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4-19 阅读:( )

  王瑛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制度,这使得高校大学毕业生逐步进入市场化就业轨道,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难就业,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职业胜任力较差,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校应当以职业胜任力为切入点,及时采取措施革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增强就业指导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顺利就业,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一、 职业胜任力的主要内涵

  1、 处事能力

  这里所说的处事能力主要是指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与基本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其中专业知识主要指大学生在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当今社会,互联网逐渐普及,贸易也趋于国际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英语表达能力。此外,目前,社会生活逐渐呈现出信息化趋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在不停变化。因此,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大学生需要适应职位变化、工作改变和环境变化,此外,还要实施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应能力主要包含决策判断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捕捉机会能力、应变能力、经验总结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目前,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因此,大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主要是指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相关信息,并制定便捷的解决问题途径,从全新的视角处理问题,且有效预防相关问题的发生。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是指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和计划能力。

  2、 为人能力

  为人能力主要是指自我发展能力、个人特质、人际交往能力。其中个人特质主要只是个体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点,具体而言则是指个人对各种信息、外部环境的反应倾向、特征与方式。大学生应当具备积极的个人特质,即在应对信息及环境时展现出的积极品质,主要包括吃苦耐劳、自信正直、责任感、积极主动、全心投入、独立性、敬业奉献等。此外,当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不断适应新环境。这要求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不断注入新动力、新思路,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能力、自我反省能力、抗挫折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情绪稳定性等。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中尤为重要,它主要是指大学生快速的建立人际关系,并以宽容的形态与他人友好相处,维护自身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口头沟通能力、人际冲突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沟通技能、善于倾听、书面表达能力、礼仪性和社会成熟度等。

  二、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意义

  1、 帮助大学生构建科学的择业观

  所谓的科学择业主要是指大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期望,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挑选职业,并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要求相吻合。择业不仅受职业要求的限制,也受到大学生自身条件的局限。一方面,由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劳动手段、劳动环境和劳动对象,因此,对大学生也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职业都有兴趣,且具备相应的能力。

  2、 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深入了解自身的气质特征、优势劣势、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综合能力等,以便实现准确的职业定位,进而激发自身的潜能。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准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并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培养自己的职业准备意识,并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3、 有利于发掘大学生潜能

  大学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只有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全面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客观看待自身的潜力和不足,进而实现合理定位,且在学习知识,以及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策略

  1、 全面分析职业环境

  高校应当邀请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以及专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增设各种实践环节,进而增强大学生在的亲身感受,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职业环境。此外,还要鼓励大学生通过各类招聘会、报纸、招聘网站、学校、网络了解与目标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只是要求、工作角色、岗位职责、性格要求、工作环境、技能要求和职业要求等。并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胜任力、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素质等进行客观分析,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

  2、 分阶段把握重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含确定目标、选择具体方式、确定志向、制定计划、评估自我等内容。而这些具体步骤则可以分别安排在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阶段。在新生入学的大一阶段,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加强价值观、就业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且设立基本的就业目标,并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专业、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而在大学二、三年级,高校则应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产学研活动、勤工俭学以及社团活动等平台。以此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自身的不足,并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为之后的择业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而在即将毕业的大学四年级阶段,高校则应当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组织大学生参加针对性培训,引导大学生了解求职面试技巧、就业政策和择业心理。此外,高校还应当组织大学生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并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3、 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

  高校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要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整体就业环境、专业现状、就业趋势等,还要鼓励大学生根据胜任力对自身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高校应当适时引入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以此促使大学生更加客观的认知自己的发展潜力、能力素质、性格特点、优势劣势和兴趣爱好等。并对这些元素进行评价、分析,让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更加全面科学的衡量和评价自我,进而确定合理的就业方向。同时,大学生也要自觉运用职业测评客观评价自身,进而扬长避短,使就业和择业更加理性化。

  4、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评估

  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制定合理的自我学习计划,并及时把握实践中可运用的机会,比如毕业实习、社会兼职和假期实习,并尽力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组织管理工作,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就业市场、招聘会等不断检测自身的水平、能力,并了解更多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要求,加强自身职业规划的针对性。

  5、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部门。聘请校内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以及校外各个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导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开设多样化的职业规划课程、讲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和机会。其次,还要引导大学生及时转变就业、择业理念,并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潜力挖掘、知识结构塑造。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奠定良好的恶基础,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涌金,高秋艳.试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2】陈钰.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3】李明斐,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

  【4】李强.基于“胜任力”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0

  【5】曹绪亮.基于提升就业力的学业生涯规划研究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l

  【6】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7】焦静,冯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建构 [J] 科学决策,2011

  【8】崔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J] 出国与就业(职业规划),2011

  作者简介:王瑛(1980—),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一篇: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悬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