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2-15 阅读:( )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还是以“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教育。新形势下,将互动式教学方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影响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发展影响因素,并就存在问题提供主要解决途径,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灌输式;积极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5.01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5-0056-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历来倍受国家和学校的重视,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几年,国家为了全面解决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等一系列文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及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找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让高校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受益良多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适应现代主体性教学理念,得到国家的重视和高校思政教师的认可,通过师生间平等对话、共同研讨、沟通交流的方式学习,既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完善思政课以生动性和思想性为主旨和特征的教学体系。

  一、高校思政课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不断的双向沟通、交流和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借助各种新媒体设施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引入到学生的课堂讨论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活跃、高效、具有启发性的效果。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充分发挥,对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要求:(1)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为一体,不存在孤立、脱节的情况;(2)教师与教材之间、教师与课堂实例、学生与课堂实例之间是充分掌握了解、熟练运用的状态;(3)教师具备抓住学生的兴趣,恰当引导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教师在课前就已经制定好授课计划,其中包括课程进度、课堂中启发式提问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内容讨论的安排,课堂中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节奏接收知识,缺乏互动性,而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接收知识能力的高低,教授过程中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往往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中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提问环节、讨论和启发性指导,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方式,而不一定是学生学习中自己遇到问题或者渴望探究的知识点,讨论学生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讨论和被启发,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学生很容易忘记所学的内容。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的职能由“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创新。

  二、高校思政课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 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有些研究者对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较多。如有研究者提出,以时间空间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双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有的研究者基于对灌输式、 互动式、 探究式等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提出“互动—探究” 式教学模式,有研究者提出包括专题讲授、 问题探讨、 案例分析、 实践感受、 综合评价等多元的互动教学模式。有些研究者则对具体实践形式进行探究,认为其互动教学模式应包括情境、 问题、 对话、 角色扮演等具体实践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应包括主题探讨、 案例分析、 问题导学及多媒体运用的互动模式等。有的研究者认为思政课的互动教学应包括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在故事中学习, 在案例中学习, 在辩论中学习, 在调查研究中学习等形式。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并尝试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1.教师互动,学生不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就是强调师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实施双向的沟通交流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下,教师起到主动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课堂呈现的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老师灌输的状态,而老师依然占据绝对主体的地位。教师仅仅是直接将计划好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获取相应的知识完全不在考虑范围,课堂的互动方式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经常出现“开小差”的学生被提问后,求助于前后左右的同学或者一脸茫然的回答不知道。最后的学业考察,学生仅仅复习老师最后一堂课勾画的重点,正是这种勾画重点作为考试复习标准的常态,让不少学生心生偏门,耍小聪明,以至于养成平时不用学,期末考试前一、二周突击学习照样能通过考试的不良心态,使不少学生满足60分及格而不求上进思想,进而导致厌学逃课的现象普遍出现。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不自觉的继续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结果依旧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能听记,使得师生之间仍然仅仅是单向传输,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连续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就开始不断深化和学习这门课程,进入高校后,学生会对这门课程会产生没有新知识的感觉,从而课堂上不再认真对待,造成思政课成为大家纷纷逃课的对象。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沦在虚拟网络之中,成为“低头族”当中的一员,对课堂知识不管不问,加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枯燥乏味,许多学生存在一学期没有抬头听过课的现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照本宣科,讲课内容苍白无力,没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课堂变成自己互动,而学生不动的局面。这种情况下,课堂授课方式不能取得应有的课堂知识学习效果,直接导致学生降低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2.形式互动,实质不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文件的要求,着力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许多不同地区的教师纷纷运用教学互动的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模式的应用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形式化,形成形式互动,实质不动的现象。首先,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和使用教学互动,充分使用多媒体设施,设计新颖的教学课件,寻找音频、视频资料,使教学内容不再仅是单调的板书、教材和讲解三部分,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将所准备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自己对难点、重点的地方进行讲解,课堂上互动性较差,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其次,有部分老师的教学课件虽然与课程内容相关,却是几届都没变化,自己在教课中能够熟练把握课堂,不能与当下流行的时政内容结合,学生根本不感兴趣,也不会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最后,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堂设计中往往将互动时间放在课堂最后十几分钟,此时的课堂气息已经改变,大部分学生注意力和精力难以集中,学生们的心思都放在下课上,几乎没有学生再次集中精神去和老师互动和交流,有的仅仅是敷衍了事,不会再去深入细致的思索,学生根本学不到知识。这样的教学互动就成为师生消磨课堂最后时间的工具,而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1]

  3.局部互动,整体不动

  教师历来都相对喜爱学习能力强、自觉性高的学生,课堂上师生互动往往会不自觉的向这部分学生倾斜,而这部分学生因倍受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而学习成绩相对比较优秀。尽管这种状况在高校课堂并没有中小学课堂明显,但是随着高校课堂教学的进行和接触时间的加长,一些学习认真、勤奋努力的学生就会进入高校教师的视线,为了调动起课堂气氛,教师在讲课中会与这部分学生互动,高校课堂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师互动的学生仍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参与其中,而高校思政课又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参与互动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由于高校课堂管理相对宽松,高校思政课教师身兼多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一学期接触的学生少则二三百,多则上千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并不能将学生完全区分开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与坐在前排的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坐在后排和角落的学生基本不参与,为了避免与教师互动,学生普遍选择靠后排的位置,然而,即使坐在前排的学生也是因为来晚了后排没有位置被迫坐在前排,课堂教学互动中,前排学生埋头于自己的事情或者沉迷手机,对教师视而不见,不仅使课堂陷入“死沉”状态,教师教学积极性降低,课堂互动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限制高校思政课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发展的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上教学互动上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1.外部因素

  首先,是受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影响。千年来的传统式教育模式通常着重于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更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灌输的状态。同时,教师作为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受益者,误认为将自己所学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同样的模式传授给学生,就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就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顾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讲授课程,完全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课堂也俨然变成了“一言堂”。其次,是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虽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开放的国际环境同样使得我国的教育受到巨大影响,各种思想的交汇和冲击时刻改变着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不断滋生泛滥,高校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有时过于肤浅和零散,加之由于身心尚不够成熟,有时容易受各种负面的影响而变得消极或偏离。[2]。教育功利主义思想长驱直入,直接冲击和挑战着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极端偏离的状态,不仅对思政课提不起兴趣,更是对国家的发展状况表现出极度的不认可。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数量不足。时政热点变化大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教学互动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既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时政热点挑选适合的内容,又需要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恰当的融合,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突发状况,还需要反复备课,这对教师的精力和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而思政课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就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师数量不足就会导致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授课中出现纰漏,课堂教学互动出现“教师互动,学生不动”的现象。最后,大班授课的限制。为了节约师资成本和扩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高校公共课程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制,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枯燥的公共课,同样采用的是大班授课制,通常思政课每节的上课的人数100人左右,多者可达到200人,师生间基本只存在说与听,而没有思考与讨论的时间。思政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的规模则要求课堂人数为30个人左右,方便课堂教师和学生讨论、互动和发言, 两种授课状态是完全相悖的,俨然大班授课制限制了互动式方式的实施。即使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尝试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仅没有达到互动的目的,还使得教学任务不能正常完成,最终教师不得不能放弃尝试。

  2.内部因素

  第一,教师对互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应试教育之下,通常是教师站在讲台教授知识,学生拿着笔在书本上记录,高校大学生没有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无互动性可言。在当前文史类课题项目遭遇“瓶颈”的大环境下,为了评职称的需要,高校教师往往将自己大部分的心思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对于课堂教学互动式还是传统灌输式没有深入探究的习惯和精力,往往把传授知识仅仅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本不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学到应有的知识。第二,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思想交流融合,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伴随着新思想成长的新一代人群,身心发展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幵始正式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感明显增强[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贴近大学生生活,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属于基础课,一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而此时作为新生,学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接受新环境,新生活中,并不能完全认真学习这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哲学性知识点如果不能认真梳理,理解会非常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无法实施互动式教学;《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以介绍中国的近代史,与高中的历史课有重复的部分,学生往往不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与当代时事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的一科,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这门课课程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不得不放弃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在新形势、新变化的背景下,高校要取得长足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推行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课堂教学前、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束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教师互动,学生不动”的局面

  “教师互动,学生不动”的局面并不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改善这些问题就应该从课堂教学前后制定对应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学生及时沟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之前,结合实际情况,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QQ、微信、邮箱等一系列网络平台或者当面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增强课堂的互动程度做好提前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塑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循序渐进地实施课堂互动。参与者以一种民主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师生双方应该是合作的方式探索课堂知识,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出现分歧和困难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时适当的需要配合使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运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枯燥泛味,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法,现场模拟、角色扮演、现身体会等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实用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焕发课堂上的生机和活力。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表达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有助于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时能够充满自信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三是运用案例分析法,选用合适的思政热点问题纳入学生学习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用实际情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化、考虑问题全面化、处理事件实用化,避免陷入一种或者两种思维方式,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合格人才。

  改进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应试教育下,普遍实行“一考定终身”,互动式教学模式下,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取消以往闭卷、开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确立以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重点、注重过程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做到因人制宜,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我,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长处,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4]

  2.提高国家、高校教师、学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改善“形式互动,实质不动”的局面

  首先,国家继续制定和实施有关高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和推广的整改政策,推动高校树立“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培养人才”的观念,强调思政课知识的重要性,避免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而忽视德育和人格的培养;加强推动高校树立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和培养实用型人才相结合的观念,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通过树立教师在认识和行动上对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鼓励支持互动式课堂效果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剖析和分享,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以理论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推广使用;支持有思想、有想法的青年教师探索和实施思政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并鼓励支持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互动模式;[5]最后,学校应该给予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完善设施,提供条件,制定政策,同时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关爱程度,为学生学习、研读思政课,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和教师安心传授知识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学校利用思政课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特性,塑造校园思政课文化的氛围,通过宣传栏、校园标语、大屏幕及时定时的宣传渲染,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开展空间,逐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政治、努力学习的习惯。

  3.针对“局部互动,整体不动”的情况,在提高师生对思政课互动式认知度的同时,开展小班制教学

  提高教师对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高校要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互动意识的培养,组织任课教师参加相关理论的培训、进修和经验交流会,使教师认识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长处,在授课中采用和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派遣优秀教师去国内外高校学习借鉴,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特色、学生特点,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互动意识的高低对授课效果的影响巨大。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向学生传输互动的概念、理论和知识,将学生的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激发调动学生潜在的课堂互动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政课堂教学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课堂人数的限制要想取得良好的互动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推广实施思政课“小班制教学”,积极推进高校引进足够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满足教师数量的需求,给予课堂互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班制教学”学生数量有限使得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共同参与性。学生们能够从自我意识上自觉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缓解“局部互动,整体不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桑彦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33-37.

  [2]蒋红,陈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导向型”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2):62-63.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03.

  [4]雷骥.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交互作用规律的人性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07(3):59.

  [5]彭克明,崔建良.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

上一篇:微信课程联合双语教学的应用探讨与设想

下一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