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浅谈汉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期待”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13 阅读:( )

  扎西尼玛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系 西藏拉萨市 

  西藏拉萨市娘热路43号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扎西尼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期待;阅读累积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的灌输和培养能够广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汉语文空间,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建立“大语文”观念。作为现在的汉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期待”,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精神。对此,有必要好好地解读这个概念,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使之能够广泛地运用于汉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这对于汉语文的阅读教学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下面就谈谈汉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一、“阅读期待”概念的阐释

  “阅读期待”这个概念,包含着两个层面,分别是“阅读”和“期待”。首先,是么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汉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地位。“阅读”是人类感知外界世界和跟智者对话的重要手段,汉语文的阅读,不光是在课堂进行,还应当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成为终身学习的习惯,使阅读的过程成为我们感受存在的过程。其次,“期待”一词源于“期待视野”,是西方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名词。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德国的接受美学,以重新认识欣赏者地位、作用和意义为理论特征。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出的。所谓的“期待视野”就是“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由此,我们知道了“阅读期待”是由“期待视野”引申而来。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二、“阅读期待”的提出

  “阅读期待”理念的提出,是针对过去应试教育的不足而做出的新的一种探索。应试教育主宰的情况下,一切以标准答案为基准,与标准答案不合的即为“错”。长此以往,学生为考试而读书,为成绩而学习,老师和家长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唯一依据,由此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必然大打折扣,形成了“为分数而读书”的不良观念。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想象力与创新力,则是阅读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强化,而应试教育明显忽略了这一重要资源。由此,提出了汉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期待”理念。

  如何避免在“应试”的教育压力下,教师把一篇完整的文章肢解得只剩中心思想和零星知识点。为了摆脱枯燥的汉语文,拯救汉语文课堂死板呆一的情况,新课标提出了汉语文教学的“阅读期待”和“对话”等新理念,给汉语文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汉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与生活和现实紧密相连,为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供了保障。

  “阅读期待”产生的本质在于我们阅读的主体是鲜活的人,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的现实生活充满着各种希望和反之的失落,使文学作品充满着五彩缤纷的美丽和严峻现实的残酷。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会有小桥流水的浪漫,激流勇进的激情,也会有裹足不前的困惑,大浪汹涌的冲击。“阅读期待”是我们生活的浓缩或者是延伸。

  “阅读期待”作为一种能力,会有阅读层次的高低和水平的深浅。这是因为作为阅读者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是多么的独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阅历等,这些“不同”决定了所产生的“阅读期待”层次高低和深浅不一的差异性,使“阅读期待”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阅读期待”的培养

  汉语文课堂上,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学生“阅读期待”的差异,在西藏“阅读期待”差异更为显著。我们的学生有的“阅读期待”的层次较高,期待能力较强;相反有的学生“阅读期待”的层次较低,期待能力较弱。有的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新的课文,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显得若有所思、若有所得;而有的学生则无精打采,读的时候也是目光游移、心不在焉、毫无收获。课外,学生由“阅读期待”带来的差异更大:有的孩子借到一本新书就会埋头细读,废寝忘食,乐在其中,书中的某些内容深深的影响着他的一生,成为一生的财富;而有的学生仅仅看看封面、翻翻插图,只是轻轻点水、骑马观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汉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那么“阅读期待”应怎样培养呢?

  首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期待”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这是每个老师各有其招。

  从阅读本身来看,阅读过程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看到谋篇课文题目,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我们要着力发现并培养学生进行询问、猜测,产生“期待”,并产生“期待意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阅读期待”的意识,汉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询问、猜测、期待意识。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不断练习和强化。逐步提高学生的猜测、期待能力,强化期待意识。

  在培养学生阅读期待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非常重要。教师课前需要充分准备,拓展相关知识,特别是能够引起西藏学生课堂阅读意识的相关内容,如藏族的文学、历史、风俗等的相关知识,能够在民族文化间搭建一座“桥梁”。这样一是有助于使陌生的知识变得熟悉,产生亲切感,从而愿意学;二是有助于学生对需要学习的文章有更全面立体、生动真切的认识,更易产生师生与阅读对象之间的感情共鸣。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期待”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期待”兴趣,最重要的步骤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汉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兴趣越浓厚,“阅读期待”也就越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期待”的培养,其前提是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兴趣越浓厚,学生读的作品越多,积累的经验和阅历越丰富,“阅读期待”能力越强,从而期待意识得到提高。所以,“阅读期待”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兴趣的培养。两者是相成相辅的关系。

  在阅读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年龄、年级相同的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阅读期待”也是有差别的,这与孩子的生活经历、家庭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心理差异、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首先给予学生的是尊重。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潜在的倾向,包含着异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从阅读中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尽量结合西藏本土文化和生活,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有利于保持西藏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助于发掘孩子的阅读潜力和想象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

  阅读文本之前,学生应该有一个阅读预测的过程。这是人的好奇心使然。比如看到课题《阿古登巴的故事》就猜测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阿古登巴凭借聪明才智如何劫富济贫;看到鲁迅的《孔乙己》老师就先阐述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是社会的悲剧,进而孔乙己人物形象给我们诉说着怎样的中国古代封建式悲剧?图式理论认为,阅读预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果然是这样,于是他的认知能力和阅读期待能力得到强化,自信心得以树立,认知结构就得到进一步巩固(即同化);一种是原来不是这样的,阅读对象在预测中没有出现过,于是他必须反思自己的预测过程,必须检查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即顺应)。阅读预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同化和顺应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对文章的预测能力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是阅读能力一个重要的标志。预测能力越强,理解得越好,阅读效率就越高,汉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阅读期待”的产生,期待的实现,同时新的“阅读期待”的产生,这将是“阅读期待”不断产生矛盾并不断推进的过程。汉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的理解、培养,对西藏学生课堂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阅读教学本身来讲,会起到质的飞跃作用。所以,我们西藏的汉语老师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期待”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汉语文空间。

上一篇:学分制下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论多模态视域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