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中职“共育自管”德育管理模式探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4-01 阅读:( )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王峰

  【关键词】:“管育”模式 中职管理 德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中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某些方面问题。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时间观念薄弱;心理上,逆反心理、自卑心理较严重;行为上,自我为中心,公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人际交往方面,不懂礼仪常识,恶意中伤他人等。传统“管育”模式正是基于中职学生个性特点应运而生,”管”是德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纪律和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育”在“管”的基础上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进行培育,以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毋庸置疑,“管育”模式对中职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身心良性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问题。

  家校沟通出现“错位”现象 “管育”实施主体单一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是一个共同体,德育工作的开展需注重三者之间的平衡,如此德育的效果才能更好地维持进而得到巩固。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误区,孩子进入学校,一切都由学校负责,学校才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学生的问题解决不了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失职,多数家长缺乏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意识,有些家长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来学校被动参与对孩子的管教。来校参与管育的家长又有新的误区,力求对孩子的管育立竿见影,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时,他们缺乏耐心,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迫使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认识不到家庭对孩子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忽视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延续性和艰巨性。 这些误区的存在使得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出现错位,让学校德育工作中原本已获得的某些成效因无法在家庭得到延续而荒废。德育不仅仅是品德等方面教育,更有心理教育,两者相辅相成。除家庭因素外,中职学校似乎未能有效发挥心理教师以及社会工作者在德育管理方面的作用。在实际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既是德育人,又扮演家长和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这使得德育工作者工作繁杂又压力大。

  管理层对德育存在误区 重管轻育

  传统的德育管理中,学校制定一系德育考核标准,将德育工作量化。学校对班级,班级对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项,通过完成考核项获得相应的分数,最终作为德育考核等级评定依据。管理层认为德育工作必须量化,因为在实践当中似乎找不到适合的方式去衡量学生的日常行为,量化管理效率高,效果明显,所以量化考核越全面越好,越细越好。学校德育考核项几乎涵盖学生校内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学习考勤,小到领结指甲,样样重要,天天检查,日公布、周统计、月总评,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达到“全、细、准”,德育工作的重心全落在管理上,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育,有些学生在过于严格的管理下出现了心理问题。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对传统德育管理需进行适当地改革,在此提出“共育自管”的管理模式。“共育自管”模式是以校德育工作者为头,携手家长、心理教师、社会工作者共同教育学生,强调人文关怀,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模式。具体实施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 构建家校互通平台  促进家校交流学习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家庭也是学生的学校,家长是首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学校如不重视家庭教育,德育工作将孤掌难鸣。目前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家长不了解职业教育,忽视学校德育工作,一味强调对孩子严格要求,却不能以身示范,不懂教育技巧方法,对孩子缺乏信心等。因此,借助微信、家校通网络平台分别成立班、部、校三层梯级家长委员会交流群,提高家长认识,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校将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现状、相关政策、专业发展、校内新闻等推送至网络交流平台供家长们阅读,让家长们从宏观角度初步了解职业教育。学校、专业部门举行有关职业教育、个人职业规划、德育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讨论会,班级不定期举行班会,让家长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和学校开设专业特色及前景,明白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掌握德育管理的方法,使家长与学校有共同的教育期望和培养目标,让家长认可学校,主动承担责任,由被动配合学校工作向全面支持学校工作进行转变。此外,还可邀请家长参观校、部、班举办的各种比赛、文艺演出活动,加强对子女的认识,提高对子女的信心。家长甚至可以参与班级、部、校文化建设,设计制定规章制度、德育考核项,以达到共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2. 携手心理老师、社会工作者 建立学生信息档案数据库

  中职德育管理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关注的内容有共同点,如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习惯、性格塑造等。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很多问题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打架、欺凌、厌学、考试焦虑、逃课、吸毒等证明学生心理处在不健康的状态,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心理老师对德育工作者普及心理方面知识,与德育工作者不定期举行讨论会,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分析、探讨;其次,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个体提供心理帮助、指导,及时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老师与德育工作者、家长共同制定咨询计划和个别教育方案,对教育效果反馈、存档;最后,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个性、兴趣、身心状况、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学业情况等建立学生信息档案数据库,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监测依据,更为学校德育管理提供指南。

  心理老师对德育管理工作的帮助显而易见,可他们也有局限,他们重点解决的是学生个人问题,所利用的资源有限,处理问题受制于校方等等。相比心理老师,社会工作者工作手法多样,善于整合社会或社区各种资源,处理问题受学校影响较少,更能发挥专业技能弥补德育管理工作的不足处。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原有的品德与心理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学生面临问题多样,牵涉的范围更广更复杂,在学校推行社会工作制度势在必行。尽管社工在参与学校工作方面有待研究,但他们至少可以为学校做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与学校德育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协助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老师、家长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二是配合学校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德育管理、学生品德的发展提出意见、方案,三是利用校外资源,组织社区活动,改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其他方面能力。

  3. 以人为本 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实施德育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学生是人,是有活力的生命体。学生有对生理、安全、情感上的基本需求,学校要真正关心学生的需求,关怀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肯定学生的个性,认识到学生是德育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学校德育管理中应重视学生参与,通过举荐或自荐的方式从校、部、班学生会或团委学生会选拔人才,然后通过培训后组建管理委员会,设置宣传处、督察处、纪律处、文艺处、宿管处、社区处,每处配一名德育工作者。宣传处负责学校、部门、社团的宣传工作,如生活广播、才艺表演、学习讲座、校间访问、运动比赛、公共卫生等,通过这些活动,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示学生的才华、张扬学生个性,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间了解,同伴间交流,杜绝不良行为习惯,防范各类违纪甚至犯罪,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们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成长。纪律处负责学生日常检查,对评比项目做好详细记录,奖励惩罚制度在德育工作者的引导下由管委会成员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制定,具体实践当中要接受督察处监督,做到公正公开,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社区处是在社工、学校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的办事处,包括社区文艺表演、体育活动、卫生保健、治安服务等,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中,锻炼能力,完善对自身的认识,对学生群体意识、价值观、、人生观、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都起到很好的熏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和谐稳定、积极健康的校园奠定人文基础。

  中职德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更需要德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进取。按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能动和被动的统一,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所以在传统德育强调同性的前提下,相关德育管理者要正视学生基本欲望、尊重学生权益和个性,把学生放在生动而鲜活的校内活动或社会关系中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优良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践行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石峰.中职德育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探究[J].职教通讯,2016,27

  [2]丁梅.试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J].现代教育,2015,04:122-123

  [3]王国强.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45-46

  [4]魏联楼.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需多借家庭之力[J]中小学教育,2013,07:46-47

  [5]黄小珊.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学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新西部,2015,08

  [6]柯建兵.学校人本管理“四点论”[J]探索,2009,04:173

上一篇: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

下一篇:中职生从众心理的原因及其控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