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

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发挥语言功能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0-19 阅读:( )

  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巷幼儿园 李宁蓉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语言功能;整合

  人类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脑的左半球具有语言等抽象思维能力,脑的右半球具有绘画等形象思维能力。如果一个脑半球得到刺激,同时又能得到另一个脑半球的配合时,整个大脑的思维运转成效将是惊人的。所以,将幼儿线描画活动与幼儿语言活动相互整合、相互渗透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幼儿教育层面而言,绘画和语言都是幼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孩子将观察、创造、理解、审美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后的物质表现,而语言则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媒介。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艺术性的语言介入为幼儿的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土壤,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与此同时,绘画创作活动又为幼儿提供了使用完整语言的机会,成为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载体。因此两者的整合能相互促进,进而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

  (一)设计多种形式的导入

  1.故事启发绘画。因为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且形象具体,符合幼儿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表达的欲望。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从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中寻找点燃激情的“兴奋点”,并将其扩展开来,那么,富于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的创作主题就会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2.用谜语、儿歌的形式导入主题。不但能有效集中幼儿注意力,而且将主体的特点经生动形象地描述便于幼儿把握。用谜语“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十个减十个,也是十个。”引出线描画活动:《手套》。用谜语“叫人不是人,干活样样行,不吃也不喝,能唱又能说。”引出主题:《我设计的机器人》。

  (二)预设“抛砖引玉”的提问

  在幼儿进行线描画创作之前,教师往往会先进行“引导启发”,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唤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记忆,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那么,能否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与教师预设的提问有直接的关系。

  1.多设开放性问题,尽可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那种幼儿基本上只能回答“是”与“不是”的封闭式提问,尽量减少或避免。提的问题要让幼儿有可发挥的空间,有多种思考的途径和多种答案。这样的提问对于发散幼儿的思维很有帮助,有利于幼儿在随后的创作中大胆想象、自主创新。

  2.预设提问时应结合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有层次地、递进地设计提问,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经验系统化,在进行线描画创作时,更容易产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三)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

  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刺激体验的反应,孩子们的幻想只有在没有任何重负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现。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实现创造。有些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时,往往会要求他们不要说话、不要管人家。其实幼儿作画的过程是与口头表达紧密联系的,这是幼儿绘画的重要特点。画画时有一些孩子会表现出嘟嘟囔囔、低声自语,或与同伴交流,一步步地解释他的图像、情节的出现过程,很少默不作声。这种自白过程是儿童有意识的、经过思考的。正像皮亚杰所论述过的前运算时期的儿童,语言是自我中心的,他是集体独白,自己与自己进行的对话。同伴间必要的交流也是必须的,它能极大地激活幼儿生活经验的储备以及创作的激情。美术创作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的,而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外显的特征,所以有的幼儿画画时甚至会比手划脚,这是孩子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说明他们作画时自我表现比较强,形成了一种自我愉悦的感觉——开心而放松,这种感觉需要通过语言或动作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儿童期绘画通常是形象语言与情感的直接统一。恰恰他们的语言和肢体的舞动就是形象语言的情感体现,再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绘画情感也得到充分宣泄,从而增强了绘画兴趣。如果教师一概地要求幼儿画画时不准说话、不准动,会制约幼儿的美术创作。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

  同时教师也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倾听幼儿的说话。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也许教师的不屑一顾、随意断喝,就把孩子们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想法给扼杀了。所以教师不仅要作为活动中的言说者,同时还必须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在给予引导和支持的过程中,教师要倾注一腔热情,给孩子耐心亲切的引导,教师的循循善诱从情感上和孩子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使孩子缓解了心里的紧张气氛,让他们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细微进步,用语言和动作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这样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信心,增加了勇气,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

  (四)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盛赞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和画作的极高成就。虽然幼

  儿的语言表达与绘画技能与大诗人王维没什么可比性,但欣赏幼儿的作品确有“画中有诗”的意味。他们画出的图像可能是为叙述生活中有所感的一件事、一个故事或一种游戏。五周岁左右的儿童,他们的绘画和语言具有了社会化,他们把绘画与语言变成了交流思想的手段,用语言补充绘画,用绘画补充语言,这是

  儿童表情达意的两种重要方式,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所以我们不但要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还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解说自己的作品。如果把创作过程看作幼儿情感的抒发,那么表述自己的作品,则是将自己的感受(具有直觉的成分)向外表达。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帮助幼儿把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梳理、归纳,获得更新的经验;也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的最佳舞台,感受成功。而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他们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作品的画面效果,体会作品的“画外音”,还看到了别人的创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欲望。

  1.采用一对全体、分组介绍等模式。如果每一次都采用一对全体的模式,那么由于时间有限,只能是少数幼儿有发言的机会,可能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就经常轮不到表达的机会。而分组介绍的模式就可以解决幼儿表达机会不够的弊端。可以以四或五人一组,每人轮流向组内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在各组巡视,寻找机会与小朋友沟通,并及时给予鼓励。也可以在分组介绍完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总而言之,教师不要轻易对幼儿作品做简单地主观评价,应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表达自我,互相学习。

  2.采用故事表述、物体描述等形式。孩子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让幼儿把自己画面上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既可以让他人更生动地感受作品,同时也使他今后带着更多的想象去画画。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浅论

下一篇:浅析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主性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