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7-04-18 阅读:( )
【关键词】唤醒灵性;支持表达;激发创意;儿童方式
课题背景
基于幼儿园实践的教育科研是推动和引领幼儿园发展的动力。我们峰影幼儿园分析了当今国内外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从观念到行为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核心是:忽视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总喜欢以自己的标准和教学要求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生态,泯灭幼儿的灵性与个性。于是我园提出了“回归儿童文化的生态式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帮助教师确立“用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在创造儿童文化中发展儿童个性”等理念,使我园的教育顺应幼儿成长的规律,回归幼儿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情境。
在此课题引领下,结合我们园区所在地山色秀美、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我们提出“用儿童的方式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子课题研究。作为园本特色补充课程的主要内容,它以“儿童心灵创造都是艺术”为主要理念,以儿童周围生活中的资源为主要材料,强调师幼间的对话关系,强调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综合;强调艺术欣赏和创造之间的渗透融合,强调儿童主体的原则,努力关注儿童内在的情感表达,唤醒儿童潜在的艺术灵性。
阶段成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努力寻找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探索从专业学习——寻找儿童、课例研讨——发现儿童、反思求变——顺应儿童的角度入手,得出探索心得——尊重儿童。从中我们发现儿童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一些在我们的实践探讨中被舍弃,如今我们的共识有:
1.儿童是在无目的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创作主题的;
2.儿童发明了许多只属于自己的作画方式,如画线条的顺序、握蜡笔的位置等;
3.儿童会模仿大人的创作过程,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然后自己去练习;
4.儿童在自己的画面中逐步地显露“自我”,会表达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等等。
随着儿童学习方式的不断发现、修正,我们设计的美劳活动也在逐渐顺应这些方式,我们明白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与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分不清界限。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探索出来的,我们不需要刻意教他们。我们知道,儿童的方式不是教出来的,因为儿童的学习方式就是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正逐步主动地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美。
课题深入
在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分析自己发现的儿童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家对“儿童的表达”的理解还是比较困惑,因此目前我们在原先子课题的背景下又提出“基于儿童灵性表达的创意美术”这个研究点。通过研究旨在帮助我们进一步解读儿童心理,探索出尊重儿童文化、适合儿童认知特点、支持和欣赏儿童的体验的美术教学策略,从唤醒灵性、支持表达和激发创意三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目前的美术活动,从而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让儿童的艺术表达富含灵性,充满创意。
一、唤醒灵性——小脚丫走天下
“不要让孩子做画匠,儿童首先应该是有灵性的人。”“教师不要当传授技术的师傅,而是儿童思想情感的激发者。”我们发现这些熟悉的话语等到落实时会出现问题:有的孩子握着画笔说“我不会画”,有的孩子几乎每幅作品上都有标志性的半个太阳,有的孩子会不停地问“我可不可以这样画?”……我们痛心:孩子们的灵性正在被我们的教育一点点地磨灭。我们反思:整天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有多少灵性?整天从书本和电视中学习的孩子有多少灵性?
我们意识到儿童的学习潜能是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生发出来的,生态式教育活动追求真实、自然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努力体现活动方式综合性,活动过程真实性、学习内容生成性和师生关系和谐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儿童画的指导中也提到“画内功夫画外学”的要领。的确,对美的发现、体验和幼儿自己的直接体验密不可分,我们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幼儿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
我们认为要唤醒幼儿艺术感受和表达的灵性,则要让孩子接触真实、鲜活的自然环境,我们幼儿园的“小脚丫走天下”活动,正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直接体验的机会。
我们幼儿园地处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这里独特的物质、自然、人文资源,让孩子们可以直接感受自然,观察自然,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艺术灵感。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走出园门、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引导他们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心感悟。我们来到湖边,孩子们打捞着岸边漂过的水葫芦,寻找着沙地里美丽的鹅卵石;来到山脚,孩子们合力搬起开垦出来的树根,采摘着各种山花野果;来到田野,孩子们拔起田埂上的茅草,幫助农民们挖山芋、拔萝卜。
这里充满着创意美术活动的资源,大自然中不起眼的材料都成了孩子们的宝贝。一个孩子举着一根树枝喊:“老师这是一条龙。”一群孩子围着几块石头猜测:“这是乌龟妈妈驮着小乌龟。”“不对,这是盘子里装着一个馒头。”“我捡到的松果像菊花,你的像宝塔”……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想象越来越丰富,交流也越来越热烈。
为丰富材料的种类和材料的收集,凸显每种材料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园专门开辟了“自然材料资源库”,便于分类存放孩子收集来的各种自然材料。我们还整合家长、社区的教育力量,让他们也来参与和关注我们的“让小脚丫走天下”活动,共同感受马山特有的人文气息、自然优势,共同收集、开发各种乡土材料,为创意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实的保障。
“小脚丫走天下”活动,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收集了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更让我们看到了自然情境中的儿童,在分享他们采集的喜悦的同时,感受着在自然环境下,孩子们身上显示出的独特艺术灵性。
二、支持表达——小小手大手笔
支持儿童的表达应当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项使命。《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而且也用画面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及内心体验。特别是当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幼儿具体形象、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时,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阶段,才能适宜地支持他们大胆、充分、生动与个性化的表达与表现。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使美术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创造条件支持幼儿实现想法
我们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选择和投放适宜的材料与资源来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的表达,认真研究每一寸空间,研究每一份材料、研究每一种资源,使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努力营造主动表达的“课堂”。
首先是创设艺术环境。我们将幼儿园布置成孩子们的艺术天地,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幼儿化作品,特别是各类装饰画作品,并注意画面的栩栩如生和色彩的鲜明调和,给幼儿美的熏陶、美的体验,以此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艺术情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艺术化”的园所环境给了幼儿美的熏陶。
其次是创设特色环境。我们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在不影响幼儿安全前提下提倡尽量使用粗糙的、原生态的材料,缸、木、石、草、竹……越自然越好。将山村田野中和山坡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材料引入教室,变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如我园从走廊、楼梯、拐角到活动室内外,树根、树木、稻草、丝瓜茎等都成为打扮幼儿园优美环境的最佳材料。
再次是创设互动环境。我们的环境已不再是一种背景,而是一种活的课程。我们通过创设互动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究和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环境真正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如:现在各个班级在创设环境之前,总会先了解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布置环境,因为这样出来的环境是孩子们既了解又熟悉的,兴趣肯定会很浓,而且也能使接下来创设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在创设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鼓励幼儿动脑和动手,创造性用小手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这过程中幼儿有很多的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当幼儿智慧的结晶展现到环境中时,他们会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认识到材料既是支持幼儿主动认识世界、个性化表达的工具与中介,同时也是幼儿探究的对象,新材料尤其应先是幼儿的探究对象。因此,当我们让幼儿使用平时较少接触的活动材料进行某一有预定目标的美术活动时,事先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由探索、反复操作,主动熟悉新材料。幼儿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使用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创作探究或艺术表现,才能保证美术活动目标的实现。各班的活动室内,也放入各类制作工具和乡土材料,材料还根据季节进行更换。如: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可以投入野花、小草、柳条等自然材料;而秋风送爽时,我们就有稻子、豆子、玉米等种子类的材料。当幼儿有兴趣,有灵感时,就可以来到这个开放的空间,自由地发挥和创作,开放性的班级环境,给了幼儿发展的空间,使幼儿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2.应用技巧支持形与神的表现
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强调鼓励幼儿的创造性与个性化表现,但幼儿在学习中常遇到的矛盾就是技能的缺乏,以至于影响其表达的激情和效果,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教师能否实质性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我们认识到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美术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学习技能技巧首先要让幼儿感到是必要的,是在解决他们自己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使幼儿愿意去学并主动去学。因此我们采用多种巧妙的方式,使美术技能的学习成为幼儿的需求,并搭建由低到高的“台阶”,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相关的美术技能。
首先,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前我们虽然注意了随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应对,但对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关注还不够。事实上,我们应该先给幼儿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把他们放到自然、熟悉的情境中去,让他们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在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探究和表达之后,在幼儿出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时,再引入技巧表达的方式。如“虫虫,虫虫飞”的主题中,有一阵子孩子们探索的兴趣点集中在瓢虫上,观察和谈论着瓢虫的外观,交流着瓢虫的生活。几个孩子想画瓢虫的花衣服,可惜轮廓始终画不像,影响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这时教师出示了几张瓢虫线条画,并给孩子们讲解:瓢虫的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瓢虫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瓢虫的头部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瓢虫的脚有三对。再展示收集到的瓢虫网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瓢虫的壳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在幼儿绘画过程中,电脑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瓢虫的图片。有了孩子们对瓢虫探索的经验,在他们关注瓢虫的时候,引入瓢虫的画法指导,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顺利。
其次,对技巧学习提供具体有效的帮助。要想让幼儿敢于大胆表达和表现,教师一定要给幼儿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搭建适合自身水平的台阶,我们不能回避教授技能和技巧的问题。然而怎样做到既保护幼儿愿意表现的积极性又真正使他们获得成功呢?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大胆地做了尝试,我们认为,要在孩子们有需要的时候教,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绘画活动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教师应让孩子们感到技巧是为了他们的表达、表现服务的,使孩子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次研讨中,我们交流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到了中班,能够结合教师的命题勾画出一些比较生动的线条画面,听着他们的语言表达,我们正为孩子有想法的表达欣喜时,一些孩子在接下来的涂色中出现了问题,有的孩子涂色没有耐心,寥寥几笔后,就想甩画而去,或者整幅画面布满色彩,把原先勾画的线条淹没了。这些问题引起我们就思考: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涂色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涂色的要求?在研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小班时,我们为唤醒孩子的灵性,努力为孩子创设大胆表达的情境,孩子们把画画当作游戏,边玩边画,而一直没有渗透技能意识。到了中班,有些孩子都不知道画面中表现的形象,很多是应该有固定的色彩的,画面要有美感等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班级主题活动,开始在美工区投放一些涂色练习卡,如“可爱的动物”主题时,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动物图卡,张贴在区域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印制一些动物线条画,引导幼儿涂色和添画;提供一些动物轮廓模板,帮助他们掌握动物轮廓线条。在这样开放的空间中,孩子们操作着这些材料,在不知不觉中就练习了涂色、描画的技能,少了成人无形有形的种种束缚,孩子们的小小手,在不经意间创造着灿烂,体味着来自成功的喜悦。
三、激发创意——小眼睛大世界
美术活动是充满创造、富有个性的活动,是充满激情、富有想象的活动,是充满快乐与享受的活动。美术并不仅仅是一种真实描摹、再现客观事物的手段,它还是个体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且这种方式对儿童来说是更为直接、重要和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造这样的氛围和条件,使他们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与创作的激情得以展现和发展。
1.在情境中诱发创意
幼儿对感兴趣的美术活动都表现出自发的热情,能无师自通地变出些玩意儿。我们利用孩子的这种热情和兴趣,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将美术活动渗透在幼儿日常的生活之中。只要善于发现,有足够的灵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美术素材,他们无限的想象、新奇的灵感和欢快的体验,都会意想不到地随之迸出。
如结合秋天的主题,孩子们和家长收集来了许多秋天的收获。我们在创意美劳工作室摆放了师生一起收集来的农作物(山芋、南瓜、萝卜等),提供了许多辅助自然材料(松果、橡粒、狗尾巴草等)。我们把同类的农作物紧挨着放在一起,提示孩子们:它们都是一家人,需要我们来打扮。孩子们愉悦地摆弄着熟悉的农作物,运用辅助自然材料,创意装饰着一家人。“这是爸爸,用橡果做成眼睛瞪得圆圆的。”“我用茅草做了妈妈的头发,还会一飘一飘地动呢。”“松果是姐姐头上戴的花。”……当摆好一家人的造型后,我们为孩子们的创意而感动。我们也认识到,激发孩子们的创意,来源于孩子已经拥有的感知体验和操作经验。
类似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我们创设的丰富的绘画情境扩大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尽情地画画、玩耍,自由地表现自我,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想象的乐趣、创造的快乐。看着这样的一幕幕场景,我们感觉不仅仅是好玩,或这样画得漂亮、好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真正进入了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感受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也丰富了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使他们与艺术更加默契和相通。
2.在背景中理解创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创作的作品,往往有一定的现实背景,我们的研究关注儿童背景中的表现与表达方式,这里的背景包括命题背景和自由创作背景。我们探索如何将“在背景中学习”的教育理念运用于儿童美术活动之中。让我们教师了解儿童是如何在背景中主动地表现与表达自我的。我们采用记录的方式,精心记录儿童在表现与表达过程中的行为,并通过这些材料去了解和探索儿童建构知识和人格的过程,加深对儿童的能力和兴趣、不同的表现和表达方式的认识,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
在一次“鞋印变变变”的创作活动中,孩子们把彩色鞋印留在白纸上,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鞋印,进行创意添画。“加上两组轮子,鞋印变成一辆汽车,爸爸带着我们去郊游。”“鞋印的两头变成了两个花蕊,添上五彩的花瓣,那是小蚂蚁的家。”“乌龟爸爸带着小乌龟散步,这是一只鞋印变出来的。”……当我们把孩子们的话语记录下来,连同作品一起交到家长手上时,家长们一个个认真地阅读着记录单,不停地询问:“你怎么会想到的?”“真是你想出来的吗?”他们的欣喜和惊讶溢于言表。
我们觉得将儿童画放置于一定的背景中去看,加上阅读参考文字,教师和家长们将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它们能让我们感到儿童世界的奇妙和不可思议,能让我们领悟到教师和其他成人在教育中的作用,能让我们认识到应该为儿童创设一种能在集体中合作学习的情景,让儿童自由地表现与表达。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这样充满着艺术个性,虽然在大人们看来,这些画面充满稚气,甚至不少画还让人难以理解,可是孩子们在画画过程中的即兴创作,却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他们用那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与潜能自由挥洒。
当然,唤醒灵性、支持表达、激发创意的内容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展现了我们在此项研究起步阶段的一点点心得。各种自然资源在幼儿的巧手下,都成为一件件好看又实用的工艺品,孩子们在其中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表达,在不断的创造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生动而永恒的瞬间、一个个富有童趣和精神内涵的形象,我们时时为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而惊讶、感动。马迹山的灵山秀水赐予了我们教师和孩子们无穷的灵感,我们相信儿童的灵性表达将会越发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邊霞.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
[3]张晖.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J]. 学前教育:幼教版,200(11).
[4]龙红芝.尊重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方式[M]. 教育导刊,2003(8/9).
[5]熊本高工.儿童是天才,涂鸦万岁[M]. 联明出版社,1991.
[6]胡郁珮.和孩子拥抱艺术[M]. 台湾启英,2004.
[7]李季湄.支持幼儿的学习[M]. 早期教育,2004(9).
作者简介:
刘玲,女,1978年6月出生,江苏无锡人,小学高级教师,无锡市幼教教学能手,无锡市峰影幼儿园副园长。
张皎红,女,1976年1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幼教学科带头人,无锡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
上一篇:浅谈二胎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情趣教研文化之诉求徐英
学前儿童舞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学微探
(451)人喜欢 2018-04-02基于游戏的师幼沟通策略初探
(443)人喜欢 2018-03-19浅谈3~6岁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的实践研究
(1335)人喜欢 2018-02-27浅析同伴关系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影
(622)人喜欢 2017-12-30山东省农村学前儿童情绪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454)人喜欢 2017-11-13基于云端的小班化智慧教室实践探索
(313)人喜欢 2017-08-26基于儿童多维视角构建数学课堂教学
(404)人喜欢 2017-08-18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行为影响的研究
(543)人喜欢 2017-07-24基于“同课异构”模式有效提升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化成长
(801)人喜欢 2017-05-11基于绘本阅读,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的途径
(1135)人喜欢 2017-05-04任正非重申英语地位:华为工作语言,你准备好了
2025四川省成都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广东省广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寓教于乐,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欢迎你!
奇速英语冬令营,助你英语蜕变的第一站
英语潜能激发: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你未曾体验
英语梦想启航: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你的第一站
2025湖南省长沙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
奇速英语熊猫研学营思维导图记单词
一个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
日常生活必备!21个场景英语词汇总结,收藏记忆
高考英语作文必备的高级句型
走进奇速英语冬令营,体验寒假英语学习新乐趣
2025江西省南昌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快速提升站
寒假英语集训,奇速冬令营引领学习新风尚
2025福建省福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浙江省杭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安徽省合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