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11-16 阅读:( )
摘要: 基于通才育成指向,将通识教育科学地融入本科教育,是成就西南联大一流本科美名的重要因素。通识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通过具有“大类培养”性质的院系设置、良好的通识教学氛围营造和通(识)(渗)透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系统而高效地推进了通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于今后的通识教育而言,西南联大的经验和智慧中,以下几点更具有价值:将通识教育与本科教育无缝对接,构建通识教育的基本逻辑;基于“系统”思维,推动通识教育的设计与实施;依托通识教育宣导教育制度和激励制度建设,建设一支高“通识”素养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通识教育;通才育成;课程设计与实施;一流本科;西南联大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比较研究”(14YJC880042)。
作者简介:陆道坤(1977-),男,安徽六安人,教育学博士,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教育史研究;蒋叶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虽然存续时间仅为9年,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1],西南联大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其所凝聚的办学智慧和办学经验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单就其校友论,西南联大就足以享有“一流”美名——截至1996年,西南联大毕业生中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7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2](p514-516),其中不乏杨振宁、李政道等诺贝尔奖得主和黄昆、刘东生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而这些成功的西南联大校友中,大部分为西南联大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小部分为本科、硕士皆在西南联大就读,如杨振宁等人)①,足见“成功的本科教育”是西南联大最大的“学术成就”[3](p110)。而从办学智慧和成功经验来看,西南联大通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立足通识教育的本科教育模式探索,则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基于对西南联大的个案研究,从历史维度重新探讨通识教育与一流本科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从通才育成到通识教育:一流本科通识教育的总体设计
西南联大在办学上融合了三校的理念,整合了三校之经验,甚至可以认为是三校合作的“化学反应”的产物。西南联大将通才培育理念贯穿在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各个层面,体现了良好的系统性。
1.指向通才育成的通识教育思想。西南联大由三校合并,为方便管理尤其是协调三校的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等资源,成立了由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及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其中蒋梦麟深受蔡元培的影响,对北大的通识教育精神最为了解,因而也成为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重要支持者。而在办学中,张、蒋二位校长实际上并不参与,因此也为梅贻琦全面推行其通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提供了极大便利。梅贻琦的通才培养和通识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识教育是通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他认为,通识为“一般生活之准备”,专识为“特种事业之准备”,“通识”具“润身”和“自通于人”功能,因而“通才为大”,偏重专科和专通并重都是不科学的。只有“通重于专”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只有借助通识教育,才能实现通才的培养。第二、大学的任务“在通而不在专”[4](P2-13)。他认为,大学教育“最大的目的原在培植通才”,而不是“以(大学)四年之短期间”达到“通识之准备”和“专识之准备”兼具[5]。因此,从事大学教育者,“诚能执通才之一原则”,坚持“才不通则身不得出”,则通才教育方能奏效。第三、大学在教育教学上应该坚持“通识为本”和“专识为末”理念[4](P2-13),全面系统地实施通识教育。他指出“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大学教育之一大通病”,因此必须采取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知类通达”通识教育,方可培养“新民”[5](P182-190)。梅贻琦不仅在思想上坚持通识教育,更是将这一思想深入贯彻到办学实践中:不仅在清华期间如此,在西南联大更是如此。
2.基于通才培养的院系设置。通才教育理念更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因而反对学科专业的细分。在梅贻琦的理想中,院系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因而“大学第一年不分院系,是根据通之原则者也”,而第二年则分院系,由此导致“通则一年,而专乃三年”颇有不妥。而跨院系选修则由于“先存一‘限于规定,聊复选习’之不获己之态度”,也很难有效果[4](P2-13)。因而,西南联大的实际做法中,充分贯彻了这一思想,即借鉴英美的院系设置模式,只设立了领域涵盖较大具有“大类培养”色彩的文、法、理、工4个学科大类的学院和专属性较强的师范学院,并依据学科划分总计下设26个学系(其中包括师范学院的7个系)。此外,还设立2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6](p255)。校友何水清在回忆起学习历程时指出,学校重视通才造就,因而在下设的学系内,并不设立专业,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师资与设备情况,在四年级设置内容有所侧重的若干专业组,由学生自主选修学习。如:土木系设有结构工程、水力工程、铁路道路工程和市政及卫生工程四个专业组;电机系设有电力和电讯两个专业组。机械系必修课程则侧重于动力工程的。由于负担全院公共必修课的任务较重和设备条件等原因,学系(机械系)下面未再设置专业组,只在大四年级先后开设了25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自行有所侧重地选修,以利于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7](P17-26)。
3.立足通识教育的教学氛围营造。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之所以能够深入贯彻,是与其良好的教学氛围分不开的。从校长、院系负责人到普通教师,都对通识教育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推进通识教育,营造了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其一是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倡导。校长梅贻琦指出“要造就通才……必须添有关通识的课程,而减少专攻技术的课程”[5](P182-190)。这一观点在教务处长潘光旦那里也得到了呼应,他不仅在教学安排中贯彻了这一思想,更在其教育主张中表达了这一观点“大学……前三年为普通教育或通识教育”,因而课程安排理应按照这一部署进行安排[8]。钱穆认为“每一学院之课程,应以共同必修为原则,而以选课分修副之,更不必再为学系之分别”。共同必修的学程,应全学程1/2以上[9]。这一思想对通识教育的课程安排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烘托了通识教育的氛围。其二是教师群体形成了通识教育的“共识”,并有效引导学生接受通识课程。西南联大的教师群体对通识教育的认同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通识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很多教授认为,只有在打好比较“博”的基础之后才易于求专求精[10](p192)。闻一多也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广博”与“扎实”是两个基本要求,希望学生读书、认真读书、有计划地读书,“普通知识切宜广博”,既是开阔眼界的需要,也是“做学问的根底”;并且认为,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仅就管窥蠡测之智来改造社会,“恐终于万言不值一杯水耳”[11]。雷海宗也认为教育应该培养“通人”[12],必须实施通识课程。其三是学院层面发挥主动性,推动通识教育。西南联大校友曾回忆指出:理学院院长吴有训主张学生要有较广的知识面,他指导学生多选外系的课程,若选的全是物理系的课,他常不肯签字,而要学生改选唐诗、逻辑等。①化学系主任杨石先带头讲授基础课,为本系学生讲授“普通化学”、“高等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为师范学院理化学院讲授“普通化学”。①
二、“通”性凸显的课程与教学:一流 本科的通识教育具体实施
立足通才育成,基于相对完善的通识教育制度体系,以系统的通识教育设计、高效的通识课程实施、严格的课程评价机制建设,推动学生厚基础、宽视野式发展,是西南联大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创新。
1.“通”(识)(渗)透的课程体系。基于通才培养理念,西南联大通过科学设计与筹划,在吸取三校通识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将通识要求贯穿于整体课程设计之中,成就了“通”(识)(渗)透的课程体系。在梅贻琦的观念中,通识之“通”须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门”的“每门有充分了解”并做到“会通”[4](P2-13)。基于这一思想,西南联大课程设置采取了“共同必修+必修+选修”的课程结构,其中共同必修课和必修课占据了较大的比例[13](P35-42),而通识课程分别分布于前两类课程中:共同必修课(1945年6月修订)皆为通识课程且体现了明确的基础性[13]P114-115),院系的必修课中大多为基础课,部分课程的通识性也十分明显。必须指出的是,课程自身的属性往往因院系不同而不同:A院系的部分必修课对B院系来说可能是通识课,反之亦然(而经济商学系的“经济概论”、社会学系的“社会学原理”、算学系的“高等代数”等必修课则通识性尤为明显),这种课程实际上为隐性的通识课程,但自由选课制度却使得其成为显性课程。因而,学校对这些课程无论在开放程度上(允许自由选择)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给予了极大重视。如剔除前述“隐性”的通识课程,单以显性的通识课程而论,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其中一年级所修习的包括自然、社会与人文三方面的共同必修课程共计36~38学分,占总学分的27.2%~28.3%。而通识课程教师也多为经验丰富的教授[14](P255)。在对相关研究的整合后发现,在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外语系、算学系、法律系、工学院、国文系的通识课占课程总学分的比例分别为69%、68%、56%、86%、83%,分别为54学分、50学分、46学分、72.5学分、66学分。若以统一规定的总学分136学分计算,则通识课程占比最低的比率也约为40%②。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则各有特点,并主要侧重“文理渗透”和“中西会通”,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会通性的知识与思维结构,培育多维的思考路径。
2.自由的通识课程选课制度。如前所述,西南联大的通识课程设置体现出“组合”的性质,即显性的通识课程(共同必修课)和隐性的通识课程(必修课中的部分基础课以及少数院系选修课)。前者由于为共同必修,因而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但隐性的通识课程却由于院系之间的“藩篱”而无法实现其真正的“通识”功能——而西南联大的自由选修制度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自由的选课并不意味着随意选课,而是有着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的。第一、以严格的制度确保选修质量。《教务通则》规定“选修及增改课程,须得系主任之允许”[13](P35-42)。每学期由系主任找学生个别谈话,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进行选课。选课必须经系主任同意签字后才有效[15](P29-360)。同时也对退选和改选做了细致规定:“退选课程,限于该课程始业之学期开学后四星期以内行之。逾期退选者,以已经选修不及格论”。“凡一年级应修课程(课程表另定之),不准中途退选,如自行退出者该课以零分计”,“凡选修全年课程,已修毕一学期成绩及格而自愿于第二学期退选者,得于第二学期增改课程期内,请求退选之”[13](P35-40)。第二、以发展性保证课程的“品味”。专门选修课多为知名教授学者开设,且课程内容基本上是其最新研究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该学科的高水平和前沿成就[16](P106)。且一天只许讲一次一个学时,不允许一次讲两个学时。这对讲课要少而精、突出重点等方面,是很有好处的,也是减少各门课程讲课时数的重要方法[7](P17-26)。第三、以竞争性提升课程的水平与吸引力。选修的自由度也相当大:不但本系学生选修,外系学生也会选读[16](P106)。选修中,如觉得不合适,在两周之内还可以退选,改选别的课程——在赋予学生选课自主权的同时也推动了课程的“优化”:教师讲课质量不佳,学生当然可以不选或改选其他课程。选课时须任课教师签字,退选时也须那位教师签字。对于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17]。
3.高水平的通识课程教学活动。如前所述,共同必修课和部分院系必修课多兼具通识性和基础性,前者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其中也存在自由选择的课程),后者则在自由选课制度下具有选择性,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选课积极性,提升通识教育的效能,关键在于提升课程自身的品质和吸引力。为推动课程的“内涵式”发展,西南联大不断加大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第一、以“非常认真”的教学,提升通识教学的吸引力。联大校友杨振宁指出:“(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18](P439-453),“比起美国今天的最好的大学的老师教本科生的态度,平均讲起来好”[19]。教授的教学都很认真,所有教授不管多么有名气都亲自给本科生讲课[20],(在数理知识的传授上)已是非常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21]。以著名历史学家吴宓为例,他备课极为认真,每讲授一次欧洲文学史,总要尽力重读他已十分熟悉的从荷马史诗,直到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原著——这类课程对于学生富于启发性[2](P57)。第二、将“创新”精神贯彻教学活动,提升通识课程的鲜活度。联大教授重创新,并不“照本宣科”[22],而是注重讲述自己的创造性研究成果。陈寅恪在讲授“隋唐史”时声明:“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许多选修课程,又都是教授研究有了新的成果而新开的,有些则是按照当时时代的需要,和国外学术上的新发展而增设的,因此年年都有新课开出[2](P192)。第三、以“同课异构+轮换开课”的方式,彰显通识课程教学的活力。联大常常会出现两三位教授同时开一门课的现象,如中外通史、普通物理、化学、数学等;有些专题课则由名家轮换开讲,如诗经、庄子以及新的科技专业等,内容大致相近,重点各有不同,讲法和学术体系更是各有千秋。这样,学生就有幸能对一门学问听到不同的讲解,思路不致僵化,可以起到启发思考、开阔眼界,引导深入钻研的作用[10](p192)。教师在讲课时可向学生提问,或让学生上讲台演习—这对培养学生及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是有益的[15]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荷兰高等教育的问责制度及其启示
(394)人喜欢 2018-04-10全球共同利益: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追求
(431)人喜欢 2018-03-30“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背景下
(373)人喜欢 2018-03-15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556)人喜欢 2018-03-13谈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59)人喜欢 2017-12-20浅析如何激发军队人员积极参加军事职业教育
(2803)人喜欢 2017-12-08继续教育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
(359)人喜欢 2017-12-08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05)人喜欢 2017-12-07工匠精神塑造: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归
(407)人喜欢 2017-11-30大学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418)人喜欢 2017-11-24任正非重申英语地位:华为工作语言,你准备好了
2025四川省成都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广东省广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寓教于乐,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欢迎你!
奇速英语冬令营,助你英语蜕变的第一站
英语潜能激发: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你未曾体验
英语梦想启航: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你的第一站
2025湖南省长沙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奇速英语冬令营: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
奇速英语熊猫研学营思维导图记单词
一个落榜生的醒悟:我的梦想,是手机夺走的!
日常生活必备!21个场景英语词汇总结,收藏记忆
高考英语作文必备的高级句型
走进奇速英语冬令营,体验寒假英语学习新乐趣
2025江西省南昌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快速提升站
寒假英语集训,奇速冬令营引领学习新风尚
2025福建省福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浙江省杭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安徽省合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