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

小班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形象塑造的实践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3-24 阅读:( )

  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沈洪芳

  在艺术活动中,泥工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你给幼儿一团泥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地反复揉捏、玩耍,他们对捏泥巴的喜爱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玩具,它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动作思维为主,属于无意想象,手指小肌肉的发展也还不够完善,动作不够精细,对于一些基本的玩法还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在泥工活动中,应怎样引导和帮助幼儿提高其对形象或物体的想象、造型等方面的能力,以促进泥工活动的有效开展呢?

  一、针对幼儿特点,选择幼儿泥塑内容。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他们掌握实物概念只能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概括,理解事物要靠具体形象,往往按照个人的生活经验或个人情绪来进行判断。在选择内容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选材贴近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存在幼儿好奇、感兴趣的事物。年龄越小的幼儿,对于“吃”的东西越敏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喜爱的简单的食物为活动内容。如搓汤圆、面条,做饼干、甜甜圈、苹果等,这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活动之前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引导幼儿“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呀?”孩子说“圆圆,”“扁扁的”,由于造型简单,幼儿较易表现出物体的形象特征,感知完以后幼儿都能够自主进行创作、作品成形快,满足幼儿的成功感,完成作品后再一起分享品尝美食,这样吃吃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对泥塑活动越来越喜爱。

  (二)选材循序渐进。

  小班幼儿手腕、手指肌肉发育尚未完善,眼手不够协调一致,在泥塑活动中,应注重到幼儿的具体特点,做到循序渐进。活动最初的内容是让幼儿任意玩泥,任意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只要他们能够说出自己塑造的是什么。慢慢按照泥塑的基本技能“搓、捏、团、压、粘”进行适宜的选材,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形象的塑造。

  1.搓圆的练习。

  刚开始接触泥塑的幼儿,对搓圆非常感兴趣。可以选择“搓汤圆”内容引导幼儿学习搓圆,接着可以“串糖葫芦”,再接下来“做饼干”,在搓圆的基础上,再新增了压扁的技能。

  2.搓长的练习。

  搓长比搓圆更有难度,幼儿在搓的过程中,容易搓断,或者搓的长条两头粗细不同,所以搓圆以后可以选择搓长的内容进行活动。如“金箍棒”“筷子”“面条”。

  3.组合的练习。

  活动内容随着幼儿对泥塑技能的掌握慢慢复杂化,激发幼儿能对基本形体略加改变,塑造成某一物体。如把搓长的圆柱体弯一弯、压一压,做成了香蕉;把搓长的两个圆柱体扭一扭,做成麻花;圆圆的饼干下面加上搓长的小棍,做出了可口的棒棒糖.....

  (三)选材结合主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主题活动的开展,便是幼儿经验的积累。如在《菜园里的秘密》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蔬菜瓜果,进一步了解蔬菜瓜果的外形特征,教师及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蘑菇》《葱》《胡萝卜》等泥塑活动,幼儿由于知识经验丰富,在活动中能自如地进行创作。在主题《糖果屋》活动中,幼儿通过感知、欣赏、品尝,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棒棒糖更加熟悉。在美工活动《棒棒糖王国》中,幼儿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作,大胆表现出自己喜欢的棒棒糖。

  二、利用多种途径,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一)创设良好环境,让幼儿快乐玩泥。

  1.外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开展《美丽的春天》中,教师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美,然后在活动室内布置好春天的场景,幼儿眼前有春意盎然的池塘、青草茵茵的河岸、鲜花盛开的草地,孩子们完全被这一美丽的场景所吸引了,马上说“我知道,这是春天。”“春天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美丽的秘密呢?”幼儿纷纷说出自己在春天的发现,并兴趣勃勃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做出来给大家看看,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萌发了制作的愿望。

  2.心理氛围的创设。

  《指南》中指出,在艺术领域教育中,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作;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干涉,给幼儿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当幼儿遇见困难时,教师及时提供恰当的建议和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如,幼儿在制作蘑菇时,她利用半圆形和圆柱组合成蘑菇的外形,当她想把蘑菇种到草地上的时候,她发现蘑菇站不起来,很着急。我提醒她尝试将蘑菇的脚做粗一点,她加了一点泥上去,把蘑菇变得更立体。吴浩铭在用橡皮泥制作雪人的时候,头和身体的连接处老是断开,他有点泄气,我提醒他可以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固定,他如释重负。

  (二)提供辅助材料,让幼儿探索玩泥。

  学习《指南》精神,教师应投放丰富的材料款和道具,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表现的机会。在特色区中,教师提供了三类材料:一是所有幼儿需要的基本辅助工具,如剪刀、竹签等。单纯使用彩泥进行制作显得单薄,各种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表现作品形象,使其更加丰富。如制作棒棒糖时,吸管很好地起到了辅助作用,制作葱、蒜的时候,绿色扭扭棒简直就是天然的葱叶,有了辅助材料,幼儿的制作更加简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二是范例,将幼儿优秀的作品插在花泥上陈列展示,供其他同伴参考借鉴,满足不同能力需要的幼儿;三是制作图卡:教师将一些泥塑图卡过胶投放在区域,可以让幼儿在遇见“瓶颈”的时候,寻找突破口。

  (三)重视个体差异,正面评价幼儿作品。

  随着新《指南》的实施,活动的评价方法也应当改革,重在鼓励幼儿积极创造。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用“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作,而要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和内在的激励体制,要让幼儿人人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个个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中,可以采用个体的过程评价与集体的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如个别的过程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不一样的作品”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你今天真能干,我喜欢你这个作品”。而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外,更多的则是鼓励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成功,还能让幼儿大胆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每个孩子生来都具有创造潜能,泥工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创造激情,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幼儿在玩泥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他们在游戏中不断的探索,在交流、欣赏和快乐学习中体验着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季湄 冯晓霞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3}《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桂木

  {4}《少儿美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一篇: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