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基于项目质量管理原理的C语言课程质量建设思考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0-29 阅读:( )

  田晏嘉1董雁2

  1.上海电机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上海 201306

  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

  关键词:课程质量管理;PDCA;C语言;改进方案

  引言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相关专业课的前续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于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对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原理(戴明环)[1],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提出改革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C 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已取得一定新的成绩,目前课程教学方面,提出了[2][3]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趣味化教学法、计算思维驱动法等[4],虽然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积极的促进,但是距离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人才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文将项目质量管理过程PDCA循环原理,运用到课程质量管理过程,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PDCA循环原理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可归纳为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也称之为“戴明环”。

  对于课程质量管理来说,同样,在第一阶段,也就是计划阶段(P), 具体工作步骤分为四步:(1)分析教学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分析产生教学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3)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4)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对策,拟订改进质量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提出执行计划和预期效果。

  2、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计划阶段(P)

  2.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问卷及访谈。参考计划阶段(P)的工作任务,得出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问题。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开始学习C 语言就进入到语法知识记忆和理解中,无法形成真正的编程思想。而教师往往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授课,对学生的作业不能及时做出反馈。很多学生即使能看懂程序,自己编写程序时也无从下手,这使得学生很难自己写出程序,最终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极大的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影响了后续课程的教学。

  (2)教学内容存在问题。C 语言课程中由于涉及的概念多而杂, 数据类型及表达式丰富,语法结构复杂,传统的C 语言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以语法知识为主线进行线性教学, 侧重于C 语言语法知识的传授[1],实践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对于大量的语法规则、语句格式练习不足,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课时的合理安排和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由于网络应用普及,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直接上网搜索解决,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采取直接抄袭或者上网搜索,一部分学生既不能充分利用实践课的时间练习,也不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编程练习,因此学生很难掌握编程的思想, 不易很快进入编程的状态。

  (4)考核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很多学生认为目前的平时成绩+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C 语言编程能力,考核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例如,对于平时编程作业的抄袭问题,期末考试是以上机考还是笔试作为考核方式的选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大小等。

  2.2 提出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C 语言知识以生动的例子,逐步引入,以提高学生对于C 语言程序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应以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主线,在提高学生个人阅读程序能力的同时,将经典的C语言程序段,分配给学习团队,以提高团队整体协同分析和阅读程序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2提出教学内容改进思路

  针对技术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人才,对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以应用为出发点,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穿插在有趣的和经典的案例中,把C 语言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入门知识群、初级知识群、中级知识群、高级知识群等4 大模块。强调“学以致用”,例如,将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抽象的知识分散到各个模块,即用即学;各个模块包含一个模块项目并设计多个编程题目,模块项目应选取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方向,如选课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校内社交平台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C 语言教学四大模块中的初级知识群阶段,可以将程序编程风格[5]纳入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及严谨的程序思维习惯。

  3、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阶段(D)

  课程质量管理过程的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前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即执行计划和措施。

  基于PDCA循环原理,以模块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课程质量管理为驱动,将相关理论知识引入教学改进的过程中。教师授课应坚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讲少练多”实用为目标的原则,通过利用生动的案例,来提升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程序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来说,读程序的能力较之写程序的能力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5人小组,对于经典程序的阅读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各组阅读质量的测评。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模块项目的设计、编码、调试和运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1实施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课程教学改进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将学生分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程序阅读能力和编程能力的训练,运用组内讨论、启发引导、任务分解、头脑风暴、项目为导向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利用我校现有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视频、算法FLASH演示、名师指点、重点难点解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提供课件、案例、教学大纲等网络资源的下载服务。学生可以利用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作业。

  3.2 实施C语言网络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C 语言编程能力,在我校现有的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上,增加在线评测系统,该系统应可以实现在线提交程序、实时评测、优秀实例展示、知识点讨论等功能。学生通过评测系统完成作业和实验,既可以提高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公平性,也可以将教师从琐碎的评测工作中解放出来之后,可以通过知识点讨论区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课后遇见的编程问题。另外,可以引入排名机制,学生通过在评测系统上完成编程题目,展示智慧成果,提升个人在系统中的排名。通过排名不断上升、个人优秀程序段的展示等,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成就感,随后会更主动地去完成更多编程题目,从而形成良性、愉悦的学习过程。

  4、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检查阶段(C)——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质量管理过程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检查执行的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再进一步查找问题。

  基于“过程评价”的考核机制。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进,应倡导以“过程评价”为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层次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和完成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针对学生上课期间的的出勤、实验、章节测试、模块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原则上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完成性考核占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则上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考试形式为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上机考试,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考核,题目包括选择、填空、程序阅读、程序改错、程序补充以及完整的程序设计题目等,以取得更加准确和客观的成绩,并且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C 语言编程能力。

  5、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处理阶段(A)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工作分两步进行,即:(1)总结经验,纳入标准;(2)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课程质量改进循环。

  5.1代码抄袭问题

  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推进过程中,代码抄袭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如果抄袭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抄袭的代码如果不能被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有抄袭代码行为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惩戒,那么真正独立编写代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对上文提出的考核方式产生较大的效果,同样也就无法真实反映教学改革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5.2 代码抄袭检查机制[5]。

  对于代码抄袭检查,在新一轮的教学质量改进循环中,可以对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增加抄袭检查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学生提交的程序代码进行比对检查,从而判断该程序代码是否是通过对另一个程序的修改得来的。

  学生提交的程序,与比对库中的程序的相似度越高,抄袭的可能性就越大。充分利用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提交的程序代码,然后使用抄袭检查工具进行检测,通过对学生的程序代码进行两两比较,可以测得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获取可能存在抄袭嫌疑的代码,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5.3良好编程风格和程序思维的养成

  通过本文中的教学方法改进,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编程风格,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思维习惯。在后续的改进中,可以将编程风格等纳入课程考评范畴,,编程风格的好坏,在程序代码考核中将影响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

  6 结语

  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原理,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质量及教学方法改进方案,依并托于学校现有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实践,为培养符合现代IT企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较为完善的课程质量理论基础并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祖和.项目质量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秋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2,11(2): 164-165.

  [3]储岳中,秦锋,刘宏申.C 语言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2(12): 22-25.

  [4]郭慧敏,詹玲超.将C语言趣味化教学进行到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效果方法之我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28): 80308032.

  [5] Zhong M, Liu D S. An XML plagiarism detection model for C program [J].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 Theory and Engineering, 2010(1): 460-464.

上一篇: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下一篇:试论地理学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