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工艺装备设计》课程项目法教学改革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1-19 阅读:( )

  阎青松 欧阳雪俊 付晓岚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 工艺装备设计 项目 教学改革

  工艺装备已成为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的核心内容,加速培养掌握工艺装备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工艺装备设计》课程内容抽象,设计牵涉的知识点多,对于理解能力稍微欠缺的高职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有的学生往往需要设计2-3个轮回才能稍微入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于高职学生学习《工艺装备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项目法教学是当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既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又能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一、用项目引领课程内容

  《工艺装备设计》课程用项目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围绕工艺装备设计的能力培养,工学结合,积极营造“职业情景”,以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为案例和载体,贯穿专用装备设计的主线,实现教、学、做可一体化。

  (一)进行“链条式”项目设计。项目的设计考虑到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接受能力,考虑到与岗位实际工作的结合程度以及所涉及知识的全面性。《工艺装备设计》课程用八个大项目引领通用夹具、常用刀具、常用量具的选用;引领工件的定位、夹紧、切削设计;引领专用夹具设计及专用零件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在项目训练中所有的项目都是环环相扣,一个项目的完成程度直接影响下个项目的开展。一个大项目按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小项目,课程教学围绕小项目展开,形成项目化教学。合理设计教学的项目,是项目法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按照项目的工作过程引领教学。按照项目的工作过程引领教学,实现知识体系按工作体系的重构。如在完成简单通用夹具设计这个项目:上课首先给出工件图纸,进行图纸分析,得到加工目标;通过提问芯轴有什么用途引导大家拟定通用夹具类型:芯轴;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各种芯轴,选定设计最简单的芯轴-无夹紧装置的锥度芯轴;通过分析芯轴的最大和最小轴径、与工件的定位、夹紧、间隙等问题,介绍设计锥度芯轴所需要的公式尺等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设计计算、查表、制图。

  (三)实现“开发型”、“设计型”教学。把实际设计问题直接摆在了学生面前,如何设计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课题,学生的学习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性,认知过程也就获得了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以课堂讲解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设计为中心。待到一个实际设计设计完毕,这一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有关知识和细节都被融入其中,实现“开发型”、“设计型”教学,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就高。

  二、用5WIH组织教学

  5WIH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生产生活、教学科研等方面,这种方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能使工作有效地执行,从而提高效率。教学按5WIH改革,确定每一个工作项目的5WIH:为什么设计(Why)、设计什么(what)、何时设计(When)、哪里设计(Where)、谁设计(Who)、如何设计(How):

  (一)为什么设计(Why)。如为什么非设计专用夹具不可?能不能选用通用夹具?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

  (二)设计什么(what)。如设计什么类型的工艺装备?设计什么机床上用的工艺装备?设计什么样的刀具?设计什么检验方式?

  (三)何时设计(When)。如把后面的设计提到前面行不行?能不能在设计后验算?公差值达到多少才可以设计?

  (四)哪里设计(Where)。在哪里设计?为什么偏偏要在机房这里设计?是在课堂里画图还是课后宿舍里设计?

  (五)谁设计(Who)。如刀具或量具或定位元件或对刀元件或导向元件谁设计?如何安排、分配组员?为什么要让他设计分度装置?如果他最擅长电脑软件,但计算粗心,是不是安排他画图?

  (六)如何设计(How)。我们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设计?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设计?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有时候设计方法一改,全局就会改变。

  三、教学改革措施

  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根本,以项目为驱动,以典型零件为载体,按工作体系设计课程并选择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体系按工作体系的重构,实现“开发型”、“设计型”教学。

  (一)改革学习环境——模拟工作氛围。通过一项项工作任务,模拟工艺装备设计工作的场景,让学生不仅置身于学习环境中,更置身于职业氛围中,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涉足、熟悉真实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从而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三)改革学习方法——“茶馆式”分组讨论法。首先分组,同一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后,学生分组讨论——“茶馆式”分组讨论法,并分别上讲台阐述本小组讨论的设计方案,教师对各组的结构、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指出各优缺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牛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辨析中得到较好的设计方案。

  (四)改革教学设计——“链条式”项目。《工艺装备设计》的项目训练中,一个大项目按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小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是环环相扣,一个项目的完成程度直接影响下个项目的开展,构建了递进式、知识点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课程体系。

  (五)改革训练方法——“无纸化”设计法。让学生的工艺装备设计过程大部分采用三维软件,如ProE软件、CAWCAM/CAE软件或UG软件等,让学生在软件中客观地看到己的设计结果,知道自己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而且工艺装备的元件制作、装配、误差的计算、影响工艺装备精度的因素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变得非常直观。通过三维软件建模、虚拟装配等功能,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授课效率。最后还可利用其NC模块模拟加工使用过程,验证其设计工艺装备的实用性。

  (六)改革考核评价方法——过程性考核。废除传统的一考定乾坤的的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多元、动态发展的过程性考核,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检验学生的接受掌握情况,用“平时设计作业+阶段设计考核+期末综合考核”的模块化分级积分,层层考核,层层监控,加大了课程全程质量监控力度,考核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后真正的设计应用能力。工艺装备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程学习档案,一步一步地收集检查他们每一个设计取得进步和结果的时候,也在主动地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的进步作出积极地评定,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七)培养学生的四性。激活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习惯性心理,从多角度多方面启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积极结合生产实际综合选工作项目,结合多门学科知识进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有机结合和整体化;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学生因性格兴趣不同、成长环境、知识积累、学习程度等差异,设计的工艺装备也会不同,对那些有自己想法和创新的设计给予特别的赞扬。

  四、结语

  当然,《工艺装备设计》上课的教师,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具有工艺装备设计工程实际的背景,具备复杂工件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设计及加工工艺编制等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只有教师有内涵,才能在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和模拟操作中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只有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成果的精髓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的形成不仅是靠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在亲自参与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工艺装备设计》课程项目法教学改革,师生共同实施一个个完整项目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将相对独立的项目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团队、交流、妥协等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已经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之中,熟悉真实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将会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阎青松.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杨利军,张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中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6):127-129.

  [5]涂用军.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反馈式”课程开发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4 (4):83- 85.

  [6]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1):1-5.

  [7]丘海宁.数控车床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探讨[J].教育界,2014(18):93.

  作者简介: 阎青松(1968- ),女,广西桂林人,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方向:机械理论与设计。

上一篇:湖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下一篇:试论医疗器械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