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18 阅读:( )

  张予涵(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大数据、教参平台

  导言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入普及,使全球数据信息量呈指数式增长。根据世界著数据名分析调研机构IDC第十五次发布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信息总量每过两年,就会增长一倍,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相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上涨了超过1ZB[1]。2017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切实办好网络教育,实现数字强国、网络强国” [2]。建立电子教参资源平台的学科服务,也是基于利用读者偏爱电子阅读的特点、依托图书馆自身强大的信息网络为桥梁、搭载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情报搜集分析及推送的学科服务能力、三者结合,为广大在校师生搭建所需的电子化教学参考资源平台,最终形成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更为主动、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支撑。

  2. 电子教学参考书

  1 电子教学参考资源的概念

  电子化的教学参考资源(即Electronic Reserves),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教学参考资料经过数据加工、图像处理等手段,将其转化成为电子化的教学参考资源。高校针对每级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相对稳定,这就会产生学生通常会在相对集中的一个时间段(如学期中、学期末)内集中借阅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从而造成这些被集中借阅的参考书的使用高峰周期性地出现。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平均每种3—5个纸质版本的教学参考书的复本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在特定集中时间内大量借阅的需求[6]。面对这种纸质版本教学参考书借阅的困境,电子教参资源平台的建设将带领其走出困境。根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自建电子教参平台使用情况统计,2010年9月至今,电子教参书平均每天的点击率为8794次,最高点击率达12000多次/天;每天平均阅读的电子教参书为137册,最高阅读量达300多册/天,可见学生对教参书的需求是很大的[6]。

  2.电子教参平台的数据源搜集——层次架构

  教参平台的数据源根据数据介质分为两类:纸质数据和电子数据。纸质数据如没有经过电子化的报纸、期刊、杂志、文献、书籍、字画、图片、手写文档等。电子数据又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如基于关系数据库的业务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格式的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视频、音频等,纸质数据经过扫描而得到的图片文件,也是非结构化数据。对于非文本化与非数字化的数据,需要进行扫描与文本辨别。对于图片、声音、视频数据,也要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对其属性进行定位和分析。

  2.1 非结构化数据

  纸质数据首先要经过数据加工,如将报纸、期刊、杂志、文献、书籍、手写文档进行扫描,形成图片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对于图片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除了字画以及其他图片内容中的插图等图像意外,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文本化处理,例如进行文本识别,对于无法识别的文字图像,有时还需要进行人工排查与处理。对于文本化的所有非结构化数据,则需要按照规则进行数据清洗。

  2.2 中间数据库

  在实际操作中,中间内容数据库里的数据内容任然无法被广大师生直接阅读使用,好比从常见搜索引擎中检索到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是从大量的信息中按照你的关键词挑出的,与您的最终需求是否相关,还需读者自己进一步甄别。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更加方便读者,我们按照中间数据库分析规则进行分析和整理后,得到的结果中间分析数据库。而中间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按照需求生成规则进行关系链接和关联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保存到最终数据库,即最终读者可以访问的教参平台(数据库)。为了在海量信息数据中抽取与教参信息相关的知识和形成经验,需要利用SE(Search Engine)、DW(date Warehouse)、DM(Date Mining)或TM(Text Mining)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教参平台是一种结合数据抽取、挖掘、转换的计算机功能与图书馆服务的全新应用模式,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建立更加细致的业务规则与流程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将成为图书馆今后发展的主要业务,图书馆资源数据量的扩展、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策略的转变,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数据共享、丰富资源、创新方式、增加时间等,从大数据中发现的规律越多、找出的潜在价值越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等也将提升的越快[3]。

  3.电子教参平台的优势

  电子教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解决了高校师生在学习资源获取中“僧多粥少”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专业课程来说,相对量少的纸质版本教参资料则很难满足较多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的需求。2.依托网络,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高校师生可以全天候地通过手机移动图书馆、网页等媒体自主浏览、下载网上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源,不必局限于纸质版本时只能在图书馆开放时间才能取阅。3.具有使用性超前的特点。若课程教师想安排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熟悉某些相关资料,则可以安排学生通过电子化教参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提前学习,方便教学顺利进行。4.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电子期刊等其他电子资源。

  4.电子教参平台的不足之处

  ①电子资源搜集与教学需求不对接。这种不对接主要集中在电子教参资源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没有系统设计,从而缺乏对课程的针对性。这是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资源筛选与建设过程中与学院相关老师沟通缺失的原因造成的。若针对某专业课程,仅依据课程的教材属性,而忽视的该门课程的延展性与该课程受众学生的培养方案,仅将图书馆现有资源简单整理到自建的电子化教参平台,实际效果差强人意,达不到电子教参平台建设的初衷。②更新不及时。电子化教参平台不仅仅针对一个学院或专业,随着师生们的认可度提高,教参平台所涵盖的学科范围会越来越多,会出现教参平台资源更新不及时的情况。③平台功能有待提高。针对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教参平台,在检索入口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单一,只能通过专业来选择相关教参资源,而还未做到像其它智能数据库那样通过作者、篇名、刊名、关键词等字段进行具体针对性强的检索[4]。

  结语

  电子化教参平台的建设及推广使用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的一种全新的实践创新。这种同时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理念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教学服务理念,开始由被动依托馆内现有馆藏纸本资源等待需求找上门,转变成为依托图书馆在互联网上获取资源的专业情报搜集能力及相关软硬件设施资源而主动想读者之所想、超读者之所想,提前储备好读者会及可能会需求到的信息资源,从而更进一步地发挥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发展提供的保障这一积极作用。

  1. http://storage.chinabyte.com/163/12110163.shtml

  2. 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17/1018/c120837-29594814.html

  3. 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

  与情报,2012(4):120—122.

  4.陈曙光[1].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服务平台的设计.图书馆学刊,2015,37(9);77-79

  5.唐承秀[1].Electronic Reserves System——基于Web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50-52

  6. 蒋凌慧.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书资源库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3):51-53,58.

  作者简介:张予涵(1983-12-17)馆员 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研究方向:情报学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九期教改课题YG2017009

上一篇:关氏后裔的关帝信仰

下一篇:谈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