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部实施机制建设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5-13 阅读:( )

  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课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jky15-15。

  肖瑶 吴灵均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肖瑶(1984-),男,湖南岳阳,硕士,教师,讲师,教育经济学。

  吴灵均(1980-),女,四川阆中,本科,教师,讲师,会计学。 

  关键词:民办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内部实施机制

  当前我国提出十三五规划应对经济结构重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基于十三五时期“创新创业”新常态市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多样化的资源渠道

  目前各个民办高校普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思维模式中,没有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巨大变化,对于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多样化的资源渠道依然处于“靠支持、等政策、要资金”的被动发展状态,这严重制约和束缚了民办高校的对当前“创新创业”市场新变化的反应程度和适应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围绕创新研究项目与创业教育活动,聚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业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整合创新研究技术能力和创业教育活动资金等相关资源,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行业企业与科院院所的广泛合作,借助创新研究项目与创业教育活动将科学技术以及知识产品转化为资本运营的公司企业,积极拓展多渠道的项目资金来源,努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多样化的创收措施和资源渠道,充分挖掘创新研究项目与创业教育活动在获取知识技术和资金资源以及创造商业价值的巨大潜力和空间。同时建立健全资金核算与财政预算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措施,提升创新研究项目与创业教育活动的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和鼓励各个院系部门、创新研究项目、创业教育活动积极创收,甚至赋予其自由支配超额收入的权限,以利益导向提升其创收积极性。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模式

  在思想层面上,民办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使其能够更好的吻合当前“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快速而多变的、非线性多分支的社会文化科技环境。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模式,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进项创新项目研究和创业教育探索,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为导向,结合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企业化运作的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创新理念和驾驭创业活动。

  在操作层面上,民办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模式,针对目前“创新创业”在政策、项目、技能和资金等方面的困局,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有效的创新研究项目与创业教育活动支持。首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系统模式可以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政策信息和项目资讯,构筑多领域的创新创业论坛交流平台;其次,借助企业资金优势给予合理的创新研究项目与创业教育活动资金支持,由政府部门通过资助创业项目、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优化财政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民办院校的创新创业发展。

  三、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

  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面对创新创业项目时缺乏足够的承接能力,科研成果缺乏突破性和原创性。部分民办高校还存在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权限与学术研究权限相混淆,导致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系统运行机制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偏向追求社会热点,系统性规划的缺乏导致创业行动在不同专业学科之间分布不平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及发展定位不准,使得某些民办高校创新研究项目重复建设与创业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市场需求。组建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部实施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首先,民办高校应当基于自身已有的专业设置,形成和建立各个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资本化的灵活转换机制,成立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开拓跨领域的创新研究项目,发展跨行业的创业教育内容。这种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将立足于高校联合,地方政府、社会行业企业与科院院所提供支持与配合,以不同领域的多元化视角寻求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从而达到协同创新、共同创业的目的。

  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基于其自身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借鉴企业化运作模式来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以市场化的相关量化指标指导其各个项目和业务,适度参与市场营利活动以获得更广泛的外来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以满足社会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合社会产业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活动,通过对相关的创新技术知识产权进行转让,甚至由学校主导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化的综合机构成立校办企业,出售创新创业教育产品和服务。由此可以实现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转型以及社会功能拓展,拓展创新项目产出、创业组织成果转化等市场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侯文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

下一篇: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外部实施保障体系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