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小说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3-16 阅读:( )

  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 林霞

  关键词:小说;探究;自主;合作;拓展

  探究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中的探究性题目也成为一种新题型,因此,开展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小说作品的阅读,因其具有生活性与故事性,学生更加感兴趣,因其文本内容更加复杂,理解也更加多元化,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要培养探究能力,首先要有可供探究的问题,但是问题不能总是由教师提出来,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学而无疑,非学也。”学生有了疑问,自然而然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小说作品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和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中,用探索的、审视的、怀疑的眼光去解读文本,认真思考,细心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各不相同,便会产生多种多样、深深浅浅甚至千奇百怪的问题,问题可能涉及语言、技巧、内容、情感、社会价值等多个方面。不管提出的问题怎么样,教师都应予以鼓励,因为能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便迈出了探究的第一步。比如教学《项链》一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布置了自由赏读的任务,每个学习小组都提出了问题, 都很精彩。其中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是:玛蒂尔德是虚荣的吗?玛蒂尔德身上有哪些的可贵品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特别积极,从观点的提炼,到文本的研读,再到人生的启示,学生都很投人,他们的发言精彩纷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魅力和价值。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总是靠教师讲解和点拨,要让学生自己解决,才能真正培养起探究能力,但是,学生个人思考毕竟难以解决完美,因此,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便明显起来。首先确立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便要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问题。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过程之后,解决问题时提倡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会非常积极参与,思维互补。要搞好分工,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成为探究者,分享探究的过程。交流探究结果时,教师要给同学们创设自由对话、争论的空间,让同学们的思维积极运转,碰撞出求知的火花。教师在这一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确立中心议题,更要善于倾听,适时点拨,更要推波助澜,使探究不断深人。不能把探究性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时尚去表演给别人看,要有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会有价值的探究方式,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探究,没有扎实的探究过程,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比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学习中,有同学提出了“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言,有同学说是老贝尔曼,有同学说是苏艾,有同学说是琼珊。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后,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各方学生各有观点,都能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贝尔曼牺牲自己成就了别人,苏艾帮助琼珊渡过了难关,琼珊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而成为人们的榜样,都可以成为主人公。通过辩论学生明确了一点: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而应该看这个人物在小说情节中是否起决定作用,是不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是否围绕这一人物展开。是否对主题 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生通过了合作意识,也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拓展探究,发展思维 解决文本中的某个问题,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仅仅立足对文本问题的解决,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探究上,所以要教给学生跳出文本,做更深更广的研究,深人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和巩固探究成果,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比如在《婴宁》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婴宁的笑。其实抓住了婴宁的笑,在一定意义上就抓住了小说的主题,更寄托着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婴宁作为《聊斋志异》中一位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鲜明女性形象,其爱笑的特点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爱哭的特点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妙对比。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婴宁爱笑的特点人手,对其性格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理性的探索,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其内涵,最终能够归结出婴宁的笑是一种人性美的体现,并且肯定这种人性美。我们若能进一步深入探究,还可以抓住婴宁从笑到不笑来做文章,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研究的兴趣,而且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把语文从书本中延伸到社会中,从方寸之中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将语文还原于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以后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性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并不是没有作用了,适时的引导归纳在这时尤其重要。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性阅读,就是对作品具体化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再创造,学生、教师、文本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因此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选择合适的文本,还要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引导调控作用。

 

 

上一篇:农村中学如何上好物理示范课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