中的判断、简述、指出、分析、提出,就很明确地对你的答案做出了要求。考生必须根据试题的要求去答题,才能得到高分。

  二、联系教材,精心答题

  深挖材料,弄清题意之后,我们就要把题目考得知识点与相关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这里要注意,材料中的内容可能对应课本中多个知识点,若只考虑一个知识点,极易造成知识的不完整。因为材料分析题一般都是综合的去考查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高中所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我建议在复习完一本书之后,自己试着花一定的时间做一个树形的提纲,如必修一:树的主干就是自然地理,分支主要是地球、大气、水、岩石圈、生物圈,然后在这些分支上再进行细分。如上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涉及到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维持灌渠功能需解决的问题及原因、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联系课本了解了考查的知识点后就要精心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了,需注意答题不必面面俱到,根据题目中的指令动词要求,紧扣原材料,选择合适角度,确立论点。然后精心组织语言去答题。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要把握、运用好地理基本原理。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有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或规律,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分析。 二是答案要简明扼要。材料解析题每问的分值有限,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即便是深入分析也不必像答问答题那样展开论述,详加说明。

  如上题的第一题就可以根据河流的流向和灌渠的走向判断该地区的特点,得出答案。第二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得出灌溉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泥沙淤积,原因应该从水进入灌渠后流速减缓方面来答。第三题,应从农田退水入湖,周边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以及降水等方便来思考,需注意的是城市工业、生活废水以及降水就是需要引申的答案了,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最后一题,治理污染的措施,只要我们平时多背一些就可以很容易答题。

  总之,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一点帮助,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希望大家真正理解知识点,再运用相应的方法,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倪刚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3(10):68-73

  2、李继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2X):60-60

  3、陆芹 - 《教学与管理》 - 2012

  4、《百度文库》

上一篇: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发挥网络围观的积极作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