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生态史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0-22 阅读:( )

  周翊

  湖北黄石艺术学校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摘要;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已经逐渐应用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对于我国各方面的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当中,学生们对生态史观的理解是否透彻,将关系到学生历史视野的宽窄与历史理解能力的高低。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生态史观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生态史观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现状,结合现实中的教学活动,发现生态史观在教学中正确的运用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史观,历史教学,史学观念。

  作为人类文明的形态之一,生态文明一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共生共存,共存共进。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所谓生态史观,就是一种主张从地球环境中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方法,阐释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理念。那么,生态史观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态史观又应当遵循那些规律与方法呢?我将在文中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 生态史观在国内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且在积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方法。而在史学研究领域,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之后,人们正在逐渐展开对生态史观的研究。与此同时,新的历史教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强调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改也增加了不少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但是,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史观,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史观运用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方面,现今正在使用的历史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其编辑理念较为滞后,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生态史观的理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以教材为参照,并进行适当的扩展与调整,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灌输生态史观。切不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的将时间,地点,发明创造之类的数据罗列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新的历史观去思考,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段,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站在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究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协调好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其二;历史是一门广博、深刻的人文学科。它博大精深,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才是正确的方法。现在的历史教学也正在打破旧有的桎梏,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用生态史观深入剖析历史,并加以学习。

  例如,在讲完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政治,历史,经济方面的理论,深入剖析专制与民主的优缺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最后,我国古代就有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生态史观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树立学生的生态史观。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内容的时候,适当涉及古代那些具有天人合一思想的著名人物,如老子,庄子等,以及他们的观点。并且分析古代人们的生产、迁徙、战争等行为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三、生态史观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随时完善自己的史学知识体系,建立完善的生态史学知识架构。并且广泛涉猎其他各学科的知识。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必要性,如,经济方面的需求,宗教的传播,传统商路的中断,自然科学的进步等,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传统的授课方式,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但是新的教学方法得到运用之后,就能够更多的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断主体地位,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讨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效果尤其显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若干学生为小组,在讨论中阐述自己在学习中收到的启发,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中国人有那些影响,其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从而是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屈辱与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对于学生顺利接受生态史观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近年的历史命题中,涉及到生态,环境,资源的内容越来越多。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并运用生态史观,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第四,对学生进行生态史观的长期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对学生们的生态史观知识渗透作为一项长期而间距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的知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并能全面理解生态史观的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举出一个生态史学方面的小案例,留给学生课后研究,并在下节课进行讨论。而教师则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于生态平衡有那些影响,留作学生课后讨论,在下节课的时候,让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对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配合多媒体利用相关图片,并运用生态史观加以解读。

  四、生态史观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工业革命为例。

  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展开,首先是学生了解关于工业革命的具体史实,之后,开始谈谈工业革命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一个小型辩论会,辩论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其中,正方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对于人类发展利大于弊,反方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对于人类发展弊大于利。

  在激烈的辩论结束之后,教师肯定了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并对学生课前努力收集相关材料,准备辩论的行为进行表扬。并做最后总结。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生态史观对学生的论点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手工业向机器化的大工业的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亚非拉的疯狂掠夺,也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的。其次,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小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做了一系列违背人与自然发展规律的事情,其消极影响一直到今天都未能完全消除。而发生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的殖民扩张,更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类文明与生态平衡造成了无法恢复的破坏。以此我们看待历史问题时,应该站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历史形成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总结:现如今,生态文明已经被拔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由此,生态史观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日益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新的观念被接受,必须接受长时间的努力传播。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教师必须局内相应的知识水平和结构框架。并对生态史观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保障长期对学生进行生态史观教育,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加强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角度,更多的了解与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何和谐共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朱月娇.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工业革命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73-74.

  [2]张继贤. 生态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问题研究[J]. 才智,2016,02:16-17.

 

上一篇: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与考核探索

下一篇:新时期县域公共图书馆迁建浅思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