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孔孟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道德教育适用度分析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3-28 阅读:( )

  李子恒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

  关键词:孔孟儒家思想;道德教育;

  1.孔孟儒家思想道德教育

  孔孟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产生于“礼崩乐坏”的社会动荡时期,作为奴隶主贵族意识形态的表现“礼”和“乐”,已经很难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育功能,导致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的思想变革,先秦儒家思想家开始思考重新构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体系,这其中主要包括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统治阶层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社会如何才能稳定的发展等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先秦儒家学者认为应当从道德教育出发,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1以人为本,德教为先

  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为先秦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仁”的本义其实就是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利他性”。孔子提出的“仁”第一次强调要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关注人的利益和需求,进而突出重视人的能力和价值。

  孟子提出“仁”与“义”的结合,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孟子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就是强调人要学会“爱人”,但要学会爱什么人,在学会爱人的同时也要懂得憎恶应该憎恶的人,否则就是背离“仁”的精神。

  1.2塑造人格,内省自求

  孔子提出了“君子”、“仁者”、“圣人”这样逐步推进的理想人格。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圣人”居于最高层次,“君子”居于较低层次,他强调把“君子”看作品德高尚的人,是塑造理想人格的首要标准。

  在塑造理想人格方面,孟子把孔子作为自己的道德榜样,继承了孔子君子人格的理论,深入阐释了“大丈夫”理想人格。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认为,大丈夫要能够“泽加于民”、“兼济天下”,要有浩然正气和正直的气节,要能够做到深处逆境不动摇信念,能够在困难中锤炼自己的品德,积蓄自己的能量。

  1.3明晰价值,权衡义利

  孔子提倡“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利”则指的是人的私利。他认为,道德高尚的人,面对私欲时首先想到的是是否符合道德法则,一切行动以道德法则会自己的准则。没有道德的人,在面对道德法则和私人利益时往往为了私利背离道德法则。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对义利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强调“重义轻利”。他认为,处理人际关系重要的是讲“义”,如果人们都关注“利”,就会造成私欲膨胀,破坏人伦关系,危害社会的稳定。因此,孟子主张用仁义道德来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弱化对物质利益的关注,根据道德准则行事。

  2.孔孟儒家思想本身存在封建残余

  孔孟儒家思想与现代文化既相互契合又互有冲突,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先进的精华、鲜明的民族特征文化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孔孟儒家思想中仍有部分较为封建的思想糟粕值得我们去甄别和舍弃。

  2.1重自律轻制度

  孔孟儒家思想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上明显的表现为“重自律轻制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现代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抛弃孔孟思想中重自律轻制度的糟粕思想,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模式。在管理实践中,建立政府、社会、媒体、个人四个层面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对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政治引导,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媒体舆论的监督导向功能的发挥,继续维持对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

  2.2倡尊卑鄙平等

  在孔孟儒家思想中最被现代文化诟病的便是封建性的、崇尚尊卑等级的纲常思想。儒家思想自孔子开始,就始终坚持尊卑等级观念,三纲五常的思想树立了绝对的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男尊女卑、老尊幼卑、师尊生卑的天理“伦常”。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整个封建时期个人权利不平等、人格不平等,因此只能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这种尊卑思想甚至在当代中国仍有残留,它导致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权威主义、家长作风、师道尊严等与现代民主格格不入的特权思想和做法。对于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糟粕,我们必须大力清除,坚决抛弃。

  2.3有臣民无公民

  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原因,封建时期的孔孟思想只能培养和塑造“臣民”,而非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公民”。在臣民思想的教育下,个体成为了“无需享有政治权利,只要履行守法义务”的观点,缺乏政治参与意识。当朝堂之上奸佞当道时,忠臣谏言的第一反应不是依法处办,而是劝谏君主,这样的表现反映的是臣民思想的局限性。现代中国道德教育要提倡公民教育,抛弃孔孟思想中对于依附性人格、忽视主体意识的臣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引导和鼓励受教育者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用于向国家和社会提出尊重自己合法权益,满足自身愿望的要求,使受教育个人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自由。平等、权利与义务关系对等的现代公民。

  3.社会转型中的孔孟儒家思想

  3.1市场经济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要求。诞生于两千年前的孔孟儒家思想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思想精华,是为中国封建统治集团服务的。如果把这份文化遗产原封不动搬到今天,是绝对行不通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孔孟儒家思想必须结合新时代的新特征,完成自身的改造。在义利观方面,重“公义”轻“私利”的“重义轻利”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对于个体的正当私利我们不仅不能“轻”,反而要“重”,要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念。唯有如此,才能让孔孟儒家思想真正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

  3.2民主政治的博弈

  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加深,使得我国已经开始更加注重政治的民主发展,在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了新时代发展民主政治的新要求。

  面对民主政治的今天,孔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非民主法治观念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孔孟思想中包含丰富的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观念,导德齐礼盒仁政王道是孔孟思想在政治方面的典型代表,二这两种政治思想却由于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本质属性而造成了相当缺乏民主法制思想的客观结果。即便是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思想,却依然不会也不可能达到政治民主化的高度。其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孔孟思想所提倡的社会是分等级有尊卑的社会,三纲五常和等级尊卑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政治民主化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政治民主化的潮流,孔孟儒家思想应该批判的吸收现代关于民主、平等、人权、法制等现代文明价值,再结合自身的民本思想,从而实现孔孟思想的更新升级。

  3.3多样文化的碰撞

  改革开放后,文化逐渐开始多元共生,文化的多样化成为了时代文化的特色。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加上西方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工业文化”共同交织作用,冲击着现代社会思想。

  多样的文化给孔孟儒家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共同理想,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塑造个体品格的观念逐渐被中华民族所认同。孔孟思想结合时代的改造以及为现代思想政治服务迎来了新的契机。而孔孟思想本身便是一种“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思想,不论是唐朝的“儒”“释”“道”三教合一还是宋明理学心学,都能看到孔孟儒家思想的包容精神。儒家思想应该继续加强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融,做好面临多种文化冲击的准备。

  结语

  孔孟儒家思想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从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孔孟儒家思想为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对现代道德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结构的优化以及教育方法的运用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以及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孔孟儒家思想面临着自我完善、实现转化和创新的时代任务。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角度,有选择性的继承和发扬孔孟儒家思想的精华,摒弃糟粕思想,为现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提供价值意义。

  代理:1445790535@qq.com

  参考文献

  [1] 《论语·述而》

  [2]《论语·季氏》

  [3]《论语·尧日》

  [4]《礼记·杂记下》

  [5]《孟子·滕文公下》

  [6]《论语·里仁》

  [7]《论语·为政》

  [8]《论语·颜渊》

  [9]《孟子·尽心上》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3.

  [12]俞荣根,儒言治世—儒学治国之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218.

  作者简介:

  姓名:李子恒;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邮编:210000;

  学历及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传播学-传播史论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和规律研究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