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

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3-17 阅读:( )

  赵强 

  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 甘肃定西 730500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

  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同时又把已学教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以至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一、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是在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学中有时要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比如,在学了测量、平行线、比例等有关知识后,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在有太阳的某天的同一时刻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学校旗杆的影子的长度,再测量一根已知长度的与旗杆平行的木棍的影子的长度,这时再让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计算旗杆的高度,学生就会饶有兴致地运用比例等相关知识轻易地得出结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领悟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折一折,折出之后互相比较,哪个做得比较好,认识到怎样才能折出正方体,长方体又该怎样去折,折了之后又将它展开,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截面时可因陋就简,让学生从家中带红薯、萝卜做成正方体,上课时先让学生讨论能截出什么样的图形,再让他们动手去截,进行验证,既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又能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讲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也可利用实际生活问题使公理通俗易懂,教学中可举生活问题,如从教室到寝室有很多种走法,哪一种才是最近的,学生都能答出,因为它直一点,从而形象地理解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

  二、把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是一种工具,讲究实用性,而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则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概括事实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同时又是生动具体的,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无穷魅力。例如:用一张正方形的木板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怎样制作才能使得盒子的容积最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教师可用正方形纸片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子的?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应该怎样?3.制成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应当怎样去表达?4、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发散自己的思维。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以前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又如问题:李明平时从家到学校要半小时,这天由于睡懒觉,出门时已是7:40,若按以往的速度,学校8:00上课,他能否赶上上课?这个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而且都能解决,知道只要加快速度即可。但在学有关路程、速度、时间的知识时,往往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理不清这三者的正反比关系,导致对相关的应用题不有解答,这时只要教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得以对此问题的消化、理解。

  三、到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原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在的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转贴于 233网校论

  总之,数学是贴近生活的,它的应用性极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有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教师就应多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审视,去分析,去解决,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数学中体会生活,乃至热爱生活,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上一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

下一篇:教学目标与问题设计的关系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