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鏈?煡 时间:2017-06-27 阅读:( )
李娟,博士,山东大学副教授,
作者简介,李娟,女,山东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山东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键词 孟子 心性论 人性 心理学
孟子所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人性论争议最为激烈的时期。本文从心理学视阈下对孟子的道德人性论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仁、义、礼、智”是孟子对人性中道德涵义的内容解释。这一观点受到部分学者的批判,认为此观点带有虚假性,甚至认为现代中国人之所以生活的比较虚伪、缺乏本真的原因是受到孟子的道德人性论的影响[1]。在对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关于误解孟子人性论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对道德人性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从而造成了对道德人性的偏见。笔者认为有四大方面的意思实际蕴含于孟子的道德人性之中:第一,道德人性显露的条件是直觉反应;第二,利他动机是道德人性存在的基础;第三,潜在本能是道德人性存在的形式;第四,道德人性显露的必要环节是情感体验。
一、直觉反应是道德人性显露的条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什么每个人能够在直觉反应的瞬间怜悯和体恤别人,这不是因为他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生发出什么亲密的关系,也不是因为他想在乡邻朋友面前树立什么好的名声,更不是出于对生命的丧失无法忍受才有这种同情心理的。(《孟子·公孙丑上》)这一段话是孟子对于道德人性论述最有代表性的,用鲜明而带着普适性的例子说明道德人性显露之自然,这种自然而然的心理体征得到了世人广泛的认同。在这段论述的言语中,孟子所强调的条件之一是“乍见”有个小孩将要掉到井里去,徐复观先生曾说,这个“乍见”二字是说明在此情况之下,心未受到生理欲望的裹胁,而当体呈露,此乃心通自身直接之呈露。[2]孟子继续强调“这不是因为他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攀什么关系,也不是因为他想在乡邻朋友面前树立什么好的名声,更不是出于对这孩子的哭喊的无法忍受才有这种吃惊同情心理的。”这三种“非也”的情况更进一步阐明孟子所主持的这种“不忍人之心”的呈露条件——在事先没有任何理智思维作用主导下,在毫无任何世俗动机的驱动下——纯粹自然之反应,流露人之自然本性,仅仅是理智思维和功利性动机是无法驱动这种自然流露的。因此,在纯粹自然条件下显现出的人性的直觉反应才是孟子所主持的道德人性,而且也只有在真正自然的前提下,才能流露“心之真”,才会显现“善”之端。
二、道德人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利他动机
在人的心性中为什么存在道德人性呢?对于这一疑问,孟子虽然没有做出很清晰明确的回答。但是孟子却说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由这一推论可知,倘若一个人缺少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意味着其对人之为人的特性有所缺失。有些学者的观点是:孟子把“仁义礼智”扣在了“人性”的头上,他们认为这是没有任何逻辑推演的,是一种先验性的判断,可是这一种观点是否属实呢?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在战国时期,进化论思想稽不可查,这种无从考据的情况下,孟子在却能通过将个体体验推广到群体体验,从而来证实他的论点是正确的,推证出“不忍人之心”是世上的每个人都具有的。孟子这种论证方式与心理学中调查取样方法不谋而合,而心理学中这种从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进行考察和分析,然后通过这部分单位调查结果去推断总体的特征,同时得出常模,这种得出常模的方法是被认可的,因此,孟子通过类与之相类似的方法而推论判断出的“不忍人之心”的论断,其普遍适用性也不言自明的。
孟子于此在某些方面没有明确的回答,而动物学家史密斯在他的进化稳定策略中在这些方面讲明了一定的道理。他的观点是凡是能保证群体中大多数的个体具有适应能力的那些行为在进化中得到稳固就是有可能的。第一点:脱离其生物本性的"超自然"是一个物种不可能有的目的。第二点是其他生物也具有人的大部分行为之规范[3]。
在动物心性学和现代比较心理学领域中,已经有有大量研究可以证明:在动物中存在利他行为。动物有时甚至会冒着失去自己生命的危险去救援别的动物,特别是在同类同族动物遭遇危险的那些时刻。从现代心理学方面看来,断言人的行为动机有先天或者先验性也是有依据的,很多人都认为人是具有先验动机的,是存在先天图式的持有这种观点的有,弗洛伊德、乔姆斯基与皮亚杰等;而墨菲也曾证明:孩子的身上被发现有移情的发生先于孩子的道德之控制被稳定的确立。[4]因此,如果我们假定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是一种利他行为的基因模式的话,那么在这种基因模式中遗传因素就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而且其它心理产生的基础是利他行为的心理,那么孟子的这一伟大猜测是近乎天才的猜想。而孟子认为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个体之间仁爱关怀之内在的驱动力的这一观点也可以被证明是无疑正确的。在现代心理学的立场上来讲,美国的实验心理学家沙赫特与辛格尔做的那些移情实验是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一些研究表明:移情其实是一种动机系统,只是这种动机是与生俱来的且利他主义的特点。将视角放在那些出生仅仅3、4小时的婴儿和出生仅仅两天的婴儿的,新生的婴儿对于其他婴儿的哭声的反应要比对那些有相同的音调、音量的别的声音所做出的反应要厉害得多。”同时该实验也证明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猜想。再关注西方思想史中休谟、卢梭等名人也都认为同情心是促使人们去爱别人的一种情感的基础。这些说法与结论都是掷地有声的。
由此可见,孟子的那种观点——把“恻隐之心”作为“仁之端”,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具有合理性。
三、潜在本能是道德人性的存在的形式
孟子虽然提出了道德人性这一理念,但他很清楚,只能作为一种发端,若想将这种发端上升到具体行动的层面上来,进行所谓的推动的过程或扩大补充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说,每个人遇到小孩子马上要掉进井里面的情况都会产生出本身的“恻隐之心”,但他也并非完全肯定所有的人都会尽力却帮助小孩脱险。徐复观先生说:按照现在知道的有关性字早期的文献加以归纳,性就是指人生而就有的欲望与能力,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本能。”就心理学而言,人们所谓潜在的本能无外乎是人的一种倾向,只是它是比较微弱的而且先天形成,所以这种倾向有赖于人们后天学习来巩固与发展。 这种善端,和人的潜能相像——微弱之极,倘若后天受到不良的环境之影响或者是错误的认知,那么这种本能的就有极大的可能会暂时性的熄灭。马斯洛认为:“人的高级需要是一种‘似本能’(instinetoid)的需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的是那种在种系与发展进化上进展比较缓慢的东西,人独有的那些更为高级的东西。与此同时,需要的越高级,就越易归于虚无,因为对纯粹的生存就不那么的迫切了;这样看来,柔弱的本能是需要慈善的文化给其保护的。然而这一本能中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天赋,如果长期地忽视天然的禀赋,那个人就难以免除虚无、枯燥、憎恨等人格上的病态。正是由于这种高级必不可少的天然禀赋,该高级对于满足才使似“本能”的东西必不可缺。如此一来,何以使这样的潜能转变成为现实之行为,正是心性论修养方法对于孟子而言所想要达到之目的。
四、情感体验是道德人性显露的必要环节
在关于道德人性论的阐述中,孟子所谓“四端”里的恻隐怜悯的心,羞愧和谦卑辞让的心都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这同时也包含着另外一层含义,即人性之显露与情感体验是息息相关的,情感上的体验是将道德与人性转换为现实行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郭店发现的儒家竹简《性》(又名《性自命出》)中明确指出:“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其大概说的是性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在人们的心中藏着,当被外物激发时,才会显露于外。所谓情则指的是人的情感,它是“性”由内向外的一种流露,也就是我们说的性的外部表现。孟子曾在《梁惠王上》一文中提到一个用羊换牛的故事,该故事就是一例典型的个案,证明了人的同情心由情感体验而生。孟子对梁惠王说:“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与禽兽的区别就是能见其生而看不得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这充分说明,触景生情是人内心的情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不论是性还是人们心中的仁心、善心、恻隐之心,必经过外物引动,在此基础上才能表于外。并非是因为心性上的差别而使人同情牛却不同情羊,而不过是因为缺乏外物的引发,换言之,没有“金石敲性”,这与前文中提到的郭店竹简中《性自命出》所提的金石鼓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然之性是人性实现的内在根据,在外在的作用下,你能够将内在本性转换为外在情感体验,即情感体验是道德人性显露的必要环节。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若某个体是伴随认知而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该个体最容易产生行为的改变,情感对于行为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由此,孟子在心性论中阐发了大量的有关情感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充分表明:道德人性若欲显露于外,自身的情感体验不可或缺。
牟宗三先生曾这样论述儒家对人性的认识。他讲到,儒家所说的人性是一种超越意义之性、也是一种价值意义之性,是一种道德生命。孟子对人性论的思考一再的深入,最终达到了“诚”的境界,孟子认为“诚”是连接“命”和“性”,打通“性”和“情”的桥梁与纽带,而“性情论”的核心范畴也为诚,其最终逻辑归宿亦是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根本性的规律,那就是以诚为天,而个人能够通过其内心的思维功能,追求一种“诚”和“天道”合一的境界,当到达这一境界后,就会产生世间万物都备与我的所谓的人生自由感。
参考文献:
[1]、杨维中.论先秦儒学心性思想的历史形成及主题.人文杂志.2001年,(5).58-62.
[2]、张芳德.任其性命之情:个体生命生存方式设计.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19(2)76-79.
[3]、涂波.庄子思想的自我主题.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3)34-40.
[4]、刘学智.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31(1).5-11.
上一篇:礼与理
新形式下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453)人喜欢 2018-03-17勿忘初心、砥砺前行:论新时代下高校行政工作者理论素养提升
(2610)人喜欢 2018-03-17师范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415)人喜欢 2018-03-16“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背景下
(373)人喜欢 2018-03-15公平视域下高校奖学金激励效能的优化研究
(361)人喜欢 2018-03-08大学英语听力PBL模式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393)人喜欢 2017-12-21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11)人喜欢 2017-12-07审美经济形态下的漆艺术产业化思考
(471)人喜欢 2017-11-30论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生态人格
(296)人喜欢 2017-11-21治理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思政课教改之创新探究
(337)人喜欢 2017-11-132025山东、湖北、湖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
2025福建、江西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浙江、安徽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2025上海、江苏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
2025山西、内蒙古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
2025天津、河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参加奇速英语冬令营,英语能力提升快人一步!
奇速英语冬令营启动:乐趣与学习并重
全封闭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思维导图启航,熊猫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大数据时代的阅读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别错过!奇速英语冬令营用思维导图改变记单词方
寒假必去!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孩子轻松爱上英语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助力学生英语学习新机遇!
英语教师大会揭秘:不背单词不学语法,每天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